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學偉
[摘要]建國初,私營工商業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同時,私營工商業的發展呈現一定的困難狀態,主要表現在私營工商業囤積居奇,存在投機性、依賴性和盲目性等情況,脫離國營經濟的領導;在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上,存在推翻民族資產階級、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認識不足等問題;公私關系、勞資關系處理不當,私營工商業發展空間被國營經濟擠壓,私營工商業企業壓低工人工資待遇,損害工人利益,以及工人要求高工資高待遇使私營工商業難以為繼等問題。為改變私營工商業發展困難的狀況,發揮私營工商業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積極作用,周恩來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關鍵詞]建國初;私營工商業;發展
[作者簡介]鄭學偉(1984-),男,漢族,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人,中共中央黨校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中共黨史專業,主要研究經濟史、非公有制經濟黨建等。
[中圖分類號] D613[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19)05-0004-06
建國初,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著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國際上,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經濟封鎖、禁運,抗美援朝戰爭正在進行;國內,土地改革尚在進行,商業金融業虛假繁榮,投機資本活躍,私營工商業資金外逃、國內資金短缺,市場上物價飛漲,通貨膨脹嚴重,工商業蕭條,停工、歇業、失業等現象大量存在。面對這種情況,在私營工商業于國民經濟中占比較大的時代條件下,如何發揮私營工商業積極作用,促進新中國國民經濟恢復發展,是面臨的重要時代課題。
一、確立私營工商業發展原則
中國共產黨創立初期就重視發揮私營工商業的積極作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后,黨確立了保護中小商人利益的原則。中華蘇維埃臨時政府成立后,進一步頒布了促進私營工商業發展的政策文件。《新民主主義論》發表后,更是初步提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綱領,規定私人資本主義是經濟形態的組成部分,至建國前后,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作為新中國五種經濟形態之一的地位逐漸確立并得以鞏固,但是面對私營工商業發展無序,投機猖獗、擺脫國營經濟領導等情況,為達到發揮私營工商業積極作用的目的,周恩來逐漸確立了私營工商業發展原則。
(一)發展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工商業
建國前后,黨提倡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1948年6月21日,在《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提綱)中,周恩來對當時經濟的類型及在國民經濟恢復發展中的地位、作用進行了闡述:“公營、私營與合作社三種經濟。主要與次要,少數與多數,國家命脈所系或非國家命脈所系,于國計民生有利或不利”①,表示要使私營經濟在非國家命脈所系的領域,發揮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積極作用。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主持起草、經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規定:“凡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營經濟事業,人民政府應鼓勵其經營的積極性,并扶助其發展”,“國家資本與私人資本合作的經濟為國家資本主義性質的經濟。在必要和可能的條件下,應鼓勵私人資本向國家資本主義方向發展,例如為國家企業加工,或與國家合營,或用租借形式經營國家的企業,開發國家的富源等”②。通過這些規定、論述,明確了鼓勵私營工商業發展的政策及方向。
