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峰
一、我國面臨的養老形勢
當前,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過2億,老齡化率達到17%,已經進入快速老齡化社會,老齡化問題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日益凸顯。與此同時,養老需求正在快速釋放和穩步增加,養老事業已經成為新熱點,無論是政府、企業、社會組織還是個人,都日益關注并積極推動著養老事業發展。
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我國提出了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服務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9064養老模式,即90%的老齡人口將選擇居家養老,6%的老齡人口將選擇社區養老,4%的老齡人口將選擇機構養老。
二、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地位和作用
《人民日報》曾以《志愿者:居家養老新幫手》為題對志愿者服務進行了報道,文章指出“目前全國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獨居老人的比例已達49.7%,志愿者服務隊伍在居家養老中不可或缺”。北京市在2015年4月11日出臺的《開展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指導意見》第八條中提出:“開展志愿服務,按照‘志愿者組織(團隊)+養老照料中心+社區、家庭的項目實施模式,組織為老服務志愿者崗前培訓和對接老人,并建立接力機制。要發揮社區低齡老年志愿者照顧高齡老人的作用,形成長期有效幫扶,發揮好社會資源作用。”
三、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的特色做法
目前,國有企業大都承擔著管理和服務離退休人員的責任,因此圍繞離退休人員開展居家養老志愿服務工作是國有企業離退休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北京強度環境研究所自1956年建所以來,承擔了中國各型火箭和國防裝備的強度、環境、可靠性試驗與研究工作,為中國航天各個階段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面對曾經為航天付出畢生心血的老一輩航天人,為他們提供志愿服務不僅是一項神圣而光榮的工作,而且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體現。研究所現有離退休人員500余人,70歲以上占近80%,呈現出“雙高”(高齡、高病發期)的特點,如何提供適合他們的服務和活動正是當前研究所創新離退休人員服務的方向所在。
(一)廣泛調研。以深入學習宣講《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在“雙先”表彰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宣傳提綱》和《在離退休干部中開展以“展示陽光心態、體驗美好生活、暢談發展文化”為主要內容的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活動宣傳提綱》為抓手,研究所在全院范圍內開展了專題調研,并主持撰寫了《關于全院開展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的調研報告》。
(二)研究所的特色做法。在借鑒全院兄弟單位相關經驗的基礎上,面向研究所內7個離退休黨支部全面開展了居家養老志愿服務工作。在廣泛征集志愿者和受助人之后,優先在各支部所屬片區內求取志愿者和受助人供需雙方的最大公約數,并結成了幫扶對子。在正式開展志愿服務前,與受助人簽署了《志愿服務協議書》,明確了雙方的權利與義務。同時,為壯大志愿者隊伍,豐富志愿服務類型,還征集了研究所在職員工作為青年志愿者。
(三)活動效果總結。截止2017年底,組織23名老年志愿者和50名青年志愿者,為幾十名空巢、獨居、多疾、生活不能自理者提供了以生活起居、精神慰藉、輔助就醫為主要內容的志愿服務。居家養老志愿服務為受助人在生活上提供了實實在在的幫助,在精神上傳遞了正能量,受到了廣泛好評。在受到老同志們好評的同時,也獲得了上級領導和媒體的肯定。先后被全國航天系統評為離退休工作先進集體,被國資委評為中央企業首都學雷鋒志愿服務崗,并作為志愿者代表參
加了國資委舉辦的“責任央企 志愿先行”中央企業學雷鋒志愿服務主題活動。同時,1名老同志被評為第二屆全國航天系統離退休人員“老有所為”先進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