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娟
要想培養好小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外在因素的影響是最為重要的。未上小學之前,孩子喜歡畫畫總會得到家長的鼓勵和夸獎。上小學后,孩子們的學習任務是相當繁重的,原先對畫畫的興趣愛好也慢慢被語文、數學、英語這三座必須攀登的高山所遮蔽住了。當今,無論是家庭還是社會,大都一致認定,對于學生來說,學習成績才是最重要的,而畫畫就是不務正業!再者,在農村,,對于很多學校來說,只有學生的優異成績和學校的高升學率才能給學校帶來榮譽,因此必要的時候美術課還會被語文、數學或是英語這三大主科的教師借用。這樣一來,美術課倒成了形同虛設的課程。雖然有些學校也是確確實實設有美術課的,但學校的教育意識沒有轉變,許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還沒改變,上美術課時,圖省事,只叫學生自己畫畫,課堂氣氛低沉。這樣一來,學生會對美術失去興趣也就理所當然了。
在美術這一學科如此不受重視加之學生們課業如此繁重的情況下,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是否還存有希望呢?有名人這樣說過: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既然是這樣,那么就著力去行動一番吧。社會與學校這一大因素,我們是很難改變的,但是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該從自身做起,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學生對美術產生興趣。
一、以學生為本
以學生為本,其實就是了解學生,能站在學生的位置上設身處地地為他們著想。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引導學生,激發其學習的熱情。比如在五年級《走進自然》的美術課上,當有老師要求作業畫風景畫時,總會有個別學生提出要畫其他主題的畫。這時,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些學生的想法,要求畫其他主題的畫可能覺得自己能畫的更好。如果這時教師大怒,以不按老師要求做作業和無理擾亂課堂批評的話,就使學生的繪畫熱情受到挫傷。因而應該給他們創作自由,讓學生從興趣開始,可以先畫自己喜歡的。教師只有了解學生,正確的引導,才能培養其興趣。
二、從轉變自身開始
美術教師的個人意識對于教學也是起著重要的作用的。我們美術教師在教授美術時既不應有把學生培養成畫家、美術家的思想,也不該持應付的心態。學生眼中的世界,描繪的水平絕對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樣,因此在課堂教學當中,也不能以太高的準則來要求學生。要多給予學生肯定的表揚,少有苛刻的指責。再者,我們美術教師不能有副科意識,美術是不重要的課程等意識,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才能培養學生的美術興趣,提高學生的審美知識和意識,才能達到美育的目的。
三、創新教學方法
老一套的教學方法教師講,學生聽,,致使學生思想僵化不開竅,以至學生失去興趣,所以必須創新課堂教學方法。任課教師要大膽改革教學方法,勇于創新,根據學生興趣特點與認知的規律,努力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比如在一年級《玩陶泥》的課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放開地捏自己想捏的物體,讓他們再回到玩泥巴的時代,讓他們自己動手去挖紅泥,讓他們在課堂上由老師引導從兒時的捏娃娃游戲開始講解陶器,使學生更真實的感受到藝術來源于生活,生活是創作的源泉。這樣的課堂才是培養農村孩子興趣的樂園,這樣讓學生在興趣中吸取知識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學習效果。
四、激勵教學法
在美術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優秀作品的收集,將這些資料進行分類,布置在教室、學校的長廊或者學生能到的每一個角落,給學生營造一個學習美術的氛圍,就好像走進校園就進入了藝術殿堂。那里有他們的作品展出,他們自豪;有老師的范畫,他們效仿;有藝術大家的作品,他們贊嘆。
課上針對本堂課賞析的議題講解怎樣賞析,怎樣區分作品的優劣,讓學生在賞析中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鑒別力。有意將學生作品與名家作品進行對比賞析,在講到學生作品時,多鼓勵少批評,盡量發掘他們作品的優點,肯定他們的創造力。
總之,美術教學有法無定法,要針對學生、學校、鄉土文化的實際情況因材、因地施法,圍繞教學標準選則適合的教法。上述談到的是我的個人教學見解,結合實際教學探索中的感悟,總結的淺顯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