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珠
黨的十九大提出“文化自信”,這是對文化工作的重視和提升,也是對文化工作的期望和要求。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十二五”期間,黨中央、國務院對文化工作制定了一系列的優惠政策,實施了電影放映1231工程,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以及鄉鎮(街)文化站全面實施了免費開放,實現了鄉鎮(街)文化站綜合文化樓、農村文化室、農家書屋、農村文化室電子閱覽室等全覆蓋。但綜觀鄉鎮(街)文化站的現狀不容樂觀,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是管理體制不順。據調查了解,現在大部分鄉鎮(街)文化站沿用了雙重管理、雙重使用的模式:既受縣(市)文化主管部門管理,又服從鄉鎮(街)工作安排。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任務還來不及完成,鄉鎮(街)黨委政府又安排下鄉抓扶貧、抓維穩、抓計生等等。
二是文化站職能不明確。現在大部分鄉鎮(街)文化站工作不是以文化工作為主,而是以配合鄉鎮(街)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為主。由于鄉鎮(街)抓扶貧、抓維穩、抓計生等工作較為常態化,所以文化站同志也得把精力投入其中,甚至有許多站員還被鄉鎮(街)安排掛點駐村。這樣,文化站工作人員難免出現顧此失彼的現象,導致出現了“耕了人家地荒了自家田”不務正業現象。
三是文化站的設備陳舊及缺乏。雖然“十二五”期間實現了鄉鎮(街)文化站綜合樓全覆蓋,也配備了一些電腦等設備。可壞的已壞,損的已損,大部分不能使用。從目前情況看,文化站樓是建起來了,可大部分功能室是空的。室內沒一件樂器,沒一個可供說唱娛樂的功能室,沒一個宣教功能室等。由于設備陳舊、缺乏,嚴重制約了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群眾對此不太滿意。
四是文化站人員隊伍老化,人員編制少,業務水平低。據了解,某市(縣級)有170多萬人口,21個鎮(街)文化站,全部編制人數為2人。2人管理1個文化站,不說開展什么活動,就連看門口都難以保證。組織送文化下鄉,下鄉指導文化室、農家書屋建設,開展文物、非遺項目普查等工作從何談起?由于人員編制少,況且歷史的原因,現在崗人員大部分是過去組織照顧安排的。這些人幾乎是年齡嚴重老化,45歲及以上的占大部分,而且大部分缺乏專業技術。所以導致現在崗人員中專業技術人才少,群眾所需要的如舞蹈輔導、演奏輔導、電腦輔導等等人才奇缺,無法滿足群眾所需,很難適應現在工作需要。
以上這幾方面的問題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這些的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了鄉鎮(街)文化站在新農村建設中所發揮的作用。因此,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擺在當前鄉鎮(街)文化站建設中迫切的要求。
一是要理順管理體制,解決好文化站要以“文”為主的問題。鄉鎮(街)文化站目前的管理體制大部分縣(市)都是雙重管理模式,這種管理體制容易出現雙重管理變為雙重不管的現象,管理容易出現空檔。既不利于工作,也不利于管理責任的落實。因此,我個人認為鄉鎮(街)文化站的管理還是傾向于縣(市)文化主管部門管理為宜,只有實行垂直管理,才能有效地解決文化站人員不專職文化工作的現象,有效地解決文化站人員以往“不務正業”的問題,有效地解決文化站人員“管文化、辦文化”的問題。
二是要解決好經費投入及管理問題。文化工作本身就是花錢的工作,沒有任何創收,是“零”收入。但文化站工作是為基層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而且是無償服務的。這種服務當然包括下鄉指導、送電影下鄉、送圖書下鄉、送活動下鄉、送演出下鄉等等,這些都需要經費。可現在文化站經費只有中央、省下撥的免費開放補償經費,而且這些經費很有限,無法保證文化站正常免費開放工作需要,很難滿足組織活動開支,很難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如現在許多村莊廣場舞隊希望文化站組織廣場舞交流或匯演,但文化站沒有經費滿足。況且從目前情況看,文化站免費開放補償經費要么由縣(市)文化主管部門統籌管理、審批,要么由鄉鎮(街)管理。兩者管理文化站都沒有自主權,而且經費難以保證使用。
三是要解決好設備增添和更新問題。據了解,某市(縣級)有21個鎮(街)文化站,沒有一個文化站有一件樂器,哪怕是一把笛子都沒有,哪像是一個基層文化單位?!鄉鎮(街)文化站是最基層的文化單位,服務的對象也是最基層的群眾,而基層群眾最渴望的文化娛樂,不要說享受到高雅的演唱會,就連普普通通的吹拉彈唱都享受不了,群眾從哪去找娛樂?因此,文化站的設備增添和更新問題是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除中央、省補貼資金外,市縣鎮三級也必須補償一定資金,這既符合中央有關政策要求,也是文化站實際工作的需要。促使文化站每年增添一些樂器,更新一些電腦等設備,讓更多的群眾來到文化站自彈自唱,自娛自樂,不斷滿足群眾的文化需要。同時,還要組織一些文體活動,較大活動一年要組織一至兩次,小活動要常態化。不斷發揮文化站的職能作用,努力提高文化站的影響力和凝聚力,把廣大基層群眾召集到文化站中來。
鄉鎮(街)文化站作為黨和政府文化工作的最前沿陣地,是常年直接為最基層的群眾提供文化服務的,是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直接工作站。因此,不斷加強鄉鎮(街)文化站建設不僅是中央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基層群眾最迫切的期望。我們文化站工作者,要時刻牢記使命,敢于擔當,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以迎難而上的使命感,創造性地開展基層文化服務工作,為不斷滿足基層群眾的文化需求發揮積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