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珂
摘 要:為了提高院校設計人才培養的綜合能力水平,引入了以學生為導向的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文章首先從老師是教學的主體、以老師講授的教學方式為主以及以課本內容為教學導向三個方面闡述了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意識薄弱,其次從傳統教學方式促進了老師的主導地位、傳統社會環境禁錮了師生的思想、院校的規章制度限制了教學改革以及老師評價體系不科學四個方面闡述了教學改革的主要障礙,最后從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以引導代替講授、教學方式以實踐代替理論以及考核方式以綜測代替考試四個方面研究了以學生為導向的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
關鍵詞:學生;設計人才;教學模式
基金項目:2018 年 度 河 南 省 軟 科 學 研 究項目“河南傳統民間家具文化特征的中原家居創意產業集群開發策略及應用研究”(182400410272);河南工業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基金項目“中原家具產業轉型升級途徑及傳統家具技藝的創新設計研究”(31401113);河南工業大學“科教融合”項目“河南傳統家具文化傳承與創新設計研究”(26210127)。
高校的設計人才培養標準應當以社會的需求為依據,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存在著許多弊端,不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將以學生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引導到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中,對于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意識薄弱
進入新時代以來,各個院校都在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彌補傳統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弊端,并積極地倡導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理念,加強實踐操作,改變書本內容表達方式,活躍課堂氛圍,提倡學生對老師教學進行評比,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效果。但是,從整體的教學模式中可以看出,院校開展的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未從本質上進行改變,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意識薄弱。
(一)老師是教學的主體
在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老師依然是教學的主體。老師一般是根據自己的意愿安排教學內容,老師是課堂活動的“掌舵人”;在課堂時間的利用上,老師的講課時間占據了大部分;在進行問題的討論時,老師是論題的制定者也是結果的裁定者;在教室的布局上,老師的講臺布置在教室最前面的位置,學生則成一排排坐在講臺的后面,阻止了學生和老師間的互動交流。
(二)以老師講授的教學方式為主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各個院校的老師的上課方式依舊是以講授為主,老師在上課時可以將新內容清晰、明白地傳達給學生,符合多數學生的學習習慣;在一些專題講座上,講授也是最常用的表達方式,只有偶然會使用創新型的方式,但也未對這些方法有深層次的理解,僅僅是作為講授方式的補充。在許多老師的潛意識里,認為講授是最高效、最直接的授課方式,老師可以把握整堂課的進度,學生也愿意老師采用講授的方式進行,從而避免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三)以課本內容為教學導向
教學內容主要是以課本的內容為主,老師習慣于照本宣科,缺乏對課本知識的拓展與延伸,使學生不能夠了解到最前沿的技術和理念,沒有能夠合理地引導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探索,缺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許多專業性、技術性的課本教程長時間未更新,導致老師授課時依舊在講解過時的技術方法,與社會的生產需求脫軌,導致學生在走向社會后所學知識和實際生產相差較大,不利于學生快速適應社會。
二、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主要障礙
(一)傳統教學方式促進了老師的主導地位
國人尊師重道的思想已經根深蒂固,老師也在長期的傳統教育方式中樹立了強大的威嚴,想要在短時間內改變這種認識非常困難。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老師一直是被人尊重的職業,家長從小就教導學生對老師言聽計從。老師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知識和智慧的集合體,在學生中具有非常高的威嚴,學生應當遵從老師的吩咐,按照老師的安排完成在校的學業。
(二)傳統社會環境禁錮了師生的思想
我國自封建社會以來,形成了濃厚的奴性思維,像“三從四德”這樣的古代思想仍在影響著現代人。在這樣的環境洗禮下,上級的指令成為了人們行動的指南,人們以服從命令、完成任務為榮;在學校里,老師通常聽取院校領導的指示,而在學生面前,老師又以領導的身份對學生下達學習任務;對于老師下達的命令,學生總是無條件地執行,自己內心的想法一直埋藏在內心深處。大部分的老師缺乏探索精神,不敢主動嘗試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改革,把改革的措施寄希望于上級領導。
(三)院校的規章制度限制了教學改革
