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小企業發展規模逐步擴大,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十分重要,目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已成為我國經濟發展亟須解決的難題,基于此,文章從中小企業自身、政府職能部門、銀行金融機構層面分別分析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原因以及應對策略進行探討。
關鍵詞:中小企業;銀行金融機構;融資;對策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增加稅收、促進社會穩定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中小企業是我國現行和未來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然而,由于融資渠道不暢、融資難嚴重制約著中小企業經營規模的擴大和整體實力的提升。本文對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進行分析并提出應對策略。
一、影響中小企業融資的因素
(一)企業自身素質因素
1.企業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現為財務制度不健全。中小企業起步低,企業管理者缺乏管理方面先進經驗,這就導致了企業生產規模小,產品單一,創新性差,盈利能力較低,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進而表現為中小企業較低的抗風險能力和不穩定的償還貸款能力。在企業管理制度中,財務管理制度作用突出,財務制度健全與否決定著該企業是否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長遠。財務報表的不真實、缺失、不透明甚至在應對銀行工商稅務部門的檢查時設置賬外賬、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沒有確立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財務從業人員不能參與中小企業的重大經營決策管理,因此沒有辦法做到財務風險的預警提示,對于企業發生的財務數據不能及時更新處理,這樣就不能確保財務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有效性。
2.融資成本高。融資成本包括貸款期間所產生的利息和融資過程所花費的費用。一般貸款金額與融資成本成反比例關系,中小企業的貸款額度與國有大型企業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3.中小企業存在信用缺失現象。我國一些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境時,不是想著提高誠信,解決問題,以爭取到銀行的貸款支持,而是一味逃避問題,最終造成銀行信用危機,中小企業信用問題在中小企業貸款未得到批準的原因中排在首位。
(二)政府扶持政策力度弱
在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背景下,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面臨極大的挑戰,例如人力和原材料成本提升,來自同行的競爭,市場環境的壓力和資金的短缺,融資困難等。當前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舉步維艱,缺乏法律支持,政府部門思想保守認為銀行給中小企業提供貸款是高風險行為,相比國有大型企業,政府還是給中小企業福利政策少。
(三)金融機構阻力大
1.銀行貸款標準收緊對中小企業的不對稱影響。相比國有大型企業,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低。如果銀行貸款標準收緊的因素同時影響著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借款人的信用風險,那么不利沖擊對不同規模的企業的比例相同,中小企業受到的沖擊會更大。相比已經獲得授信的企業,銀行貸款標準收緊對新申請的企業影響較大,我國的中小企業生存年限僅為3年左右(易綱,2018)這就意味著我國新申請的企業大多為中小型企業,銀行靠與企業的長期接觸考察和跟蹤監督等不可量化標準和財務報表等可量化標準來綜合判斷企業經營狀況,盈利能力,償還貸款能力,那么新設立企業沒有這些信息供銀行參考,這也加劇了銀行貸款標準對中小企業的收緊。
2.我國商業銀行針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定價方法不合理。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的貸款定價通常是以中央銀行發布的基準利率為基準進行點數的浮動,具體浮動多少依據企業的信用等級、貸款額度、貸款期限和擔保方式等決定。這種利率加點的定價模式單一,針對性不強,中小企業內部經營狀況、行業前景、發展形勢、項目風險都是浮動點數需要考慮的因素。定價管理體制的不完善,商業銀行在貸款定價實行單一部門全權負責,但是貸款定價涉及多層面因素,需要多部門溝通協調反饋,這種定價管理模式會使決策部門與執行部門出現脫節。
3.擔保方式單一。企業貸款的主要擔保方式是抵押擔保,抵押擔保在銀行貸款中占比較高。其中銀行更傾向不動產的抵押擔保,但是中小企業可供抵押的不動產較少,資金需求力度大,不動產抵押率低等都導致了中小企業融資困難。而且資產評估機構也日趨正規化,隨意抬高抵押物價值的情況鮮少發生,導致中小企業獲得數額較大的抵押擔保貸款更加艱難。
二、應對中小企業融資問題的策略
(一)中小企業要提升自身素質
