陳慧君
摘 要:21世紀是信息時代,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也逐漸多樣,手機、電腦、電視、網絡等出現,進一步豐富了人們的信息來源,這些產品的出現,將不同媒體的多種功能通過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融合,這也標志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融媒體的概念及發展特點,重點探究了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傳統媒體轉型發展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融媒體;信息技術;傳統媒體;策略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了便利,但也給傳統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挑戰。現代信息技術帶動了計算機、手機等多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媒體融合奠定了技術基礎。與傳統媒體時代相比較而言,融媒體時代最大的特征就是互聯網技術得以廣泛應用,實現了網上新聞共享,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傳播有效性。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傳統媒體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當中獲得發展,就必須要敢于突破傳統思維、模式限制,主動與新媒體進行創新融合。
一、融媒體的基本概念
目前人們常說的“融媒體”指的是通過對信息技術將傳統電視、廣播、報紙等多種媒介進行相互整合,以此實現資源、內容、利益等多方融合一種新型媒體。“融媒體”本質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依托現代信息技術將多種媒體進行融合,在通過電子設備快速傳播信息的一種方式。“融媒體”并非是單獨存在的實體媒體,它是將報紙、廣播、電視等多種傳統媒體與現代互聯網進行調和,取長補短,從而提升其功能、價值的一種媒體運作模式。2014年被我國稱之為“融媒體年”,標志著我國媒體發展邁進了新的階段,媒體行業也進行一個嶄新發展的時代,它的到來將促使我國媒體行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二、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面臨的現狀與問題
(一)傳播時效性較差
傳統期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在獲取信息的時候需要專業人員進行現場拍攝,后期還需要寫作、編排、印刷及推廣,經歷了這一系列動作之后才能傳播給受眾。通常新聞播放周期則是1-2天,報紙是1天發行一次,也就是說通過傳統媒介發布信息時,距離事件發生至少已經過去12h,這是導致新聞時效性差的核心因素。而借助互聯網形成的新媒體,任何熱點新聞事件都可以在發生的第一時間迅速傳播出去,受眾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移動終端迅速接受,這極大的提高了新聞傳播的廣泛性和時效性,且關于事件發生的相關評論也可以在數小時之內傳播出來,這也是新媒體成為受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的主要原因。
(二)傳播模式單一
傳統廣播媒體基本采用“一對多”“點對眾”的模式,難以明確受眾目標,導致傳播效果難以估量。而新媒體傳播通過手機、平板等移動終端進行,具有隨身性、貼近性的特點,有效增強了傳播主體與受眾之間的關聯性和互動性。且隨著媒體社交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個性化需求不斷提升,“一對一”“點對點”的傳播模式很好的滿足了受眾需求,進而給傳統媒體傳播模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
(三)廣告營收逐年遞減
眾所周知,廣告收入占媒體平臺營收大部分,廣告營業收入逐年遞減是現階段傳統媒體面臨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近年來,隨著受眾視野朝新媒體平臺的轉變,廣告商也將市場瞄準了新媒體,且由于新媒體傳播更具靈活性、個性化,廣告成本也相對于傳統媒介更加低廉,因此大部分廣告商都講廣告投入到了視頻網站、社交網站、新聞資訊平臺等新媒體平臺。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雜志市場廣告份額同比下降14.17%,報紙市場廣告份額同比下降63.12%,傳統媒體廣告市場營收減少,影響了傳統媒體行業的穩定發展。
三、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發展策略
(一)主動創新傳播理念
融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要想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首先應突破傳統思維、理念的限制,主動將“受眾”意識轉變為“用戶”思維,這是傳統媒體破解困局的起點和關鍵。網絡信息時代,傳統媒體要充分意識到用戶參與的重要作用。目前,已經有許多廣播媒體開始運用社交互動功能,例如開辟公眾號、開設專題網站、引入社交鏈條等,希望借此增強媒體與用戶以及用戶相互之間的溝通交流。這些用戶思維方式的應用突破了傳統媒體思維限制,促進了傳統媒體的發展,但是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當中站穩腳跟,還必須要深度挖掘用戶價值,進一步創新傳播理念。例如,搭建用戶討論平臺、引入彈幕等,以培養和增強用戶的使用習慣。
(二)搭建信息互動平臺
現階段,媒體行業相互之間也充滿著競爭,受眾對媒體的反饋與評價是增強媒體創新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搭建完善的受眾溝通平臺,可以及時獲取受眾體驗信息,還可以借助于該平臺向受眾征詢意見和建議。基于此,傳統媒體工作人員要主動走入市場,發現和挖掘大眾的信息需求,增強與用戶之間的溝通交流,了解受眾的的興趣和愛好,才能為受眾提供更好、更貼近其生活的新聞信息。互聯網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拓寬了信息傳播渠道,因此傳統媒體也應當改變信息傳播模式,主動借助互聯網技術來實現信息傳播,以加快自身轉型速度。例如,傳統報紙行業在進行實體報紙發行的同時通過互聯網平臺來發布信息,以加快信息傳遞效率,提高熱點新聞的時效性。此外,傳統廣播電視也可以借助互聯網平臺開播新節目,一方面能增強移動用戶需求,同時也能增強與用戶的交流。
(三)重塑傳播鏈條
融媒體時代,雖然傳統媒體仍是市場導致的一個重要輿論引導工作,但是受眾被分流也已經成為事實。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現階段媒介逐漸呈現小眾化形態,導致媒體行業生態環境變得更加復雜多變。蜻蜓APP、喜馬拉雅APP等手機移動音頻的出現更是給傳統廣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而傳統廣播電臺自行推出的APP卻難以得到市場的認可。其原因在于傳統廣播只是作為單純的內容供應商,因此難以進行資源整合利用,要想突破這一局面,傳統媒體必須要從內容、資本、運營、品牌等多方著手對資源進行有效整合,以形成復合產業鏈,促進傳統媒體的蛻變與發展。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傳統媒體而言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導致傳統媒體面臨廣告營收減少、運營成本增加、受眾減少等問題,進而削弱了傳統媒體的競爭能力和市場地位。但另一方面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新的發展機會,它可以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方向、轉變發展模式,并通過與新媒體的合作給企業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因此,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傳統媒體應敢于面向挑戰,立足于用戶需求,主動與新媒體合作開發出更高質量、更高價值的新聞信息。
參考文獻:
[1]張寧.新媒體環境下傳統媒體未來發展趨勢的思考[J].新媒體研究,2017,3(19).
[2]周雯雯.融媒體時代傳統廣播新聞大型報道的轉型——以浙江之聲2017年全國兩會報道為例[J].中國廣播,2017(06).
[3]丁謙.“微”媒體沖擊下廣播新聞的創新與發展[J].中國廣播,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