新中國成立后,關于發揮私營工商業的積極作用,周恩來在不同場合多有闡釋。1949年12月,在對參加全國農業會議、鋼鐵會議、航務會議人員的講話中,周恩來指出:“現在整個工業中有一半是屬于私人經營的,它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③1950年5月22日,在中山公園音樂堂給中央直屬機關工作人員作報告,談到私營工商業發展的問題時,周恩來指出,“在城市,私營工商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很大。我們的政策是:凡有利于國計民生的,我們要保護和盡力扶持,絕不損害和妨礙它的發展。”④1950年9月30日,在出席政協全國委員會舉行的國慶節慶祝大會時,周恩來作題為《為鞏固和發展人民的勝利而奮斗》的報告,在談到建國初的財政經濟狀況時指出:“為了達到根本好轉,除了必須完成土地改革,大量地節減國家機構所需要的經費以外,還必須合理地調整現有工商業,使它從適應囤積居奇的活動轉變為適應于生產的有計劃的恢復和發展。”⑤周恩來在不同場合的講話,明確了私營工商業的重要性,以及發展私營工商業對國民經濟恢復發展的促進作用。
(二)打擊投機倒把的私營工商業
建國前,很多私營工商業具有較強的投機性,投機倒把的情況層出不窮。“解放前夕,城市的生產幾乎都破壞了,只剩下商業投機,這種情況要改變過來。”⑥關于打擊投機倒把的私營工商業,1950年9月14日,在《關于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狀況基本好轉的問題》的報告中,周恩來指出:“我們過去一年打了勝仗,把中國經濟中最腐敗的現象——投機倒把打擊下去了。這也是迫不及待,必須治療的,像人患急性盲腸炎似的,非開刀不可。上海打敗了的洋錢販子就是投機的,還有金融投機,許多銀行的投機,許多囤積的投機,在許多地方我們都把它們打擊下去了,這是救急。”⑦正是由于私營工商業存在的投機倒把的性質,才會發生行賄、盜竊國家財產、腐蝕國家工作人員等情況,這也直接導致“三反”“五反”運動的發生。“但是中國民族資產階級還有其黑暗腐朽的一面,那就是由于他們與帝國主義的、封建的、官僚買辦的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同時,中國資產階級本身也同世界各國的資產階級一樣,具有唯利是圖、損人利己、投機取巧的本質。因此,解放后,他們中間有很多人,正如天津工商界自己所檢舉的,常常以行賄、欺詐、謀取暴利、偷稅漏稅等犯法行為,盜竊國家財產,危害人民利益,腐蝕國家工作人員,以遂其少數人的私利”。⑧打擊投機倒把的私營工商業,整頓市場,穩定經濟,是當時面臨的重要任務。
(三)私營工商業的發展必須在國家經濟的領導之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二十六條規定:“使各種社會經濟成分在國營經濟領導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進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⑨,這就明確了國營經濟的領導地位。但在此后私營工商業的發展中,出現了發展不好時,要求政府多加幫助,發展好時,就想擺脫國營經濟領導的情況。針對此,1951年12月,周恩來約見華東財經委員會副主任許滌新時,詢問上海工商界的情況,就資產階級為追求暴利、力圖擺脫國家管理和國營經濟領導的問題,闡釋了黨對資本主義的利用和限制政策,指出:“第一,不能孤立地講公私兼顧,而一定要在服從國家經濟領導的條件下講公私兼顧。第二,不能抽象地講勞資兩利,而一定要在承認工人階級領導的前提下講勞資兩利。第三,不能提倡盲目生產,而一定要逐步實現國家生產總計劃的領導。第四,不能容許謀取暴利,而只能在國家規定的限度內或議定的價格內取得合法利潤。第五,不能容許行賄、欺詐、偷漏、盜竊、引誘等犯法行為繼續發生”⑩,周恩來闡釋的五點內容緊扣黨的領導,要求許滌新將這五點轉告上海資產階級。通過這五點可以看出,私營工商業的發展必須在國家經濟領導之下,實現國家生產總計劃的領導,承認工人階級的領導地位。1952年1月5日,在政協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常委會第三十四次會議上,周恩來再次重申了這五點內容,并進一步指出:“中國的工商業家如果按《共同綱領》的方向發展,遵守國家政策法令,服從國營經濟和國家生產計劃的領導,那么,他們的出路是光明的,他們不但在目前時期可以充分地發展他們的有利于國計民生的事業,而且在將來全國轉入社會主義的時期,也一定可以得到工作的機會,并且可以保留他們的消費財產”。?
