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俊朗
摘要: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傳統制造企業為謀求未來發展開始進行服務化轉型,少數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已完成服務化轉型,更多企業仍處于服務化轉型初期。本文借助SWOT分析法探討海康威視服務化轉型的影響因素,以價值鏈的角度分析其服務化進程中三個階段不同形式的價值增值,為傳統制造企業轉型發展提供經驗。
關鍵詞:價值鏈;服務化轉型;海康威視
一、引言
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在不斷優化升級,經濟增長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逐步轉向服務化發展及創新驅動。在這樣的背景下,由制造企業到“服務型制造”的重要轉型成為傳統制造業新的發展趨勢,制造業服務化將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新引擎。服務型制造是工業化進程中制造與服務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產業形態,要以滿足市場需求為中心,以產業鏈利益相關方的價值增值為目標,實現企業價值、獲取競爭優勢。
二、文獻綜述
(一)價值鏈理論
價值鏈理論最初由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邁克爾·波特(1985)在《競爭優勢》一書中提出,認為“每一個企業都是在設計、生產、銷售、發送和輔助其產品的過程中進行種種活動的集合體,所有這些活動都可以用一個價值鏈來表明”。根據施振榮先生(1992)在《再造宏基》中提出的“微笑曲線”理論,在產業價值鏈上,技術研發和服務環節擁有較高的產品附加值,而制造環節因其技術含量低導致產品附加值較低。
(二)制造業服務化
制造業服務化觀點最早由Vandermerwe和Rada(1988)在《服務化經營:通過服務獲取增加值》文章中提出,他們認為Servitization(服務化)是指制造企業由僅僅提供物品向提供物品——服務包轉變。完整的“包”包括產品、服務、支持、自我服務和知識,并且服務占主導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來源。國內學者孫林巖(2007)使用“服務型制造”概念,認為服務型制造是制造與服務相融合的新產業形態,是為了實現制造價值鏈的價值增值的一種創新的制造模式。
三、海康威視服務化轉型
2001年,以中電五十所工程師為主的創業團隊創建了海康威視,主要從事安防視頻監控設備的生產制造。
自2006年開始,海康威視開始智能分析技術研發,逐步拓展產品范圍,由最初的單一視頻產品發展為產品全面布局“政府+商業+工業”市場,產品主要分為三大類:“HIKVISION”主品牌、“螢石”EZVIZ消費級品牌和工業級“HIKVISION”品牌。
在2010年,隨著安防市場客戶新需求的出現,海康威視開始為客戶定制整套產品并提供安防整體解決方案。海康威視不僅生產提供安防軟硬件產品,同時根據不同行業客戶的具體需求定制一套整體解決方案,企業向“產品+系統”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
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產業智能化升級,海康威視設計構建出以視頻為核心的智能物聯網架構——AI Cloud開放平臺,通過將基礎設施、數據資源、平臺服務和應用軟件總和在一起,強化解決方案的實戰能力,進一步覆蓋客戶對于安防的具體需求。
四、海康威視服務化轉型影響因素
在市場趨勢、顧客需求以及企業發展等經營環境的變化情況下,海康威視服務化轉型目的在于適應新環境。分析其轉型的影響因素,可以借助SWOT分析法進行探討。
(一)優勢(Strengths)
海康威視始終將技術研發作為核心競爭力,保持研發高投入,通過技術引領在市場取得優勢地位。多年來,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約占銷售收入的7%-8%,目前已具備全面覆蓋“政府+商業+工業”市場的完善視頻監控產品線。同時,自從2011年開始,海康威視一直位列全球視頻監控設備市場第一位,2017的市場份額達37.94%,領先第二位大華股份20.92%,早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安防廠商。完善的安防產品線以及領先的市場地位,為海康威視的轉型提供了夯實的基礎,有助于企業創新多元化的業務模式。
(二)劣勢(Weaknesses)
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任何一個產品都要經歷引進、成長、成熟、衰退的周期。我國安防業經過十幾年的發展,純硬件產品已逐漸走向成熟期。根據對海康威視幾款典型產品進行持續跟蹤,同規格產品價格每年都會適當下調5%-10%,這主要是由于視頻監控產品同質化嚴重、行業競爭加劇,市場整體降價所致。視頻硬件產品對于海康威視而言,屬于市場占有率高但增長率低的“金牛”產品,硬件產品盈利空間逐年被壓縮、安防業處于變革臨界點,這就推動海康威視積極進行服務化轉型,以便于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提升盈利能力,以抵消硬件產品盈利空間被壓縮帶來的影響。
