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 姚凌虹 高峰娟 劉俊瀛
【摘要】任職教育院校專業(yè)課的教學不同于基礎課的教學,其教學目的不僅是使學生具備較高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的能力以及專業(yè)知識在任職崗位上的應用。因此,在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的牽引下,專業(yè)課的備課方法應區(qū)別基礎課教學。
【關鍵詞】任職教育 ? 課堂教學 ? 備課方法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43-02
專業(yè)課的備課方法一般可采用四種類型,即學期備課、章節(jié)備課、課前備課和課后備課。其中,學期備課和章節(jié)備課都是為課前備課打好基礎的,課前備課是最重要、最細致的備課,課后備課是對整個備課過程的縫合和沉淀,是備課的后續(xù)和攀升。
一、學期備課
學期備課一般在接到教學任務后開學前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熟悉教學計劃、理解教學大綱
教學計劃反映了學校的教學規(guī)律,體現(xiàn)了人才培養(yǎng)方案的原則和目標要求。教學計劃對所任課程提出原則要求,明確所任課程的具體任務。在熟悉教學計劃的基礎上,進一步理解教學大綱,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使教學過程整體優(yōu)化。通過熟悉教學計劃、理解教學大綱,明確本門課學生學什么?掌握哪些能力?解決什么問題?形成怎樣的工作態(tài)度和認識?如何應用到今后的工作崗位上等等。
(二)通讀教材,吃透教材
吃透教材的過程是把教材上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的過程,這一點對初次上課的教師尤為重要。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掌握教材內容,把握好教材的基本內容、難點和重點。通過通讀教材,熟悉課程的全部內容,掌握每一個局部內容在課程中所處的地位和所占比重,按實際情況(包括學生的層次、崗位需求等)對教材內容進行舍取。在吃透教材內容的同時,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廣泛閱讀并查詢相關的書籍、資料、背景介紹、教學文本、影像、圖片資料、實物資料等,擴大知識面。另外,教師還應把握與時俱進的原則,在當今這個科技迅猛發(fā)展的時代,設備的更新也是突飛猛進,因此對于設備課程,還要注意搜集與教材相關的國內外(軍事)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及時增補最新的信息內容,豐富課堂內容,更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全面了解學生
學生是教學對象,是學習的主體,要想使備課切合實際,有的放矢,教師必須先了解學生,這也是備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可以從四個方面掌握學生情況:(1)了解區(qū)隊基本狀況,包括區(qū)隊專業(yè)、學生構成、學生原單位等。只有對整個區(qū)隊情況了如指掌,才能通覽全局,科學施教。(2)了解學生個性特征。對每位學生的姓名、年齡、特長愛好、以前的任職專業(yè)、家庭環(huán)境等個體自然狀況詳細了解,作為備課依據(jù),以便區(qū)別對待,分類指導。(3)了解學生學習基礎。通過摸底測試的方法掌握學生對本門課相關基礎知識的熟悉程度,以便于在授課過程中對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行及時補習。(4)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點。“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在授課期間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才能使學生個體在專業(yè)課學習上做到觸類旁通。特別是對于任職教育院校,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內容主要是專業(yè)基礎課及通用專業(yè)課,特殊專業(yè)知識還需學生回到工作崗位上自學獲得,特別是在新裝備更新速度較快的今天,自學已成為學習新裝備的重要手段,而興趣是自學的催化劑,有助于提高自學效率。通過以上有針對性的了解學生,結合學生實際整合教學內容,就會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四)制訂教學進度計劃
教學進度計劃是教師教學進度的運行表。主要包括:教學內容的課題,各課題的教學量和時間安排,各課題所需要的教具和教學設備等。結合實驗、實習對一些局部內容在講授上做適當調整,在學期授課計劃中應該確定下來,以便于授課能夠按照進度計劃實施。對于重點章節(jié)應多留出0.5~1節(jié)課的余度,以便于在課前備課時根據(jù)學生的理解掌握情況適時增添相關的輔助授課資料。
二、章節(jié)備課
章節(jié)備課是在學期備課的基礎上,講授每一章之前的備課。這是對本章內容整體把握的過程。需要在備課時將整章的教學內容進行分析研究,確定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及認真考慮確保重點、突破難點的教學方法,為課前備課打下基礎。對于與前一章有聯(lián)系的章節(jié),還需要考慮怎么能夠自然不唐突地引導過渡到新的一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探討研究新知識的熱情。
三、課前備課
課前備課是在講授每節(jié)課前的備課,是最重要、最細致的備課。整個過程主要包括如何組織內容,如何編寫教案等。
(一)組織內容