正是由于周恩來確立了私營工商業發展的原則,才使建國初的私營工商業逐漸消除了發展中投機倒把的現象,減少了私營工商業的依賴性和盲目性,逐漸發展了正當業務,整頓了市場環境,穩定了經濟。私營工商業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在有利于國計民生的領域得以充分發展。盡管私營工商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逐漸縮小,社會主義經濟成分比重逐漸增長,但是私營工商業因有計劃有秩序地發展,數量逐漸增大,在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二、明確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和政策
抗戰時期,周恩來就明確了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和政策,注重對民族資產階級開展統戰工作。許滌新回憶在周恩來領導下,對民族資產階級開展統戰工作的經歷時談到,“我去向恩來同志匯報,他肯定我的這種做法,并且指出:遇到重大問題,同工商界和工商界有關人物交換意見,這就是團結;在一些問題上,可能有爭論,這就是斗爭。而這種斗爭是為了達到團結的目的的。你到上海工作,對工商界及其代表人物,必須繼續使用這種有團結、有斗爭、斗爭為了團結的方式和原則。”?新中國建立后,周恩來更是多次在不同場合闡釋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和政策。
(一)及時發現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錯誤態度
在調整私營工商業的過程中,周恩來及時察覺黨內存在的急于消滅民族資產階級的錯誤看法。黨內對于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看法,致使民族資產階級誤以為黨要提早實行社會主義,對生產經營顧慮重重。1950年4月12日,“在察覺黨內有人認為‘今天的斗爭對象,主要是資產階級的錯誤看法后,將一位黨員高級干部在正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上的發言記錄報送毛澤東、劉少奇。并附信指出:‘這是一篇錯誤而混亂的意見。我原以為這只是他個人的隨便一談,故在政治局會議上提到此事。誰知昨天聽中南的張執一說,中南參加全國財政會議的同志回去也是這樣說的,可見具有這種混亂想法的不止他一人。”?4月13日,針對黨內存在的對待民族資產階級問題上存在的錯誤看法,周恩來發表《發揮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積極作用的幾個問題》的講話,進一步指出:“‘今天我們中心的問題,不是什么推翻資產階級,而是如何同他們合作。整個合作時期要‘有團結還要有斗爭,但以團結為主,斗爭是為了團結。而今天的團結,又是為了明天實現社會主義。”?
(二)正確對待民族資產階級
從革命戰爭年代開始,民族資產階級就具有兩面性的特點,新中國建立后,盡管民族資產階級在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但其兩面性的特點依然沒有改變。周恩來準確把握了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特點,1951年12月7日,周恩來主持政務院第114次政務會議,在講開展增產節約和“三反”運動問題時指出:“我們要與資產階級合作,這個合作有好的一面,同時要警惕資產階級壞的一面,即它帶來舊的封建的和帝國主義的買辦影響,貪污腐化的風氣。這一點,我們不要隱諱,也不要估計得過低。因此,運動要大張旗鼓地進行。我們需要在運動中研究制訂一個懲治貪污的條例。”?
周恩來指出了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從而在“三反”“五反”中準確把握了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正確界定了民族資產階級進攻的性質,從而采取了正確的應對措施。1952年3月8日,周恩來主持政務院第127次政務會議,在討論中央人民政府各直屬單位“三反”運動情況時指出:“資產階級向我們發動的進攻是一場階級斗爭,但性質屬于經濟問題,不是政治問題,因此,‘五反運動是統一戰線內部的斗爭。我們開展這一斗爭,是為了團結資產階級,使它去掉‘五毒,是為了保證《共同綱領》的實施和國家經濟的社會主義前途,而不是消滅資產階級。”?1952年4月,周恩來審改了中共中央關于對武漢工商界上層代表人物的處理及排隊情況給中南局并各中央局的指示,指出了武漢市打擊大工商戶,面過大、工比商大等問題,令其仔細加以檢查。
1952年6月19日,在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全國統戰部長會議上,周恩來指出,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應處理好如何正確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問題,“應發揮資產階級的積極性,讓它發展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經濟事業,使我們的經濟能更快地發展。所以我們和資產階級的聯合,不僅政治上有可能,經濟上也有需要”。?1952年10月25日,針對“五反”后資產階級存在的思想顧慮和私營工商業存在的問題,邀請陳叔通、章乃器和各地來京參加全國工商聯籌備委員會第二次常委會的資本家代表人物盛丕華、苗海南、傅華亭、陳經畬等談話。在談到資產階級的前途時說:無論從歷史或現實的情況來看,中國民族資產階級既“不同于帝國主義國家的壟斷資產階級,也不同于東歐各國的資產階級”。“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是有一定的歷史貢獻和發展前途的。”“現階段我們的綱領是《共同綱領》,是要團結民族資產階級,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發展新民主主義經濟可能要十年、二十年”,因此,私營工商業,一定會隨著國家建設的發展而發展。?