1.完善企業管理制度,完善財務管理制度。私營中小企業必須突破家族管理模式,推動產權改革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制度,為中小企業未來發展奠定基礎。財務管理制度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是衡量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對外能給銀行金融機構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數據,對內能給企業實際控制人提供真實正確的財務報表。財務人員需要參與企業的重大決策管理,及時進行事前財務風險提示,對于單位發生的財務數據變動,財務人員要做到及時、準確記錄。中小企業要制定財務管理制度,根據會計法規范財務會計行為。
2.降低融資成本,需逐步完善自身。中小企業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要積極學習先進技術,針對地理位置優勢,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產品,同時,要關注時事及時了解國家推出的中小企業扶持政策,深入研究并靈活運用,抓住發展機遇,并以此為參考來制定企業發展戰略,提升企業自身實力。
3.構建良好的銀企關系。銀行貸款目前仍是中小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之一,那么與銀行構建良好的銀企關系為企業長遠健康發展十分必要。企業自身要做到誠信貸款,提供真實的財務報表,財務數據,正確對待并配合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審查,銀行貸款發放之后,企業要按時付息,及時對賬,與銀行建立信息溝通,積極配合銀行的貸后檢查程序。中小企業要做到誠信至上,有借有還,改善固有的銀企關系印象,提升中小企業自身形象,以期銀行貸款長期支持,企業健康長遠發展。
(二)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針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政府應該做出針對性的扶持政策,同時貫徹落實扶持政策。健全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需推動完善擔保和再擔保體系建設,發展第三方征信和信用評級機構,降低銀行獲取中小企業信用信息成本,各級政府要推動實施中小企業貸款風險補償體系建設,啟動專項資金支持以確保中小企業擔保類無力償還時的補償代償工作,從而降低銀行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放貸的風險。同時鼓勵銀行簡化中小企業貸款手續,縮短審批時間,盡快為中小企業放款,以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三)暢通金融服務渠道
1.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放松中小企業貸款標準。針對中小企業信息透明度低的問題,金融機構可以運用金融科技手段收集中小企業信息進行風險判斷,人行征信、社保、工商、稅務、公積金等第三方互聯網數據與企業內部信息整合,大數據風控技術既能降低交易成本又能提高審批效率、服務質量。解決了企業“軟信息”問題,下一步采取針對性降準加大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投放力度,拓寬銀行不良貸款處置渠道,比如不良貸款證券化、不良貸款債轉股和批量轉讓等新型處置模式。
2.實施多元化、差異化的貸款定價標準。與大型國有企業相比,中小企業在資金、服務和風險控制方面都有一定差距,所以商業銀行對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貸款定價標準要區別對待,對中小企業貸款利率進行適當地降低。同時根據中小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行業前景、發展形勢、信譽度等進行綜合分析落實差異化的定價策略。還可以參考中小企業的成立時間,對于新設立企業可以采取中間水平利率,而對于設立時間長、發展穩定、信譽良好、前景優良、發展速度快、盈利能力強的中小企業可以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鼓勵。
3.貸款方式多樣化。中小企業不動產數量少,但是資金需求量大,銀行金融機構應設置除不動產抵押貸款以外的多品種中小企業貸款,比如,信用擔保貸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銀行存單質押貸款、票據貼現貸款。中小企業可以加入信用擔保機構,讓信用擔保機構擔保來獲得銀行貸款或者中小企業可以利用自身合法技術專利權、商標財產權經指定機構評估認定后向銀行申請貸款,存單質押、票據貼現等貸款成本低,非常適用于中小企業貸款。
結束語
中小企業對促進經濟發展意義深遠,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其發展壯大的關鍵,這就需要企業自身、金融機構、政府三方合力、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
參考文獻:
[1]吳達.我國銀行貸款標準對中小企業融資的影響[J].中國發展觀察,2018(23):46-48.
[2]劉麗華.淺析中小企業融資存在問題及對策[J].遼寧工業大學學報,2019,21(2):1-3.
作者簡介:
陳曉玲(1992- ?),女,漢族,河南濮陽,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企業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