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春艷 金旭 羅秋原 鄒婷



摘要:本文利用綿陽市2000-2016年面板數據,結合綿陽市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構建了人力資本適配性指標體系,利用熵權法和模糊層次分析法測算了人力資本同經濟增長適配性指數,結果表明綿陽市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適配度指數總體不高,創新能力較強,結構轉換能力較弱,總指數處于遞增趨勢,加強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適配度是綿陽市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關鍵詞:人力資本適配度 熵權法 模糊層次分析 綿陽市
一、背景介紹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總體上保持了高速增長,對于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因,很多學者從人口紅利角度進行了分析,蔡昉(2004)認為人口紅利是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重要因素,但隨著老齡化的加劇,中國經濟發展的“ 人口紅利期”將在2015年后消失,失去勞動力的競爭優勢。王金營2014也得到了類似的結論。人才對經濟增長到底起到怎樣的作用,近年來很多學者做出卓有成效的研究。人才資本和人力資本兩者的內涵和外延均有所不同,一般來說,人才資本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較大,是人力資本的一部分。未來的經濟社會必然是知識經濟結構,也就是所謂的人力資本時代。社會的文明和經濟的進步將來源于人對于自己更加優越的投資。實踐證明,人力資本對經濟的促進作用日益凸顯,而經濟的高速發展需要更多的知識技能型復合人才,怎樣留住人才,挖掘人才的最大潛能創造社會財富成為各國以及各個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
人力資本適配性指經濟增長中人力資本所具有的“合適性”與“有效性”,即特定制度條件與文化背景下,人力資本的形成和供給與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需求之間表現出的契合與匹配度。反應人力資本供給與經濟增長需求之間的適配關系,表現形式是勞動者人力資本的有效發揮,即工作能力、學習能力、應付非均衡能力的顯著提升,人力資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和結構的改善,所以與經濟增長“適配”的人力資本必須具備兩個基本條件:(1)以勞動者的知識、經驗、 技能、健康以及由此形成的產出、創新、流動和配置等各種能力為主要表現形式的人力資本應當適應經濟增長的需要,能夠實現合理配置和流動,即具備“合適性”;(2)保證勞動者“合適”的人力資本在特定的制度、區位和文化背景中長期處于“開啟”狀態,形成“有效的”人力資本。
二、模型介紹
(一)人力資本適配性指標體系的構建
根據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的適配路徑,結合綿陽經濟發展實際情況,構建綿陽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適配度,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如下表所示。
(二)四級指標計算方法——熵權法
熵權法是一種根據各項指標觀測到的值所提供信息量的大小來確定指標權重的方法,在評價的過程中,評價指標值變異程度的大小決定熵值大小。指標的熵值越小,說明信息量越大,則權重越高。反過來說,指標的熵值越大,則信息量越小,權重也就越低,當熵值達到最大時,也就是說指標沒有什么有價值的信息量,應該舍棄。計算過程如下:
1.根據評價指標的性質對原始數據進行0-1的標準化處理。
形成一個標準化矩陣。
2.計算各個指標的熵值,則在一個矩陣中第i個評價指標的熵值為:
3.確定各個指標的變異度,第i項指標的變異度為
4.計算權重,權重公式為
(三)二三級指標計算方法——模糊層次分析法
模糊層次分析法(FAHP)是一種簡便易行,實用性強的權重計算方法。相對于通常使用的層次分析法(AHP),模糊層次分析法在構造判斷矩陣(即后文中的優先關系矩陣)時更為容易,能夠很大程度避免層次分析法中的判斷矩陣不一致問題。通常可結合使用德爾菲法,選擇專家(專家組成既包括學術界的專家、政府的權威人士,也包括企業內的精英等,以盡可能綜合各方的意見,減少主觀判斷對權重確定的影響程度)構造優先關系矩陣。該方法的基本思路和步驟如下:
1.首先逐層構造優先關系矩陣,優先關系矩陣 ,是一個三值矩陣,矩陣中元素取值為:
2.各行求和
3.計算模糊判斷矩陣Kij,其中
4.計算各層指標權重。
(四)數據來源和數據處理
本文采用2000-2016年面板數據,數據來源于《綿陽統計年鑒》,《四川統計年鑒》,
(1)GDP。利用GDP平減法,將各省及全國各年度生產總值數據根據GDP指數分別折算為按2000年為基期的不變價GDP。(2)資本存量。基年資本存量,采用張軍等測算的2000年四川省資本存量乘以當年綿陽GDP/四川省GDP,采取8%的固定資產折舊率,利用永續盤存法各年資本存量,具體公式如下:
式中:kt為當年物質資本存量,kt-1為上一年物質資本存量,It為當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δ為折舊率,Pt為當年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本文中Pt表示2000年為基期的固定資產投資價格指數。
三、綿陽市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適配度指數的測算
首先對原始數據進行標準正規化處理,利用熵權法計算四級指標權重,利用模糊層次分析法計算三級指標權重,二級三個指標重要性基本一致,權重按來計算,各級指標權重及各指標計算公式如表1,經計算得出綿陽市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適配度結果如表2 。
產出能力中,知識創新指標所占比重最大,勞均高新技術產值,反映產業結構升級中高新技術產業所帶來的就業增長,說明人力資本的高級程度,該指標越大,說明勞動力向高新技術產業流動的能力越強,其人力資本層次越高。綿陽被稱為科技城,擁有九洲,長虹等一批優秀科技企業,吸引人才,推動綿陽市經濟的發展,引領綿陽市科學技術水平的進步,進一步肯定了綿陽市總體科學技術水平比較高,綿陽市應繼續發揮其優勢,鼓勵優秀企業繼續帶動地方經濟的增長。結構轉換適配能力中,區域配置能力明顯好于產業結構轉換能力,說明綿陽市在經濟發展宏觀調控方面成效顯著,產業結構轉換方面能力不足,應加強,制度變遷適配能力中兩個指標比重一致。
2000年-2016年人力資本適配性指數平均數為0.44,全部介于0-1之間,區間分布合理,總體水平不高,說明勞動者素質還沒有達到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是2000-2016年適配性指數呈現上升趨勢,2014年以后均已達到了0.57以上,2016年更是達到了0.73,說明綿陽市勞動者素質正在逐步提高,逐漸達到經濟增長對人力資本的需求。17年間,綿陽市經濟增長127%,與綿陽市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重視科學技術的發展息息相關。經濟增長,短期看需求,長期看供給,經濟供給能力是經濟體長期經濟產出能力的體現,取決于投入要素——資本存量(K)和人力資本存量(H)的增長速度,及要素投入綜合效率——全要素生產率(TFP)的增長速度,綿陽市未來經濟增長仍然要重視人才引進與培養,實現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協調發展。
參考文獻:
[1]楊爽.《經濟增長中的人力資本適配性測度》.經濟學家,2010年5月,88-93.
[2]吳楠.《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貢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6月.
[3]徐國輝.《人力資本與經濟增長理論綜述及啟示》.高校講壇,2010年.
[4]代謙,別朝霞.《人力資本累積與經濟增長》.經濟研究,2006年4月,40-45.
基金項目:2018年綿陽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校地共建專項課題:綿陽市經濟增長與人力資本適配性研究,項目編號:TFXY2018YB10。
(作者單位: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