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印發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通知》提出了五項工作要求:一要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思想教育,著力解決黨性不純、政績觀錯位的問題。從領導機關首先是中央和國家機關做起,開展作風建設專項整治行動,發揚斗爭精神,對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進行大排查,著重從思想觀念、工作作風和領導方法上找根源、抓整改。二要嚴格控制層層發文、層層開會,著力解決文山會海反彈回潮的問題。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從中央層面做起,層層大幅度精簡文件和會議,確保發給縣級以下的文件、召開的會議減少30%—50%;中央印發的政策性文件原則上不超過10頁,地方和部門也要按此從嚴掌握。要少開會、開短會,開管用的會。嚴禁隨意拔高會議規格、擴大會議規模,提倡合并開會、套開會議,多采用電視電話、網絡視頻會議等形式,提高會議實效。進一步改革會議公文制度,選擇一些地方和單位開展治理文山會海工作試點。三要加強計劃管理和監督實施,著力解決督查檢查考核過多過頻、過度留痕的問題。抓好《中共中央辦公廳關于統籌規范督查檢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貫徹落實,嚴格控制總量,實行年度計劃和審批報備制度,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原則上每年搞1次綜合性督查檢查考核,對縣鄉村和廠礦企業學校的督查檢查考核事項減少50%以上的目標要確保執行到位。四要完善問責制度和激勵關懷機制,著力解決干部不敢擔當作為的問題。五要加強組織領導,為解決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問題提供堅強保障。
《關于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印發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通知》提出,2019年底前,流程精簡優化到位,全國所有市縣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力爭分別壓縮至10個、5個工作日以內;2020年底前,力爭全部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通知》提出了三項主要任務:一是推動信息共享集成。建立部門間信息共享集成機制,打破“信息孤島”。夯實不動產登記信息基礎,加快存量數據整合與質量提升,開展地籍測繪等補充調查工作,推進不動產登記信息平臺與政府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有序銜接。推行“互聯網+不動產登記”,建立不動產“網上(掌上)登記中心”,構建“外網申請、內網審核”模式,實現服務企業和群眾零距離。二是推動流程集成。通過信息化手段整合集成業務流程,在政務服務大廳或不動產登記大廳設立綜合受理窗口,統一受理各相關辦理事項,實現信息化技術支撐的“一窗受理、并行辦理”。取消不必要環節、合并相近環節,將登簿和制證環節、繳費和領證環節合并,不動產繼承登記(非公證)辦理中,公示與審核環節并行開展。三是推動人員集成。不能馬上實現信息共享集成和流程集成的,可通過集中辦公實現便民快捷。在政務服務大廳設立綜合受理窗口,統一受理各相關辦理事項、一次性收取所需全部材料,人工分發各相關部門分別辦理,同一個窗口發放辦理結果。
《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公布
日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簽署國務院令,公布《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自2019年4月1日起施行。《條例》以安全生產法和突發事件應對法為依據,對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體制、應急準備、應急救援等作了規定:一是明確應急工作體制。《條例》規定,國務院統一領導全國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領導本行政區域內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工作。二是強化應急準備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和鄉、鎮人民政府以及街道辦事處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機關應當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依法向社會公布。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制定相應的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并向本單位從業人員公布。三是規范現場應急救援工作。發生生產安全事故后,生產經營單位應當立即啟動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救援預案,采取相應的應急救援措施,并按照規定報告事故情況。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接到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后,按照預案的規定采取搶救遇險人員,救治受傷人員,研判事故發展趨勢,防止事故危害擴大和次生、衍生災害發生等應急救援措施,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上報事故情況。有關人民政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設立應急救援現場指揮部,指定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參加應急救援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現場指揮部的統一指揮。《條例》還對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和生產經營單位在應急準備、應急救援方面的法律責任作出規定。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監察條例(試行)》發布
日前,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簽署命令,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監察條例(試行)》,自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是我軍軍事訓練監察領域的第一部法規,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著眼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嚴格落實依法治軍、從嚴治軍這個黨建軍治軍的基本方略,牢固確立戰斗力這個唯一的根本的標準,聚焦備戰打仗,健全軍事訓練監察組織體系,完善工作運行機制,制定堅決糾治與實戰要求不符的剛性措施,建立了軍事訓練領域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制度規矩,對新形勢下鞏固軍事訓練戰略地位、加強軍事訓練管理、促進軍事訓練落實、深化實戰化軍事訓練,全面提高新時代備戰打仗能力,具有重要意義。《條例》共10章61條,明確了軍事訓練監察的職責權限和工作重點,規范了組織實施軍事訓練監察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步驟,構建了覆蓋軍事訓練各層次各領域、貫穿軍事訓練全過程的軍事訓練監察組織運行模式。《條例》依據黨紀軍規細化了軍事訓練違規違紀問題認定標準,確立了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失責必追究的鮮明導向,督導全軍持續推進訓練與實戰一體化、持之以恒抓好訓練作風建設,為把備戰打仗工作抓得實而又實提供了有力制度保證。
《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發布
近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并從今年7月1日起執行。《養老機構等級劃分與評定》將養老機構劃分為五個等級,從低到高依次為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級數越高,表示養老機構在環境、設施設備、運營管理、服務方面的綜合能力越強。其中,五級養老機構在入住率方面要求達到50%以上,提供服務項目不僅包括生活照料服務、膳食服務、醫療護理服務,還應能夠提供康復服務、教育服務、居家上門服務等。新標準還對養老機構的空間配置作出了明確規定。老年人居室內床位平均可使用面積不應低于6平方米,單人居室使用面積不低于10平方米。同時,居室、衛生間、浴室空間應設置緊急呼叫裝置或為老年人配備可穿戴緊急呼叫設備。有關專家建議,該標準在實施過程中,應重點明確養老服務監管責任,依法依規制定民政和各有關部門權力和責任清單,通過進一步規范和固化養老機構涉及的質量、環境、設施設備、專業素養、控制、改進等方面的要求,提升養老機構服務質量,以推動養老服務行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