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妙華
摘 ?要:為優化全國土地資源綜合管理的服務,提升土地基礎信息數據的準確性,以國土二調成果與高分辨率正射影像DOM為基礎,對當前土地利用情況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推動國土資源信息化管理的應用能力,滿足社會發展對土地資源宏觀調控的需求。文章以國土三調的內容和技術流程為主導,探究土地現狀調查、專題調繪與數據庫建設的相關技術,為有序開展國土三調工作,提供一定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內業判讀;外業調查與舉證;數據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F301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19)13-0153-02
Abstract: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service of national land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and's basic data, the third land use survey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results of second land use survey and high-resolution orthophoto DOM,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bility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for macro-control of land resourc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tent and technical process of the third land survey, explore the land status survey,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relevant technology in land use survey, thematic mapping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certain suggestions for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land use survey.
Keywords: internal interpretati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proof; database construction
為滿足當前社會經濟建設對土地資源綜合管理的宏觀需求,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第三次國土調查工作,利用高分辨率正射影像DOM,結合國土二調相關成果,以全面獲取土地利用的現狀信息資料,核查問題圖斑、建設專題數據庫,有效推動國土資源管理的信息化力度,提升土地資源利用基礎信息的現勢性特征。
1 國土三調基礎資料準備
作為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國土三調涉及土地、林業、水利、建設等多行業,工作量大、數據種類繁雜,一般包含資料的收集、內業數據判讀處理、野外核查與用地評價分析、相關數據庫建設等工作,同時還包含統一時點更新、專題數據庫的建設與應用共享平臺構建工作。其基礎準備與內業處理如下:
(1)資料收集與技術準備。包含正射影像圖數據、土地變更調查資料、基礎地理資料、各類界線資料、土地管理資料、土地權屬資料、其他部門資料,學習三調相關技術規范、編寫技術方案和實施方案、進行軟件應用和安全生產培訓。
(2)數據預處理與內業綜合判繪。對于收集的各類數據,運用ArcGIS、FME等軟件進行數據格式轉換,提取關鍵圖層;內業判讀與繪圖中,依據《工作分類》的含義,以實地現狀為準認定主要用地類型;與主要用地一體的配套的附屬用地,以主要用地類型認定地類,對混合用地,應以主要用地類型認定地類;鐵路公路上下、左右一體、且無法分開時,依據重要性或主要用途,認定為單一的鐵路或公路用地;對于灌木、林木、草等混合生長的狀況,按照灌木、林木、草的順序認定地類。
(3)調查底圖的制作。依托高分辨率DOM正射影像、上級主管部門下發的不一致圖斑、省級初始庫圖層、預判圖斑基礎上進行制作,以村落為單位分級制作打印調查底圖。
2 野外調繪與專題調查評價
根據相關指導文件,國土三調采用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1985國家高程基準。農村采用分辨率優于1米的正射影像圖、城鎮以0.2米以上航攝DOM為基礎,航攝時間節點為2014年后;野外調繪對象為建設與設施農用地200平方以上、農用地400平方、其它地類600平方以上。