(三)作出民族資產階級可以被改造的正確判斷
對于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正是基于對民族資產階級可以被改造的正確判斷。1952年6月19日,在中央統戰部召開的全國統戰部長會議上,周恩來談到對于民族資產階級的改造問題時,從黨的領導、對地主進行改造的經驗等方面,闡述了對民族資產階級進行改造的可能性,周恩來指出:“我們現在之所以能夠強調改造,是因為今天有人民民主政權,有共產黨的領導,有工農聯盟的廣大基礎,資產階級在數量上不過是一個很小的數目。在城市中,所有工商業者加上他們家庭的人口,也不過兩百多萬。而資產階級的家庭已經起了變化,共產黨員、青年團員很多。在全國約五十萬工商戶中,還有一部分是獨立勞動者。我們能夠改造地主分子,那么,為什么不能夠改造資產階級分子呢?何況資產階級還跟我們共同走過一段建設的道路,而封建地主階級除少數開明紳士外卻根本沒有跟我們一同走過”。?對于要將民族資產階級改造成什么樣子,周恩來也做了闡釋。“就是要使他們按照《共同綱領》的規定辦事,以適合于新民主主義經濟的要求,適合于新民主主義政治的要求,適合于新民主主義文化的要求”?,對于改造的前途,周恩來指出,經過改造,民族資產階級的每一個人都有前途。
正是由于周恩來正確對待民族資產階級,及時發現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錯誤態度,才能在發揮民族資產階級積極性的同時,正確開展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教育。作出民族資產階級可以被改造的正確判斷,才能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中,綜合運用斗爭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對資本主義企業、民族資產階級的改造,使民族資產階級認識到社會主義的光明前途,“一方面,我們要改造資本主義企業使他們最后成為先進的社會主義企業;另一方面,我們還要改造資本家和資本家代理人的思想,盡可能使他們在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起積極的有益的作用。”
三、成立管理私營工商業發展的機構
1949年6月4日,周恩來主持召開有各級黨政機關負責人和各民主黨派人士參加的會議,正式宣布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派陳云負責籌建中央財政經濟委員會,暫時屬中央軍委領導。1949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正式成立,代替了中央軍委領導的中央財經委員會。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下設中央私營企業局、中央外資局等機構,負責私營企業、外資企業的有關工作,同時,中央私營企業局還受命擬定《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說明》。
(一)領導成立中央私營企業局
為體現黨發展私營工商業立場,促進私營工商業更好地發展,周恩來領導成立了中央私營企業局。《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組織條例》(草案)中,對中央私營企業局主要任務的規定有五條:“一是擬定及審核管理私營企業及公私合營企業之各項法令辦法,并監督其執行。二是擬定有關私營企業及公私合營企業之輔導辦法,并監督其執行。三是有關私營企業之調查研究事項。四是辦理有關登記事項。五是其他有關私營企業之處理事項。”
薛暮橋、許滌新先后被任命為中央私營企業局(1952年改名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長。薛暮橋具有豐富的經濟工作經驗,曾在解放戰爭時期擔任山東省工商局局長。建國前后,曾先后擔任中央財經部秘書長,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秘書長等職,協助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陳云從事統一財經、平抑物價、改造私營工商業等工作。許滌新在1930年就開始對中國經濟問題進行研究,在周恩來的領導下,曾先后在重慶、香港、上海等地開展對民族資產階級的統戰工作,建國后曾擔任華東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市工商局局長等職,具有豐富的經濟理論和實踐的經驗。著名民主人士千家駒、實業家吳羹梅被任命為中央私營企業局副局長。經濟學理論、經濟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被任命為局長,黨外人士和實業家被任命為副局長,這更加體現了黨對支持、保護私營工商業發展的態度。
周恩來還對中央私營企業局的具體工作進行了指導。1950年3月,國家財經統一后,出現了私營工商業發展困難的狀況,為鼓勵對工商業的投資,中央私營企業局擬定了《私營企業投資暫行條例》(草案),但隨著調整工商業后,私營工商業狀況的逐步好轉,僅鼓勵投資,已不能滿足生產發展的需要。針對此,周恩來指示中央私營企業局,要統籌兼顧五種經濟成分的發展,在《私營企業投資暫行條例》(草案)、政務院法制委員會《新公司法》(草案)的基礎上,擬定《私營企業暫行條例》。作為中央私營企業局副局長的千家駒曾參與擬定《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據《千家駒年譜》記錄:“1950年11月之前,較長時間內,曾與薛暮橋、吳羹梅一起到中南海,接受周恩來總理當面交代的起草一個‘私營企業條例(共30條)的任務,原則依據是《共同綱領》第30條,由陳云直接領導。千家駒和吳羹梅具體分頭組織。”《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是黨執政后,頒布的第一個私營工商業發展的制度性法規,成功應對了私營工商業發展的兩個問題,一是調動私營工商業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有益于國計民生、發展國民經濟的作用;二是使私營工商業在新民主主義的范疇內發展,而不是按照普通資本主義的發展方向。中央外資局作為單獨建制的單位存在的時間并不長,1950年3月,中央外資企業局與中央私營企業局合署辦公,在中央私營企業局成立外資處。