(三)機會(Opportunities)
在智慧城市政策的影響下,全國總計超500多個城市計劃建設智慧城市,其中,公共安全視頻資源采集與覆蓋情況、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資源聯網與共享程度成為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在智慧城市安防方面的建設中,模擬、數字和高清等多種模式設備的混用加大數據處理難度,各種系統成為互相獨立的“數據孤島”,但是城市作為一個整體,對安防整體管理有一定的要求,這就需要安防企業將城市視頻信號的采集、監管聯動起來,不僅提供監控設備,同時提出系統性的安防解決方案。
(四)威脅(Threats)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安防業正處于變革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安防領域。新加入安防領域的有通訊、互聯網和金融巨頭,華為、騰訊、百度、平安科技以及依圖、商湯、云從等AI新秀。安防領域競爭者的增多,市場上對安防需求偏好開始轉向完善的解決方案服務,因此,作為行業龍頭的海康威視,必須積極進行服務化轉型,謀求未來新的發展。
五、海康威視服務化轉型過程分析
從價值鏈的角度來看,服務化轉型使服務在制造企業的價值鏈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增加產品附加值的變化過程。傳統制造企業服務化轉型并不是拋棄實體產業的“去制造化”,而是保留企業原有生產制造業務的基礎上,從聚焦核心制造業務環節出發向兩端拓展,向產品服務一體化創新發展,提供給用戶一整套解決方案。
(一)轉型初級階段:完善安防產品
在服務化轉型的初期,海康威視根據不同市場群體的多樣化需求,通過技術進步與創新,研發不同類型的安防硬件產品,完善自身安防產品線。這一階段企業處于價值鏈較低端,價值鏈中的核心環節是“設計—生產—銷售”,通過技術研發,提高產品多樣性,占據更大的市場,從而實現價值創造與價值增值。但是企業并沒有重視服務所能創造的價值,提供的基礎服務也只是為了實現產品的功能,無法滿足客戶對服務的更深層次的需求。
(二)轉型中級階段:提供解決方案
服務被界定為通過行動、過程以及實施而應用專用性知識和技能,不同的服務具有不同的功能和性能影響。隨著市場上產品同質化與基礎服務同質化日益嚴重,單一的基礎服務難以滿足客戶的特定需求。
海康威視在2010年開始為客戶定制整套安防產品,逐漸從單一的視頻監控硬件產品生產銷售商轉向為客戶制定整套硬軟件產品的一體化的安防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產品+服務”成為企業核心業務擴展的重要部分。這一階段,企業從“產品主導邏輯”轉向“服務主導邏輯”,以客戶為導向從事生產與服務,關注顧客在價值的聯合創造中的角色與作用,企業的經營業務從傳統制造業務逐漸向服務領域延伸,關注點也由有形商品交換轉向無形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的交換。企業集中于為客戶提供定制化需求的增值服務,在價值鏈中,服務成為價值增值以及價值創造的主要來源以及主導地位。
(三)轉型高級階段:構建智能平臺
隨著客戶愈發重視問題的解決,客戶需求更加個性化、碎片化,同時,互聯網的發展沖擊著服務模式,如何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整合企業資源來提供服務,實現價值創造成為企業服務化轉型進程中所要思考的問題。
大數據推動數字經濟新發展,海康威視在2017年推出“AL Cloud”數據平臺,旨在應用 AI Cloud協調各產品的功能,進一步提高解決方案的實戰能力。在服務化轉型的后期,大數據等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數據資源平臺的產生,基于信息技術的智能平臺能夠整合利用分散性資源,提高服務的質量與效率,實現帕累托改進。“產品+解決方案+數據平臺”模式是服務的價值共創,注重平臺聚集資源,直接了解客戶需求,推動客戶精準化細分,滿足更多客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從而實現價值鏈上的價值共創。
結語
傳統制造企業處在價值鏈最低端,隨著生產制造方面競爭的加劇,服務化轉型成為制造企業發展新趨勢。服務化轉型是一個新的發展方向,因此,不少制造企業會在轉型過程中遇到難題。通過分析海康威視服務化轉型的成功經歷,一方面,幫助企業管理者合理分析所處的內外部環境,認識到企業轉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助于轉型初期的制造企業以價值鏈的視角探討適合自己的轉型方面,實現價值的增值創造,獲取新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王鑫.海康威視開拓國際市場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對外經貿實務,2015(06)
[2]邢玉婷,喬芳麗.裝備制造業服務化趨勢與對策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04(3)
[3]簡兆權,伍卓深.制造業服務化的路徑選擇研究[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1,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