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娟



摘 要:技術交易是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重要途徑。利用青海省“十三五”初、中期技術交易合同數據,分析青海省“十三五”技術交易發展現狀及特點,針對交易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促進青海省技術交易發展的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技術交易;問題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F723.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9)09-0243-04
技術交易作為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主要渠道,在配置技術資源、為創新創業注入科技原動力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由基礎性提升到了決定性的高度,強調要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從而推動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十二五”期間,我省技術市場技術合同總成交額從起始年2011年的16.89億元到末年2015年的46.95億元,增長率達到172.7%?!笆濉逼陂g技術合同成交額總額達到147.22億元,比“十一五”期間的35.59億元增長313.7%。通過技術合同登記,“十二五”期間為企業減免稅收額共11420.99萬元,“十二五”期間技術合同總成交額全國排名也從第24名上升到第22名,西部排名從第9名上升到第6名,發展趨勢非常良好,體現了我省技術市場的活躍度越來越高,我省技術創新越來越頻繁。
1 青海省技術交易發展現狀
1.1 促進技術轉移政策不斷完善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通道,推動創新型省份建設,促進我省技術交易,“十三五”期間我省相繼出臺了《青海省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西寧市支持科技創新若干建立措施》(實行)《青海省技術市場管理辦法》《青海省技術交易補助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就其新政策的內容來看,主要是針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吸納先進技術成果的企業進行后補助,為促進技術市場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圍,對青海省技術市場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1.2 技術合同成交情況
1.2.1 青海省技術市場交易概況
青海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呈現逐年遞增趨勢,2018年青海省技術合同成交1071,成交額79.36億元,同比增長17.19%,平均每項技術合同成交額740.99萬元,同比增長11.17%(圖1),2018年全省技術合同交易額全省GDP的比重繼續增加,由2017年的2.56%上升到了2.76%,提高了0.2個百分點(表1),2018年青海地區與2018年全國技術合同成交額占生產總值對比情況(表2)。預計“十三五”末青海省技術成交額突破200億元,較“十二五”末增長35.85%。
通過2018年青海省技術交易統計分析可以看出,青海省技術交易呈現出以下特點。
(1)市場規模持續增長,技術交易大幅增長。2018年,全面深化改革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科技成果轉化“三部曲”掀起了全社會重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新高潮,《技術轉移服務規范》對技術轉移服務行為提出首個推薦性國家標準,《“十三五”技術市場發展專項規劃》明確了“十三五”時期技術市場的發展思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技術市場政策體系、管理體系、服務體系全方位發展,技術交易再創新高。
(2)技術市場量質同步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技術市場的持續開放與交易模式的不斷創新,是技術成果轉移轉化的路徑更加多元化,技術交易量質同步提升。2018年,單項技術合同成交額較上年增長11.17%。以技術咨詢、技術服務等以技術服務為代表的科技服務業快速發展,交易總量大幅提升,產業結構明顯優化。
(3)技術要素進一步向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集聚。在經濟發展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的背景下,電子信息、新能源與高效節能、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合同成交額達到75.68億元,同比增長32.48%,占全省的84.36%。
1.2.2 技術合同構成
2018年技術服務合同成交額繼2013年超過技術開發合同,已連續六年位居四技合同首位,2018年達到63.41億元,增長9.20%,占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79.90%。2018年在受營改增政策的影響,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均呈現負增長態勢(表3)。
1.2.3 知識產權構成
2018年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占比較低。全省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成交237項,成交額1.73億元,占全省成交項數和總金額的22.13%和2.18%。其中,技術秘密合同成交195項,成交額1.29億元,占全省成交額1.63%,專利成交10項,成交額0.19億元,成交額較去年有小幅降低,計算機軟件著作權合同成交數較去年有所增加,合同成交30項,成交額0.20億元,占全省成交額0.25%;未涉及知識產權合同成交項和金額大幅增長,分別增長5.84%和18.14%(圖2)。
1.2.4 技術領域構成
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新材料及其應用領域技術交易居前三位。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技術交易居領先地位。全年城市建設與社會發展領域成交合同382項,成交額60.34億元,增長24.72%,占全省技術交易成交總額的76.03%;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交易額居第二位,成交254項,成交額10.37億元,增長18.37%,占全省技術交易總額的13.07%;新材料及其應用領域技術交易額居第三位,成交33項,成交額3.06億元,增長1033.33%,占全省技術交易總額的3.86%(圖3);2018年新能源與高效節能呈現增長態勢。