(二)周恩來署名發布《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調整公私關系加強私企局工作決定》
在國家財經統一后,面對私營工商業發展困難,涉及私營工商業發展的問題未得到有效解決等情況,中央私營企業局副局長千家駒、吳羹梅曾提出建立中央工商行政管理機構(中央工商部)的建議,未取得一致意見,雖得到私營工商業者的贊成,但中央各部部長、委員等,持反對意見,認為私營工商業的發展,應由中央財經委員會統一掌握,通過建立中央工商行政管理機構(中央工商部)的方式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只建議維持中央私營企業局現狀或加強中央私營企業局工作。在這種形勢下,為更好地解決調整工商業發展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加強中央私營企業局對發展私營工商業的領導,1950年7月15日,以政務院周恩來總理名義署名發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關于調整公私關系加強私企局工作決定》:“為繼續調整公私關系,適時解決私營工商業中所發生的各種問題,決定加強中財委私營企業局工作,并與各地工商行政機關及中央各部私營企業主管部門建立工作上的聯系。今后私營企業局應實際成為中財委指導私營工商業的辦事機關。”按照決定的要求,中央私營企業局開展了通報工商情況、舉辦公司登記、商標注冊、管理公私合營企業、指導各地工商業聯合會等各項工作,為私營工商業的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三)籌備建立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
周恩來參加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籌備會議,并對其領導、機構組成等進行了具體指導。1950年8月1日,在政務院第147次會議上,薛暮橋代表中央私營企業局,作了《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說明》的報告,對中央私營企業局起草的工商業聯合會組織通則,主要圍繞工商業聯合會的性質和任務,如何使大中小工商業者各得其所,同業公會的性質和地位,手工業者、行商和攤販的組織等方面進行了說明。這個報告,經同次會議批準。1951年10月,周恩來在全國政協一屆三次會議的《政治報告》中正式提出成立工商業聯合會。
1952年6月12日,周恩來和陳云、薄一波、李維漢商議召開全國工商聯籌備會議問題。6月20日開會后,由薄一波、李維漢等組成黨組干事會負責具體領導這次會議。“會前,周恩來約陳叔通談話,要他出任即將成立的全國工商聯籌備委員會主任,并針對陳提出自己是高級知識分子,不宜當全國工商界頭子的想法,說:你不是資本家,我明白,但是,你同資本家,特別是江浙幫的企業家和銀行家關系密切,大可作好工作。而且你是一位愛國老人。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黨相信你,才請你出來挑這一擔子。”1952年10月25日,周恩來參加了全國工商聯籌備委員會第二次常委會,并同來京開會的資本家代表進行談話。
中央私營企業局、中央外資局、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等機構的成立,表明了黨對待私營工商業、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和立場,表明了黨對私營工商業的重視,承認民族資產階級組織上的合法性,消除他們的顧慮,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調動了其生產、經營的積極性。同時,這些機構成立后,開展了工商業注冊登記,及時掌握市場情況,整頓市場環境,改善社會經濟秩序,調整工商業,開展加工訂貨,接管外資企業,做好對民族資產階級的統戰等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為之后開展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重要基礎。
四、貫徹執行“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
“四面八方”的政策確定后,周恩來就如何更好地貫徹執行政策作了進一步闡述。1949年4月22日,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周恩來在談到生產問題時指出:“生產的關鍵就是要了解毛主席所提出來的四面八方的問題——勞資關系、公私關系、城鄉關系和內外關系。要解決生產問題,就要了解這個政策,用你們的知識搞好生產,發展生產。”1949年9月22日,《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草案的特點》中,明確提到新民主主義的經濟政策問題,“基本精神是照顧四面八方,就是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城鄉互助、內外交流的政策,以達到發展生產繁榮經濟的目的”。“四面八方”政策中,實行公私兼顧、勞資兩利,與私營工商業的發展較為密切,“在公私關系上應該確定以公為主”,“在勞資關系上,我們要采取保護勞動的政策”,但“對于資方也要給予適當的利潤”。
(一)貫徹公私兼顧的政策