以學生為導向就要主張發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而我國院校大多采用相同的學習目標、一樣的教學管理制度、相同的教材以及計分規則等,與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背道而馳?,F階段院校的管理制度采用傳統的管理方式,對老師的上課教材、備課資料以及課程安排等都有確切的要求,對學生而言,每學期必須要修得一定的分數,同時還將平時課堂表現、作業完成情況加入到學業的考核中,進一步限制了學生的自由。
(四)老師評價體系不科學
在高校老師考核體系中,主要重視老師科研成果的考核,而忽視了老師教學成果的考核,導致高校一直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的問題。這主要由兩個方面導致:其一,我國的人才評價體系中將科學成果作為評定的重要指標,吸引了大批的老師將主要精力投入到其中;其二,對老師和學生的評價考核中,主要以實質性的數據為主,例如老師的備案教材、教學出勤率以及學生的測評成績等,導致老師不愿意嘗試新的教學方式。
三、以學生為導向的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
(一)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
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逐步建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學活動中學的進程和效果,加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教導下仍能自主地完成新知識的學習。要想真正實現學生的主導作用,院校領導以及老師就要深入了解學生的需求、學習習慣以及遇到的問題。規章制度的制定也要以服務學生為宗旨,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給予充分的重視和尊重,認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讓學生能夠真正發揮出自身的積極性。
(二)課堂教學以引導代替講授
首先應當改變傳統講授的教學方式,轉變成老師引導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課堂時間的安排上將由老師的內容講述轉變成學生的自主學習與互動,老師根據學生的意愿對學生的學習起到引導的作用,在眾多的知識中整理出適合學生的學習資料,對學生的學習材料進行整合和因材施教,發揮學生對喜愛領域的探索精神,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將外界資源儲存為自身知識的能力。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應當花費更多的精力在學生身上,以學生為中心科學地選擇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生的學習信心,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三)教學方式以實踐代替理論
設計人才的培養必須要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識,將學生學習的地點從教室轉移到實訓場地上,要求院校提供能夠符合學生實訓要求的儀器設備,為學生創建良好的實訓環境,加強學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對設計專業的老師而言,老師也要加強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提升自己的實訓水平,這樣才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習,使學生理論知識和操作能力共同進步。
(四)考核方式以綜測代替考試
以學生為主導的教學模式應當以學生、學習、學習過程為重點方向,為了給學生的學習情況一個公平的測評,不能簡單地以傳統試卷測試方式進行,還必須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等,結合學生各個方面的表現進行綜合的測評,并對每個項目制定相應的比重,實現老師對學生的全方面了解。這樣才能真正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況,并能根據綜測的結果為學生提出改善性的建議,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綜合水平。
四、結語
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顛覆,對于院校以及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能夠加強設計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的意識,克服以學生為導向的教學改革主要障礙,從課堂教學、教學方式、教學考核方面完成以學生為導向的設計人才培養教學模式改革。
參考文獻:
[1]單鵬宇,顏曉雯.供給側改革背景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新發展——以東北大學藝術學院環境藝術設計本科生教學實踐為例[J].藝術科技,2017(11):342.
[2]梁旭方.環境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研究——以長春理工大學環境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實踐為例[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3):143-147.
[3]白逸仙.走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評估模式——以中國《本科教學質量報告》與美國NSSE為比較對象[J].中國高教研究,2014(11):64-68.
[4]劉暉,張靈.“以學生為中心”的地方大學本科教育改革的現狀、問題及對策建議——基于中心城市大學的NSSE-China數據[J].高等教育研究,2013(12):60-71.
[5]周光禮,黃容霞.教學改革如何制度化——“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特區在中國的興起[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5):47-56.
作者單位:
河南工業大學設計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