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稱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由句首移位到句尾,說明說話人四嬸言語心理的微妙變化。這一變化,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祥林嫂苦苦掙扎、“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悲慘遭際,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禮教吃人的本質。
【關鍵詞】表層結構 ?深層結構 ?稱代式提示成分 ?祈使句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54-01
“祥林嫂,你放著罷!我來擺。”四嬸慌忙的說。
……
“祥林嫂,你放著!我來拿。”四嬸又慌忙的說。
……
“你放著罷,祥林嫂!”四嬸慌忙大聲說。
這是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祝福》中,在魯家兩次準備年終大典——“祝福”之際,四嬸不準許祥林嫂碰動祭祀器具時所說的三句話。從句子的語氣類型看,這三句話屬同一句類,都是祈使句,表示四嬸對祥林嫂的舉動有所要求。但由于語境的變化,稱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由句首移位到句尾,則形象地說明了說話人四嬸言語心理的微妙變化。
從句子的結構形式看,“祥林嫂”是四嬸稱呼的對象。作為稱呼語,它是獨立于句外的,跟句子中句法成分之間沒有結構上的關聯,是脫離句子的組織而獨立存在的一個語言單位,因而屬于獨立成分的一種。同時,從語義關系的角度講,“祥林嫂”這個稱呼語,又和句子的主語代詞“你”構成復指。在這種情況下,“祥林嫂”則可看作是稱代式提示成分。這種成分,就其位置而言,一般位于句首。句中用相應的代詞予以復指。在特殊的情況下,出于表達的需要,可將其移位于句尾。
所謂表層結構,是指句子形式上的成分安排或組合。“祥林嫂,你放著罷!”表示的是要求,即四嬸阻止祥林嫂觸碰祭具,因而表層結構是理解句意的起點。相形之下,深層結構則是建構在表層結構之上的傳達句子言外之意的基礎形式,是理解句意的終極目的。“你放著罷,祥林嫂!”在不準許祥林嫂接觸祭具的同時,還帶有你是一個“敗壞風俗”、“不干不凈”的人之意。表層結構與深層結構之間的語意距離,可作為句子復雜性的一個重要指標。就語言的加工方式而言,表層結構“祥林嫂,你放著罷!”和深層結構“你放著罷,祥林嫂!”都含有命令語氣,同時也暗含著勸說的意味。兩句中相同的語氣詞“罷”的使用,便說明了這一點。
通常在交際場合中,語言使用最重要的一條基本規則便是禮貌。在具體的語境下,說話人的目的就是試圖改變聽話人的行為。從語言心理角度講,稱代式提示成分“祥林嫂”和句中代詞“你”位置以及由此產生的距離,引發聽話人的知覺反應也不一樣。作為稱代式提示成分的“祥林嫂”和主語“你”,僅一個逗號之隔,從詞頻的效應性上看,由于使用頻率高,容易形成聽話人習慣上的順應性,并習以為常,從而使警示作用的程度有所減弱。
此外,為了強化表達命令內容的嚴肅性,在動詞的使用上,采用了動詞“放”加“著”的肯定式結構樣式。從語用上講,這種特殊類型的祈使句,通常用來表示說話人要求聽話人處于某種狀態而不要隨意改動。從小說的內容看,改嫁后再回到魯家做工的祥林嫂,在祭祀時的舉動,本是按照慣例在做自己本職分內的事情,因而當她看到“桌子放在堂中央”時,便“照舊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在沒有得到許可的情形下,在“訕訕的縮了手”的同時,又本能地“去取燭臺”。由此可見,聽話人祥林嫂的舉動,是正在改變自己原來所處的“清閑”狀態,她希冀借助祭具的擺放,讓人們“寬恕”自己的“罪過”,進而重新回歸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動詞“放”和“著”構成的祈使句,還表示說話人要求聽話人讓某物處于某種放置狀態而不能改動。捐了門檻,自以為“罪過”已贖的祥林嫂,“看四嬸裝好祭品,和阿牛將桌子抬到堂屋中央”的時候,“便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著罷,祥林嫂!”面對聽話人準備改變祭具的舉動,情急之下,四嬸本能地對她發出指令,勸阻其行為。
從語用上講,表達命令類的祈使句,一般采用肯定式的表述方式。表層結構“祥林嫂,你放著罷!”,句子的主語是第二人稱代詞“你”。但從深層結構講,“你放著罷,祥林嫂!”句子的祈使主語“我(讓)”并未出現。在這種情形下,句中的主語“你”則是祈使的對象了。在具體的交際場合中,這是經濟省時原則的體現。正是稱代式提示成分的后移,使祥林嫂覺察出了四嬸說話時前后態度的巨大變化,自己由“疑惑”進而“失神”,精神支柱隨即崩塌,進入到萬劫不復的境地而趨于死地。
參考文獻:
[1]肯尼斯·J·格根,趙旭東,方文,郭秀玲.語境中的社會構建[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61-98.
[2]周明強.現代漢語使用語境學[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66-89.
[3]許力生.語言學研究的語境理論建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4):158-165.
作者簡介:
霍文博(1989-),男,漢族,吉林省扶余市人,吉林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在讀博士,中國社會語言學會成員,中文教學現代化學會成員,研究方向:理論語言學、社會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