私營工商業的發展必須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走新民主主義的道路,同時,如何保障私營工商業的正當利潤,使其不被國營經濟擠壓而有所發展,周恩來也有充分考慮。1949年12月,在《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中,周恩來闡釋了私營工商業必須在國營經濟領導下的發展方式和方向,指出:“在那些有利于國計民生的私人企業遇到困難的時候,政府是會幫助它的。國營企業應該起帶頭作用,使私人企業對我國的生產發展有利。我們允許私人資本主義企業存在,但是要引導它不走舊資本主義的道路,而走新民主主義的道路。我們要經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使我們的國家健全地、有步驟地、不急躁地走向社會主義。”1950年4月19日,在中央統戰部的會議上,周恩來對如何做到公私兼顧進行了闡釋,指出,必須掌握與國計民生有關的商業,如糧食、布、煤等,“一般的商業還是私人辦。工商業必須分一部分給私人工商業,不然公私兼顧就成了空話。”1950年6月7日,在黨的七屆三中全會上,周恩來作《關于外交和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進一步闡述了處理階級關系、黨派關系等國內統一戰線工作中的各種問題,對于階級關系,周恩來指出:“在階級關系上,要處理好工人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的關系。向工人說明公私兼顧、勞資兩利,這雖對資本家有一些利益,但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國家財富,因此,還是對工人階級有利,對社會主義性質的領導經濟有利,對人民也有利,因為改善了生活條件。”
(二)貫徹勞資兩利的政策
建國后,關于勞資關系的處理,曾發生過不同的偏向,個別地區的工人要求高工資、高待遇,以致工廠不能正常進行生產;而有些工廠則對工人的工資待遇壓得很低,都沒有處理好勞資關系。1949年7月23日,周恩來在全國工會工作會議上講話指出,要達到勞資兩利,在私人企業中我們要團結民族資本家,并明確了實現勞資兩利的方法,“要實現勞資兩利,中心環節是要訂立各行各業的集體合同,解決各行各業的勞資問題,否則兩方面的斗爭就不能限制,弄不好罷工也可能發生,生產就要受到破壞。訂立集體合同,雙方就可以安心生產了”。要達到勞資兩利,還要在保護勞動的同時,保障資方的利潤,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生產經營的恢復。1949年12月,在《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中,周恩來指出處理好勞資關系,要做到勞資兩利,“人民的國家是以工人階級為領導的,在勞資關系上,我們要采取保護勞動的政策,對于資方也要給予適當的利潤。我們對于私人資本采取限制政策,對有利于民生的私人企業要鼓勵它經營,對有害的則要禁止”。而要做到勞資兩利,就要對工人和資本家兩方面進行教育,做到改變私營工商業家唯利是圖性質的同時,教育工人,“在工人群眾中,有些人也沒有看清楚這個問題,前進得太快了,他們不允許資本家有利可得。這樣就不好了。”
正是由于貫徹了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政策,才給予私營工商業一定的經營范圍,取消對私營工商業不適當的限制,保證了私營工商業的發展空間,使國營經濟、私營工商業都有了較大的發展,“從相對數字看,國營的比重上升,私營的比重下降,但從絕對數字看,則國營私營都有增加”,同時教育了工人和資本家,在保證資本家有利可得,并對其私人所得完全可以自由支配的同時,保護了工人勞動,保證了給予工人恰當的工資、待遇,從而調動了雙方的積極性,促進了生產經營的發展。
周恩來確立了私營工商業發展的原則,明確對待民族資產階級的態度和政策,領導成立管理私營工商業發展的機構,貫徹執行“四面八方”的經濟政策,才使建國初對私營工商業的調整順利進行,使私營工商業得以在有利于國計民生的領域充分發展,從而促進了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打破了帝國主義國家對新中國經濟的封鎖、禁運,支援了抗美援朝戰爭;打破了商業金融業虛假繁榮,打擊了投機資本,改變了市場被資本家和投機商人控制的局面,整頓并穩定了市場秩序,物價趨于穩定。私營工商業在國營經濟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的范疇內有序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的成分不斷增加,守法的民族資產階級和工人的權益都得以維護,經過教育改造的民族資產階級逐漸在思想層面向黨和政府靠攏,這些都為隨后開展的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奠定了基礎。
[注釋]
①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建設.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06頁.
②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書處編.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法令選編(一九四九年 —— 一九五二年)(上輯),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第14頁.
③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3頁.
④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42頁.
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82頁.
⑥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頁.
⑦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經濟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56頁.
⑧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經濟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98頁.
⑨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書處編.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政策法令選編(一九四九年 —— 一九五二年)(上輯),北京:財政經濟出版社,1957年12月第1版:第13頁.
⑩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201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經濟文選.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2月第1版:第99頁.
?方卓芬,方梧著.回憶許滌新.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年6月:第10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3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33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20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223頁.
?當前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問題.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266頁.
?關于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問題.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99頁.
?關于中國的民族資產階級問題.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0頁.
把我國建設成為強大的社會主義的現代化的工業國家.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41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編.1949——195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工商體制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76頁.
王文政著.千家駒年譜.北京:群言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第115頁.
《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資料叢書編輯部.中國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中央卷(上).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157頁.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央檔案館編.1949—1952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檔案資料選編(工商體制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241頁.
恢復和發展生產是解決城鄉關系問題的關鍵.周恩來經濟文選.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第10頁.
人民政協共同綱領草案的特點.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70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18頁.
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35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周恩來年譜(一九四九——一九七六)(上卷).中央文獻出版社,第46頁.
恢復生產,建設中國.周恩來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4頁.
當前財經形勢和新中國經濟的幾種關系.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2頁.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14頁.
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周恩來選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1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