在學期備課和章節(jié)備課的基礎上深入研究本次課的教學內容,是課前備課的首要工作。研究教材要求有一定的廣度和深度,也就是要理解、補充和熟記。(1)理解。理解是基礎,對于概念、基本的工作原理、工作電路等內容都要懂。比如陀螺儀進動性,對新接觸的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內容。這就需要教師在組織內容的時候,首先教師要搞明白什么是陀螺儀進動性?然后才能舉一些恰當?shù)纳钪邢嚓P的例子來幫助理解,比如摩托車賽車手在拐彎時必須向拐彎方向一側傾斜身體,是陀螺儀進動性的體現(xiàn)。這樣用類比的教學方法將抽象的內容形象化,幫助學生理解,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2)補充。根據(jù)新裝備的動態(tài)和趨勢,結合學期備課中收集的資料,對教材內容作必要的補充,一方面更新教學內容,使專業(yè)教學跟上當前軍事科技發(fā)展形勢的重要一環(huán);另一方面,使學生了解更多的軍事科技前沿知識。補充內容可以是一些相關的新聞、文字資料或者一些相關視頻資料等,在授課過程中適時的進行補充。比如,可以將剛剛結束的珠海航展的視頻補充中教學過程,既幫助學生牢牢掌握飛機姿態(tài)的概念,又大大增加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3)熟記。是對前兩項的鞏固,除了必要的專業(yè)術語,可以將教材上難理解的文字轉變成易懂的口語。只有熟記,講課時才能擺脫照本宣科的呆板狀態(tài),靈活自如,充分利用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編寫教案
教案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實施方案,是備課成熟和完善、整理和歸納、分析和調整的重點和精華。教案體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意圖。如果教是教學的基本工具,教案則是經過教師反復琢磨,加工提煉,重新創(chuàng)造的內容豐富的活教材。教師編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學設計的過程,也是全部備課環(huán)節(jié)的書面體現(xiàn)。在編寫教案時,一般要“五步走”:第一步,明確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綱展開教學研究,找出這一次課教學內容的鋪墊知識是什么,后續(xù)知識是什么,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是什么。第二步,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的重點放在總體思路和框架上比放在具體的教學對話上要更有價值,這有助于教師整體把握教學進程,更有助于教學靈感的發(fā)揮,更能促進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在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上,要做到周密且不乏靈活和彈性,還應滲透對學生機務作風的培養(yǎng)。第三步,組織教學內容。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將本次課的教學內容進行組織,包括教學手段的運用以及適宜的教法。第四步,備好教學工具。因地制宜的在備課中挖掘和發(fā)揮不同教學工具在教學中的互補作用,包括多媒體、板書、實物等。多媒體和板書要按照教學內容設計好,能夠與授課內容環(huán)環(huán)相扣,并且保證在運用時能靈活不僵硬。有條件時進行實裝化教學,幫助實現(xiàn)原理構造形象化,縮短理論到實踐的距離。第五步,做好總結。一般一次課的時間會講述一個甚至幾個知識點,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本次課的知識點,加深印象,最后幾分鐘時應言簡意賅的將本次課知識點總結歸納出來,供學生參考。在前幾次總結的過程中,除了給出歸納的結論,還應將重點放在分析歸納問題的方法上,培養(yǎng)學生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第六步,周密考慮課后習題。課后習題是強化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手段,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起點。教師要根據(jù)專業(yè)的特點、前后幾次課的內容來準備課后習題。既要做到啟而有發(fā),又要把握好“量”與“度”,讓學生養(yǎng)成習題的自覺性,并有興趣查閱相關資料協(xié)助完成、深化。
四、課后備課
課后備課也就是授課后自我反思和總結的過程,它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備好課,上完課,這節(jié)課并沒有結束,課后還需要靜下心來反思,將自己課前的設計與課堂的實施作一番回顧和比較,總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還有不足,同時還要注意收集學生的課后反饋意見和建議,將這些心得記下來。只有這樣實實在在地記下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得與失、功與過,并加以剖析,才能使后續(xù)的課堂教學效率才能不斷提高。
五、結論
專業(yè)課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特別是任職教育院校的專業(yè)課,學生的學習周期短、層次多教材少、可查閱的資料少,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時刻按照專業(yè)課本身的特點進行有效備課。除此以外,教師要加強學習,及時更新知識,不斷反思和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備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趙曉華等.淺談上好每一堂課.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論與實踐,2009(11)
[2]周明儒.談談如何搞好課堂教學.中國大學教學,2007(3)
作者簡介:
高峰(1967年-),女,漢族,山東萊陽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檢測信號與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