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一、研究背景和和現狀
初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隨著信息化技術不斷滲透,以及各種網絡授課平臺的興起,使得平板電腦教學成為一種可能,并且正處于實踐研究階段。
二、平板教學的特點
(一)趣味性強,激發興趣
平板電腦界面親切友善,感官體驗好,由于整合了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多種形式,所以給學生更多的信息感知和多維度的學習體驗。
有別于傳統方式的單一化教學,平板教學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內容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畫面呈現在學生面前,既豐富了教學內容,也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生動性,為數學課堂教學注入新的元素。
由于平板授課的積分展示功能,獎勵機制的引入,學生熱情高、參與度高。
(二)及時反饋,實時互動
對于客觀題,傳統課堂上的練習檢測要靠教師到學生中間巡視,才能夠發現問題,這樣的形式只能夠關注到個別學生,學情掌握的不夠全面、及時。而通過平板教學,學生一旦在平板作答時出現問題,教師就能馬上得到反饋、發現問題,也能夠掌控全班整體的答題情況,從而進行針對性點撥和講解。
對于主觀題,學生在客戶終端答題后上傳,既可查看其他同學答案,進行參考對比、互評,也可查看標準解析,修改和完善自己的答案。
(三)針對性強,突破難點
傳統課堂的節奏完全由教師掌控,教師提出一個問題,全班進行思考,做完一道習題后,在同一個時間由教師統一講解,對于學困生而言,可能上一道題還沒有理解透徹,就要跟著大家一起進入下一個題目的學習;而對于優等生而言,當前的講解的題目有可能自己早就會了,卻又要聽一遍講解,浪費了時間。由于教師在同一時間講解,所以學生不能夠自己掌控學習節奏。平板教學則允許學生在答題后根據自己的答題情況,選擇跳過解析或者是查看解析,又或者是反復查看解析,根據自己的理解反復學習或者是跳躍式的學習,這樣就讓不同程度的學生能夠在自己原有基礎之上,有所收獲,有所發展,有所進步。同時,通過教學過程中的留白設計,為優秀的學生提出更有思維難度的問題,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自己掌控自我學習的節奏和速度了。
(四)整合性強,多樣化探究工具
平板教學包含了傳統課件的全部功能,同時還能夠實時調用網絡資源,如利用谷歌地圖講解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應用。
(五)歷史留存功能
授課平臺能永久保存學生的學習答題記錄,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回顧每次學習的漏洞,及時補漏,也可將錯題匯總、整理,用于重點講評、復習回顧。
三、平板教學實施環節分析
平板教學在形式和環節上具有傳統授課的不具備的優點,在平板教學的設計環節也就有別于傳統課堂。下面從平板教學相關的微課制作,操作環節,習題形式設計以等方面說明。
(一)微課制作
平板教學過程中使用的微課視頻不宜過長,一般是一到五分鐘之內。
微課主要有激發興趣、課題引入、情境創設、問題展示、題目解析等作用。
微課制作應滿足如下幾個原則:
第一,制作過程應當盡可能的生動、形象、直觀,比如:可以整合幾何畫板,DESMOS繪制函數幾何圖形,進行動態操作;另外注意用不同的顏色,對不同層次的知識、圖形進行區分和強調;
第二,視頻中的語言應當盡量簡潔明確、重點突出。同時還要注意控制語速,通過總結或延伸性的問題,給學生的思維留白;
第三,問題解析類的微課視頻,應遵循1、聯想分析2、講解說明3、提后小結4、變式留白這四個環節進行設計和錄制。
另外,微課既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借助網絡上豐富的視頻資源,如洋蔥數學。
微課制作軟件包括:希沃電子白板,希沃微課,Wondershare Video等;硬件支持包括:繪圖板,電腦等。
(二)操作環節說明
平板教學授課之前,要對學生就授課軟件的使用和授課過程中各環節的操作步驟進行培訓。
以主觀幾何證明題為例,具體操作流程包括: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討論→書寫答案→拍照上傳→查看答案解析→對自己的答案進行訂正修改并二次上傳答案→梳理答案中的解析思路→思考視頻中提到的延伸性問題→提出問題或質疑→查看其他同學的答案,并進行點評。注意以上各步驟順序不是固定不變的,也不是必須完成所有的步驟。
優秀的同學,查看他人結果,既可指出他人的問題,也可從他人的方法中得到啟發,所以他們可以跳過視頻中的解析。而對于學困生,可以選擇反復查看過程性,操作性更強的解析視頻,對試題進行反復的理解和學習。
在明確環節的前提之下,學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每個環節進行調整和取舍。
另外,雖然對題中的解析,有如上細致的環節,但是仍需要教師在環節過程中或結束之后對關鍵問題進行提問,這樣做一是為了檢驗學生自學情況,得到及時反饋;二是為學生帶著任務和目的進行學習,對解析視頻內容進行充分的理解和吸收,并進行二次加工。
(三)習題設計
習題主要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類。對于客觀題,學生在平板端直接做答,教師實時統計答題情況,而學生在答案提交之后也能夠馬上得網絡智能評閱,然后選擇查看解析或進行其他環節。對于主觀題,則不方便在平板上進行直接作答;同時,目前網絡技術水平還不足以支持主觀題目的網絡智能評閱。出于作答修改的速度以及學生進行實體保存復習的考慮,可將主觀題目以學案形式下發,學生在紙上用筆作答之后,拍照上傳即可,這樣學生既可以從云端查看,也可以查看學案。
四、反思和改進
平板授課過程中,有的時候也會出現推送時延等技術問題,要做好應急預案;另外,微課的制作耗時耗力,因此需要團隊進行合作,然后形成連續的資源庫。
但是,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平板教學,有著傳統教學形式無法比擬的優勢,比如,激發興趣、學生參與度高、形象直觀、資源整合等等特點,它的積極意義越要遠遠的大于其弊端。因此,不但應該讓平板進入課堂,而且應該進一步探索平板教學常態化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