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明
摘要:高校作為行政事業單位,其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設與完善對于事業單位內部控制體制機制建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校內部控制越來越趨于復雜性、難以管理性,因此在這樣的現狀下,要進一步加強高校內部控制環境的提高和完善,就成為了一個較為棘手的問題。因此文章通過對目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特點的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對策。
關鍵詞: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問題;改進對策
一、對目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特點進行分析
(一)雙重性經營目標加劇控制目標的復雜度
我國高校經濟活動規模以及范圍在不斷擴大,且活動規模日趨復雜。在過去,高校只是非營利性的事業單位,而現在高校都已轉型為經濟實體,實現了自主辦學,其經營目標一是盈利,二是非盈利。從非營利的層面來說,高校擔負著傳統的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等重要職能,擔負著整個社會效益的提高、人才的培養,對科學研究的貢獻等重任。一方面高校作為營利性的單位,擁有著非常多的經濟來源,學費、培訓費、校辦企業收入、社會捐贈等,使得高校的收入來源更加復雜,高校自然會重視盈利。這種具有雙重性的經營目標,加劇了高校控制目標的復雜度,高效的內部控制目標,要在確保高校內部經濟活動合法、不能衍生腐敗違法等基礎上,進一步實現對于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識突破、科技創新等社會責任。
(二)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博弈和制衡
高校必定有一定的運行管理機制,此機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博弈和制衡,兩者相互制衡、相互作用的。大學的建立、發展與行政體制發展密不可分的,在國家行政權力的影響下,如果高校過分服從,學術權力的主導作用將受到強烈的弱化。行政權力強化的局面,顯然非常不利于高校踐行培養人才、科學研究、科技創新、推進社會發展等社會職責。這種現象必須得到遏制,因此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必須恢復到一個微妙的平衡之內。
(三)很難量化高校績效
高效的第二職能,毫無疑問是科研。高校的科研成果會通過深入研究一些專題、項目、科學論證等來體現,以此作為國家建設的參考,為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科技創新做出指導。社會服務職能充分體現了高校使命及價值,高校的教學成果和科研成果,將體現在培養的人才上,培養的人才會對于社會、經濟、文化建設等方作用面做出貢獻,以此體現出高校的教學成果。從以上闡述的這些高校教學和科研成果可以看出,這都滲透在服務社會的方方面面,很難量化高校績效。
二、分析目前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對高校內部控制的完善和提高意識不強
高校內部對內部控制的完善和提高意識非常薄弱,具有正確的和科學的內部控制理念的高校管理層更是非常少。很多高校領導對于學校內部控制的完善不重視,他們認為內部控制是企業需要執行的,這樣的思想誤區往往對一些不合法行為,如破壞資產安全、破壞保值增值財務信息真實完整性、徇私舞弊、內部腐敗等提供可乘之機,所以加強高校內部所有人員的內部控制的完善意識和提高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要從思想上徹底改變對于高校內部控制理念的陳舊思想,從思想上提高高校內部控制的意識。
(二)財務內部控制不到位
高校作為一個有著盈利性質的單位,財務內部控制與高效的盈利以及經濟活動息息相關的。我國很多高校對于校長經濟責任制的建立已基本完成,但是在責任的真正落實上卻仍有不實之處,這對于高效決策機制來說,對其有效性及完整性是非常大的破壞和弱化,高校內部控制活動的有效執行將會大打折扣。要想提高財務內部控制的執行效率以及執行效果,改變總會計師職權的代行情況是非常重要的。高校應該重視起總會計師發揮的決策影響力,將總會計師的財務內部控制執行力重視起來,否則對于內部審計部門執行有效的監督時,效果也不會很理想。
(三)行政權力凌駕于學術權力
目前我國很多高校中都存在著行政權力遠遠凌駕于學術權力上的不良風氣,高校的學術管理上出現了嚴重的行政化,行政“一權獨大”的現象隨處可見,學術權力體現出的對學術活動的決策權沒有發揮,行政部門的管理人員實行一手包攬,這對于科研人員對活動的決策、意見發表非常不利,這樣的局面使得高校很難實現社會職責。 “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思路,使得許多高校教師走入誤區,論文數量、課題數量、經費金額等一些量化的指標耗費大量精力,使行政化的利益色彩濃墨重彩地渲染在純粹的教學和科研活動上。為了集中解決學術問題,高校都設立了學術評議會、學術委員會,但法律制度并沒有為他們提供一定的保障,這使得學術權力的合法性與可操作性更難實現。
三、提高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環境的建議和措施
(一)優化和重組董事會結構組成
為了使得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環境更好,對于高校法人的治理結構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與完善非常重要。高校董事會是聯系社會與學校的非常重要的橋梁,所以在高校董事會成員結構的優化和重組上,主管部門代表、出資者、專家學者、社區代表、學校管理者代表等多方人員,都應參與組成高校董事會。其次,對于高校董事會的職能要進行準確界定,將其確立為最高權力機構與決策機構,這樣可以使得高校產生重大決策時,具有高科學性、確保高校財務運轉良好。最后,角色沖突是必須避免,因此校長不應在高校董事長中。在任命高級校級管理層時,董事會僅起提名作用,經一系列上級部門的審核批準后,才能夠給予管理層管理權。所以對于高校董事會制度及結構優化和完善,應確保清晰高效治理結構責權,明確高校治理主體。
(二)抓緊對內部控制理念的培養
高校內部控制并非單獨存在,而是系統工程,共同的責任應當由各職能部門的人員、各院系的干部、全體教職工共同參與和擔當。因此對高校內部全員的控制理念的培養非常重要,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教學設備、教學儀器等資金投入數量可觀,造成資金流大幅增加,加劇高校財務活動復雜性,所以強化全體人員對于內部控制過程中的風險理念和經濟責任理念非常重要。除此之外,不論是高層控制人員還是基層職工人員,對于內部控制理念都應心存敬畏。任何一個職能部門的人員都要樹立起嚴守職權范圍、互相監督、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意識,大大增強內部控制的執行力,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三)對于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做明確界定
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是高校權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對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的關系必須要作明確界定,這兩種權力應當各有分工,相互制衡又相互作用。高校學科具有專業眾多的特點,高校科研及社會服務功用又各有特點,假如行政權力染指過寬,必然會對學術權力、對科技創新、科學研究帶來非常大的不利,同時也對科研人員的積極性、創造性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因此不論是教授、專家、還是教師、科研人員的意見及智慧,都應廣泛聽取,還要發揮教授在本院、本系的巨大作用。分配教學任務、實施教學計劃、檢查監督、分配科研經費等都屬于行政權力干涉范圍,既要要公正透明,又要廣泛聽取意見。
四、結語
我國高校既盈利也既擔任起了為社會培養人才、進行科學研究的重任,雙重性經營目的使得加強高校內部控制更為重要。所以從優化和重組董事會的結構組成、抓緊控制理念的培養、明確學術權力與行政權力等,都是能夠提高高校內部控制水平的良策,希望以此能夠推動我國高校內部控制環境的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常青,沈友娣.高校內部控制規范的實施障礙與改進對策[J].蘇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6).
[2]高飛.淺析我國高校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經濟,2016(33).
[3]倫宗健,付秋穎.高校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基于COSO框架體系[J].商業會計,2016(08).
[4]張景.談高校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才智,2017(16).
(作者單位:棗莊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