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麗娟
摘 要:“費改稅”的落實和實施標志著我國環保政策正邁入制度化的發展階段。運用環保稅的稅收杠桿來倒逼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改造生產工藝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利器。基于此,首先剖析環保稅的內涵和綜合效應,再挑選廣東省典型制造行業作為研究對象,重點研究環保稅的實施對傳統優勢制造行業所造成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企業應對環保稅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環保稅;廣東制造業;效應分析;應稅方案
中圖分類號:F810.4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08-0137-04
一、環境保護稅的內涵分析
根據2018年1月1日實施的《環境保護稅法》第2條規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管轄的其他海域,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應當依照本法規定繳納環境保護稅。
(一)“費改稅”的更迭
1979年《環境保護法(試行)》明確了排污收費制度。截至2017年底,國家實行的是排污收費制度,即各縣以上的環保部門對污染物排放種類和數量進行核定后,由排污企業依據《排污核定與排污費繳納單》繳納排污費即可。但排污費實行近40年后,由于存在剛性不足、執法不力等情況,在當前生態環境惡化的背景下,排污費制度已然不能滿足經濟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需要。2018年1月1日起,《環境保護稅法》和《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相繼實施,4月1日迎來排污費的變身即更名為“環保稅”,征收范圍囊括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據統計,“費改稅”后涉及500多萬戶各類生產制造企業,大量制造企業將為排污埋單。環保稅的正式實施將使部分企業直接排放的納稅成本高于治污成本,同時增加日常經營上的綜合成本。
(二)通過“少排少征”實現生態保護目標
從本質上來說,環保稅是從量稅,即根據污染物的污染當量來征收稅款,稅款和污染物呈正相關,若企業主動減少排放污染物,則納稅額隨之減少。從環保稅首季征收的相關數據和典型企業案例來看,環保稅鼓勵節能減排、引導綠色生產,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改革效益已初露端倪。2018年上半年,全國主要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排放量較去年同期均呈現下降趨勢。
(三)“環保稅+環保執法”雙管齊下
環保稅的征收能有效解決之前企業存在的虛報監測數據、拖欠排污費用和拒不繳納等問題,加大了在實際執行中的威懾力。但這并不意味著只要繳稅就可以無限量地排放。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若在排放污染物的過程中出現超標或者超量,環保執法部門可以責令其限產、停產和關閉整治。若稅務機關認定企業偷稅,除追繳企業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和滯納金,并處相應稅款0.5~5倍以下罰款,構成犯罪的將被追究刑事責任。
二、環保稅實施后的效應分析
(一)動態稅額調整效應
按照制度平移原則和因地制宜的要求,各省市在確定環保稅征收標準時采取了“國家定底線和上線,地方可上浮”的動態稅額調節機制。即國家規定好最低和最高標準: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2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1.4元;稅額上限為不超過最低標準的10倍。地方政府可根據本地區的環境狀況來制定污染物的具體收費標準。表1反映了各省份根據本省的環境污染程度和空氣質量情況來確定最終的征收標準。以環境問題較為突出的北京地區為例,按照10倍的上限確定了本地區適用稅額,即大氣、水污染物適用稅額分別為每污染當量12元和14元。
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地稅局和廣東環境保護廳聯合發布的《廣東省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環境保護稅適用稅額的決定(草案)征求意見稿》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廣東省大氣污染物每污染當量征收1.8元,水污染物每污染當量征收2.8元。可以看出,廣東省的環保征稅標準在所有地方政府中處于一般水平,略高于國標。上海市、天津市、江蘇省、湖北省等由于目前執行較高的排污費標準,是廣東省的2—8倍。另外,不同區域企業面臨的環保稅稅負也有所不同。從企業來看,如果之前繳費不規范,征稅強度增大會增加稅負;但如果及時更新設備,減少排污,將污染排放降低到標準水平以下,則有可能降低稅負。
(二)成本轉嫁效應
環保稅的實施,將讓部分企業直接排放的納稅成本高于治污成本,增加經營成本,特別是上游企業。以廣東省再生塑料行業為例,上游多種原材料集體漲價,EPS茶色再生顆粒已從2017年的4 900元/噸漲到7 200元/噸,最高上調幅度達2 000元/噸。隨之而來的是以再生塑料為原材料相關的中下游產品的最終價格均上漲了5%~20%。一些與塑料相關的中小型制造企業宣布停止接單,已經缺貨甚至出現斷貨。
(三)優勝劣汰效應
近年來,廣東省各市開展造紙、鋼鐵、家具、印染等重點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的專項環保督查項目,以產業整合升級為目標,采取措施關停淘汰落后企業。通過新一輪環保綜合整治,實現污染物減排、區域環境質量改善和產業升級的目標。目前,在最嚴環保風暴下,關停淘汰的中小企業大多污染重、產能落后、不符合產業政策。伴隨著范圍不斷增大、程度不斷加嚴的全國性環保督察,征收環保稅將倒逼企業淘汰落后設備、升級傳統生產工藝,使其面臨雙重壓力。
除卻征收環保稅以外,目前廣東省多個省市正乘著環保督查之風實施重點行業提標改造。以廣東省清遠市為例,陶瓷行業噴霧塔和窯爐的廢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正在不斷收嚴,2018年12月1日起,全市陶瓷企業均執行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為100mg/Nm3,二氧化硫排放限值為30mg/Nm3,顆粒物排放限值為30mg/Nm3,按月對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煙塵3項污染物指標進行實際排放總量核定,實行排放濃度和排放總量雙控制。
(四)正向減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