其中,農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應復核整體控制網格、土地調查本底數據和內業預判信息,地方自主舉證圖斑提取時,應通過影像判讀不一致的圖斑,國家未提取,需單獨提取,并外業調查舉證,圖斑界線與影像不能套合且不能判斷的,需在圖上大致勾繪出實測范圍,供外業實地測量;外業調查時,應設計調繪路線、確定站立點、核實、調查、邊走邊調繪、詢問;地類修補測時,采用衛星定位儀器補測法和簡易補測法。
城鎮村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流程,則應先確定調查范圍,城鎮村內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范圍經過實地核實后,確定界線范圍;調繪土地利用框架,根據三調省域整體控制網格,利用地籍調查、城鎮規劃或正射影像等數據,采用轉換、抽取或數字化等方法,進一步調繪城鎮村莊道路用地、水域、綠地、空閑地等,形成覆蓋更全更細的城鎮村莊土地利用框架;宗地單獨為圖斑,若鄰近地類用地性質相同可合并圖斑,可以道路為劃分標準開展圖斑調查;城鎮道路兩側非商業區的商業門面,歸并到相鄰圖斑;城鎮內部的農用地,按實地現狀調查,以“201”或“202”作為標注屬性;村莊內部的農用地滿足上圖面積的按實地現狀調繪,以“203”作為標注屬性;直接穿過村莊的國有公路和河流,應該保留公路和河流的完整性,不作為村莊內部的圖斑進行劃分;在移動終端中導入調查底圖,進行實地調查,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修改。
針對土地權屬調查,省級將形成村級權屬界線上圖成果下發地方,負責組織本轄區行政村級權屬界線上圖成果審核,對于無異議的予以確認,存在爭議的仍沿用原有調查界線;采用國家和省下發的外業調查舉證平臺或者帶定位功能和方向傳感器的普通安卓手機或平板的舉證設備進行舉證,拍攝包含圖斑實地GPS坐標、拍攝方位角、拍攝時間、實地照片及舉證說明等綜合信息的加密舉證數據包,報送至國家(?。┡e證平臺。
3 數據庫建設與成果提交驗收
數據庫建設時,國家編制的數據庫標準和建庫規范為依據,建設農村、城鎮土地利用現狀調查成果、權屬調查成果和專項調查成果數據庫。主要包括:基礎地理信息、土地利用、土地權屬、永久基本農田、專項調查等矢量數據,DEM、DOM、掃描影像圖等柵格數據和元數據。必選圖層要素完整;數據命名、格式、內容、數學基礎符合要求;圖形要素拓撲關系正確;自然接邊,邏輯無縫;地類圖斑面積之和與控制面積保持一致;屬性數據正確無誤;各圖層之間的邏輯關系正確;圖形要素與屬性表對應關系正確;將轉換后的土地調查數據,根據國家標準結構導入到數據庫中,在建庫軟件中對原有數據進行屬性增補和更新。
數據成果匯總包含以下工作:(1)成果自檢,使用質檢軟件進行檢查并整改,形成自檢報告,與土地調查數據庫成果一并報送省級檢查;(2)數據統計和分析匯總,進行土地數據統計與輸出、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制,按照規定的內容和匯總方法,逐級匯總本行政區域內的數據;(3)圖件編制,根據匯總成果,編制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并可根據需要編制土地利用掛圖和其他專題圖件;(4)成果分析與
文字報告編寫,根據成果分析,編寫工作情況、技術方法、數據庫建設等文字報告,文字報告可統籌編寫或單獨成冊。
驗收前,應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文件要求,進行相關的圖件一致性與精度檢查,確保順利通過驗收。前期檢查,應圍繞統一技術標準,編寫技術要求;做好資料分析,形成報告;分析調查底圖,檢查各類資料套合情況,檢查坐標轉換與土地利用調查的精度,檢查比例尺是否符合設計要求;檢查圖斑勾繪和編號是否符合要求;檢查不一致圖斑外業調繪和補測是否符合要求;檢查調繪上圖質量;檢查手簿內容的填寫是否齊全,手簿、底圖、數據三者是否一致;檢查各級面積統計、匯總是否準確;檢查圖幅接邊是否正確;檢查圖面整飾是否符合要求;以宗地為單位開展權屬調查檢查,現場跟蹤檢查與抽樣檢查相結合,發現問題及時改正;數據庫成果完整性檢查、規范性檢查、數據基礎檢查、接邊檢查、拓撲檢查、其他檢查。
4 結束語
土地調查工作具有系統性強、涉及面廣、數據要求嚴格的特點,如何利用規范的數據流程,指導生產實踐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本文對三調的基礎資料準備、技術流程與數據庫建設進行闡述分析,為以正射影像DOM為調繪基礎的國土三調提供技術參考,有助于提升土地調查的作業質量與效率,推動國土資源管理綜合效能的優化提升。
參考文獻:
[1]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2017〕48號)[Z].
[2]楊旭東,楊伯鋼.北京市地理國情監測外業調查與核查技術探討[J].北京測繪,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