1.2.5 企業法人技術交易雙向主體地位穩固
企業既是最大的輸出放,也是最大的技術吸納方,全年輸出技術1037項,成交額79.18億元,占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99.77%;吸納技術575項,成交額53.15億元,占全省技術合同成交總額的66.97%(圖4、圖5)。
1.2.6 技術流向情況
技術合同的地域流向可以反映出一個地區通過技術市場引進和消化技術的能力。數據統計顯示,2018年我省對北京、河北、內蒙古、遼寧、上海、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南、湖北、廣東、貴州、云南、陜西、甘肅、寧夏、新疆等外埠省市自治區有技術輸出,共輸出技術102項,占總合同項的9.52%。數據顯示,2018年,在本省轉化技術合同為969項,占總合同項的90.48%,也就是說項目轉化大部分在本省市(圖6)。
2 存在的問題
2.1 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合同交易量偏少
自2016年5月1日正式實施營改增后,技術開發、技術轉讓成交項及成交額均呈現負增長的趨勢。多年來,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合同在四技合同中的占比一直很低,2018年技術開發合同成交97項,成交額2.86億元,僅占總成交額的3.60%;技術轉讓合同成交86項,成交額0.81億元,僅占總成交額的1.02%。技術轉讓是產學研合作的一種重要衡量指標,技術轉讓指標較低,說明當前產學研合作程度較低。從產業角度上看,不利于技術成果的推廣普及。
2.2 技術交易向外地轉移轉化的能力不強
多年來,青海省的技術交易以本地轉化為主,向外地實施轉移轉化的技術合同僅占總成交項數的9.52%左右, 由此反映出青海省技術轉移對外合作能力有待加強。
2.3 企業進行技術合同登記的熱情有待提高
由于營改增后,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后賣方在技術開發和技術轉讓登記后享受不到稅收優惠政策,賣方失去了登記的吸引力,并增加了工作負擔,故賣方不愿在做此項工作。其次,在技術市場優惠政策中,國家還沒有對技術服務合同和技術咨詢合同的獎補政策,故企業的登記熱情不高,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鄭州市技術交易統計數據的完整性,也不利于進行技術交易的全面深入分析。
2.4 知識產權交易狀況令人堪憂
近年來,青海省技術合同成交數知識產權構成的趨勢,專利技術合同及其他知識產權類合同數和成交額增長緩慢。2018年涉及知識產權的技術合同占比較低。2018年利成交10項,成交額0.19億元,成交額較去年有小幅降低。
2.5 青海省技術交易市場存在的問題
技術合同登記機構匱乏,登記機構在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工作經費方面都存在諸多不利因素。目前,青海省全省認定設立了2個技術合同登記機構,1家為青海省科學技術開發中心,1家為西寧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并委托省科學技術開發中心負責全省技術合同登記的指導、管理和服務工作,進行相關的技術市場統計分析工作。2016年為了促進技術交易青海省出臺《青海省技術市場管理辦法》,但是收效甚微,同時,青海省還缺乏穩定的專項資金支持, 難以形成保障技術市場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3 促進青海省技術交易發展的對策建議
3.1 完善技術市場體系建設
鼓勵和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化服務機構建設。為深入做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通過引進或以我省科研院所、科技服務機構為主,組建2-5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專業化服務機構。鼓勵和支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建設,在西寧市、海東市、海西州、格爾木等區域建立4家技術合同登記機構,開展業務指導和人才培訓工作。完善制度,激發和促進技術創新主體開展技術合同登記的積極性。
3.2 強化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利用
強化科技成果信息資源利用,整合全省的技術轉移和創新服務資源,進一步完善以技術轉移服務機構、投融資機構、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為主體的“青??埔拙W”技術交易平臺功能,聯合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月推送報告制度,省成果辦、省知識產權局、科研院所和機構、省內大專院校、企業(工程中心、技術中心)等機構,每季度向技術市場管理部門推送一次科技成果信息,在不泄露國家秘密和技術商業秘密的前提下,在“青海科易網”進行信息發布。
加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宣傳力度,充分利用本省的主流媒體,采用多種形式宣傳報道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成功案例,宣傳推介“青??埔拙W”技術交易平臺,營造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氛圍。
3.3 設立技術交易專項資金
設立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專項資金,支持和激勵技術輸出方、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積極主動做好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對技術輸出方,可按照認定登記的技術交易總額的一定比例給予支持;對技術合同認定登記機構,按認定登記總額的一定比例,通過“后補助”的方式進行支持,對在認定登記工作中作出重大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十三五”技術市專項規劃(國科發火〔2017〕157號)[Z].2017-06-09.
[2] 樊貴香,張建輝.山西省技術市場發展對策[J].機械管理開發,2007(3):137-138.
[3] 陳旭明,李黎紅.浙江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的作用探析[J].今日科技,2011,(11):42.-43.
[4] 萬濤,黃黎.基于深化湖北省技術合同認定登記工作的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3,(9):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