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桂玲
上周,我校數學教研組圍繞“高效課堂”進行了經驗交流,老師們的發言引起我的共鳴和思考。的確,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以往的“師問生答”變成了“暢所欲言”,“紋絲不動”變成了“自由活動”。“師說生聽”變成了“自主探索”,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教學氣氛異常活躍。然而,凝眸反思,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在熱鬧與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與浮躁,我們的課堂教學多了些新穎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學行為,卻丟失了寶貴的東西——“高效”;也折射出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怎樣盡可能采用高效的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讓數學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精講——高效課堂的“骨”
教師是指導學生解開知識謎題的領路人,而學生才是學習中的實際探索者,是學習的主體。現代教學要從以教師為主體逐步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從“以教為中心”逐步向“以學為中心”轉變;從填鴨式教學逐步向引導式教學轉變,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活力,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小學生集中精神聽課的時間并不是很長,根據小學生的這一特點,精講就像“骨骼”,撐起高效課堂的腰身。所謂精講,就是指改變過去滿堂灌的教學方式,在全面把握知識的情況下,注意知識內容的詳略得當。精講和少講不能同等,精講是少講的升華,精講是要用精練的語言講清教材知識的精華,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了解教學內容的中心和重點,如果教師只顧省時間,而沒有把知識講明白,那么,學生的學習就變成了一知半解。教師講解時要站在學生的思維層面上,抓住問題要害,講清關鍵思路,完善知識體系,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如此,學生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課堂上就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和探索,學習的效率提高了,學習的動力加強了,教師可以少講的內容就更多了,教師精講的內容也就更集中。要做到精講,教師必須首先熟悉大綱、課本和學生,明確教學目的,這是搞好精講的前提。抓住關鍵和重點,講得輕重適當。了解學生,就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秉賦愛好和文化程度的差異,做到有的放矢,難易適度,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 教學時間有限,而知識是無限的。要在有限的時間內,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明確牢固,就必須精講。
二、精問——高效課堂的“血”
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利用教材精心設計、靈活設問。精問,為高效課堂的腰身注入精彩的“血液”。例如,我在“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都得0”這一知識點,設計成這樣的問題:是不是0除以任何數都得0?有的同學說是;有的同學說不是,因為還要考慮“任何不是0的數”這一重要條件。學生經過充分的思考和討論后,尋找到正確的答案。這樣通過挖掘教材、設置問題,讓問題在學生新的需要與原有水平之間產生沖突,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斷地縮短學生原有水平與學習目標之間的距離,從而拓展學生的心智品質。如案例 2:在學習了等腰三角形以后,教師首先給出了一道常規題: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 12,底邊長為 14,求周長。學生很快說出了答案。接下來教師讓學生自己編問題。生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邊長為 3,另一邊長為 6,周長是多少?生 2:應該分兩種情況討論,如果腰長是 3,則周長 =3×2十 6=12;如果腰長是 6,則周長是 6×2+3=15。師:兩種情況都成立嗎?生 3:第一種情況不成立,因為三角形兩邊之和必須大于第三邊,所以腰長不能取 3。師:回答得非常好。所以在分情況討論的問題中,一定要注意數的取值范圍。那么,大家現在可以思考,如果等腰三角形的腰長為 x,底邊長 y,最大不能超過多少?最小不能低于多少?教師由常規問題出發,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探討,并產生新的問題,由此逐步深入,層層遞進,通過這種“螺旋遞進式”的問題模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精練——高效課堂的“肉”
精練,從心理學角度看,符合學生心理,練習問題是對知識的理解,技能的掌握,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過量的練習,特別是重復的練習會降低學生的興趣,甚至讓學生產生厭倦情緒。所以在學生的訓練中重視知識點的一題多變,如果不改變舊的練習結構和方法,就會事倍功半,學生甚至出現“高原現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精講,又要精練。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有效的課堂練習設計是實施數學高效課堂的保證。練習是獲取數學知識的有效手段。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曾經出現這樣的假象,上完課后感覺課上得挺順利,課堂氣氛也空前的好,學生也能配合老師的教學,效果應該不錯。結果大出所料,家庭作業質量及其差。歸根結底在于課堂上學生沒有通過充分、有效的練習來鞏固新知,教師不能通過課堂練習反饋來查漏補缺,及時調整教學過程,所以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那如何提高課堂練習的有效性?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布置的練習要遵循指導性原則,緊扣目標,當堂訓練,限時限量,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搜集答題信息,出示參考答案,小組討論,教師講評,重點展示解題的思維過程。而對基本題目,多采取學生板演,既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同時由于學習成果及時反饋,又起到激發學生再學習的動機。此時教師胸中有數,也就點撥及時,效果遠遠超過課外批改。另外,在教學環節我們應承認學生的差異,在練習的設計上我們更應該承認學生基礎的差別,因材施教地設計不同層次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練習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得到應有的發展,為數學高效課堂提供最好的保證。
總之,我們的課堂要達到高效,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好,要求我們教師要有一定深度的教育教學理論支撐,善于鉆研,善于探索,沉下心來,踏實做事,教師要結合各自的實際情況教學,要盡可能采用高效的方法讓課堂的每一分鐘都體現出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