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亞洲時報》6月20日文章,原題:上海教師在全球調查中“閃光” 一項國際調查發(fā)現(xiàn),上海的中學教師比經合組織(OECD)國家的同行獲得更高程度的社會認可度。在對48個國家和經濟體約1.5萬所學校的26萬名教師開展的“教與學國際調查”(TALIS)中,初中學校的教師和領導被問及多個問題,包括其在主流公辦和私立學校的工作與學習環(huán)境等。
在上海,3976名初中教師和198名校長完成TALIS的問卷。就從教動機和動力而言,上海教師擁有強烈的奉獻精神,其中87%表示從教是其首要職業(yè)選項,相比之下,在受訪的OECD國家教師中的這一比例僅為67%。93%以上的(上海)受訪者將擁有影響學生發(fā)展或為社會做貢獻的機會列為其主要從教動力。
上海教師的平均年齡為39.4歲,比OECD國家的同行平均年輕4.7歲。但年輕未必意味著缺乏經驗,上海教師的平均從教經歷長達16.7年,與OECD國家的同行不相上下,其中99%以上至少擁有本科學歷。但就擁有碩士及以上學位的教師比例來說,前者的比例(12.7%)低于后者。但該調查發(fā)現(xiàn),上海教師不僅在職業(yè)準備方面做得更好,而且更連續(xù)地接受職業(yè)發(fā)展培訓。
上海教師每周工作約45.3小時,比OECD國家同行花更多時間備課、與同事交流、批改學生的作業(yè)、指導學生和提升自身學術水平等。他們的課堂時間最高效:85.4%(OECD國家教師為78.1%)的課堂時間用于實時教學。▲
(作者DarlieYiu,丁雨晴譯)
環(huán)球時報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