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蕊
[摘要]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一方面使人們的工作效率提高、休閑娛樂方式的種類更加多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加便捷,同時也帶動著文娛等行業的繁榮發展,但是一些低俗信息借助互聯網也得以快速傳播,未成年人深受其害,低俗文化屢禁不止的背后是大眾“娛樂至死”的放縱,實名制、辯論式、法律嚴懲或是保護未成年人成本低、見效快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網絡低俗文化 未成年人保護 實名制 辯論式 法律
一、何為網絡低俗文化
所謂網絡低俗文化,就是現實中已經存在的低俗文化借助網絡這一媒介進行傳播,不過與現實中存在的低俗文化相比,其傳播的速度更快、造成的影響更為廣泛。文化可大致分為高雅、通俗、低俗這三個層次,其中通俗與低俗的界限難以區分,對同一事物有人認為是低俗,有人認為屬于通俗的范疇,畢竟高雅或是通俗、低俗是主觀的判斷,很難有固化的標準。但是在一個社會中總有主流的正向的價值觀在引導著人們的思想,進而影響人們的行為,而低俗恰恰與主流價值觀相悖,所以大眾對低俗是有一個整體的印象的。一提到主流價值觀,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反感,認為這是對自己思想的鉗制,與人追求自由的本性相違背,甚至一些人故意與主流價值觀對抗,以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正是積極的主流價值觀的存在才使得社會不斷向前發展,正是因為大部分人信奉主流價值觀才使得我們的國家越來越強盛。例如,主流價值觀是孩子應該接受教育,應該在適合的年齡結婚生子,應該用自己的所學和勞動去換取收入,世界上是不應該有不勞而獲的事情發生,即使有也應該是極少數的。只有大部分人愿意努力奮斗去獲得更好的生活,才能創造社會財富,社會才能發展進步,相反,如果一個人隨便扭動扭動身體就可以獲得普通人奮斗一輩子也獲得不了的收入,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就已經懷孕生子并成為網絡紅人受到追捧,隨便直播一下都可以獲得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收入,這對價值觀正在形成的未成年人來說,無疑助長了未成年人不勞而獲的思想。人的本性都是避苦趨樂的,在學校學習無疑是辛苦的,學到最后還是要到社會上找工作,工作起來也是非常辛苦的,可能工資也是微薄的,而眼下又有不用去學校學習還可以輕松賺錢的典范,自然以其為榜樣,即使被父母強迫著去上學,估計也沒有上學的心思。所以,盡管對低俗文化沒有一個具體的定義,但我們可以從一些事例中總結出低俗文化的一些形式:渲染暴力,追異獵奇;明星緋聞,娛樂至死;以“性”為賣點,專打”擦邊球”;刺激奢華消費,流露拜金意識;淡泊苦難,漠視死亡以及真實的廣告、虛假的謊言。
二、網絡低俗文化為何不可避免
有需求才有市場。快手作為以“快手,記錄世界記錄你”為愿景的手機軟件應用,是人們將生活中有趣或是新奇的畫面分享到快手這個平臺上的一種途徑,更多的人能看到用戶傳到快手上的視頻,而一些人為吸引大眾的眼球,往往拍攝一些與大眾通常的認知相反的視頻或是一些稀奇古怪的視頻,例如,與交警爭執、在警車上拍視頻,甚至還有人為了吸引眼球,冒生命危險拍攝涉及色情、暴力等低俗甚至可能是違法的視頻。大眾在獵奇心理的驅使下,往往對網絡主播拍攝的視頻或是直播的稀奇的內容感到好奇,那些網絡主播的行為違反常規,也不能讓大眾從中獲得有價值的東西,為何這些無厘頭的視頻內容會受到大眾的熱捧?甚至有些觀眾不惜花費巨資為主播買禮物,這些大眾的心理是怎樣的呢?霍夫斯塔特說,自我們的歷史之初,我們對民主化和大眾化的渴望就驅使我們排斥任何帶有精英主義色彩的東西。通俗甚至是低俗是符合大眾審美需求的。通過與一些網民交流發現,大部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是相似的,都是按部就班的經歷了學生時期,然后畢業之后找一份還不錯的工作,之后就結婚生子,每天為家庭與工作的一些瑣事煩惱。而當網絡上出現這樣一些人,他們的生活方式完全不同于常規,感覺他們生活得很肆意灑脫,他們做了一些你平常因為各種“顧慮”而不會做的事情,他們是很“特別”的存在。在網絡虛擬性的特點下,大眾不用再擔心現實社會中的一些道德壓力,為他們喜歡的主播點贊、關注或買禮物,就算無法改變現實中自己的生活方式,在網絡上支持自己喜歡的主播也是一種精神的慰藉,其實也是大眾借支持網絡主播來發泄自己對現實的不滿的一種表現。當現實生活中的壓力無法排解或是整天無所事事、精神空虛時,大眾便會把視線轉移到網絡中來,尋找排解壓力的方式或是精神寄托,于是這些“特立獨行”、“光鮮亮麗”的主播便成為大眾的精神寄托。
無疑,網絡時代的到來帶來巨大的變革,每天都處在極劇的變化中,網絡改變了很多東西,社會中的競爭越來越大,人們的壓力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網絡還帶來了經濟的發展,雖然我國的脫貧攻堅成效顯著,但我認為,社會的貧富差距還是越來越大,隨著網絡的發展,世界的聯通變得更加容易,各種文化、價值觀相互碰撞,使人們在這個本就變革的時代中有些不知所措,所以,當網絡中出現一些“與眾不同”的一群人時,他們的生活方式更簡單、更隨意,奢侈、拜金、放縱等成為這些人的標簽,于是這群人成為普通大眾崇拜的榜樣,即使這些網絡主播的賬號被封,問題是否從源頭解決了呢?低俗的內容為何會吸引人們的眼球,是大眾低俗還是低俗是人本身的需要?人的一些缺點如懶惰、逃避、遺忘、享樂、不愿接受新事物等看似是阻礙個人發展的缺點,但這其實也是人體的自我防御系統在發揮作用,例如懶惰是為了讓人體得到更多的休息,遺忘可以使人們忘記不開心的事情,等等。低俗是不是也是為了滿足人體的某種需要而存在的一種文化呢?比如,之前流行的社會搖就滿足了大眾的感官刺激,而快手一哥天佑的喊麥對大眾來說也是心里壓力釋放的一種途徑,喊麥的內容雖然粗俗,但這種粗俗、簡單的內容卻更能引起大眾的共鳴,所以,低俗也是大眾疲勞時放松的一種需要,低俗內容自古就有,不過現代互聯網的存在和大眾生活壓力的增加,使得低俗文化盛行。
著名傳播學者德弗勒曾指出:“因為能夠欣賞低俗內容的受眾最廣大(這不代表教育受得高的人不接受低俗內容,只是程度有差別而已),低俗內容最容易爭取并維持注意力,替傳播組織吸收廣告,開辟財源。此所以低俗節目牢不可破。如果壓力團體不斷加以攻擊,媒介即使暫時有所收斂,但長久來說,低俗內容畢竟是根深蒂固、盤踞不去的”。低俗文化既能吸引大眾的眼球,滿足大眾的感官刺激,并且低俗文化通俗易懂,完全不需要費神思考就可進行消費,同時低俗文化滿足了大眾對娛樂的需求,借對低俗文化的追捧表達對現實精英文化的不滿,以此釋放自己在現實社會中的壓力。網絡中一些低俗語言的出現一方面因為網絡的虛擬性以及開放性,加上網絡道德規范尚未完全建立,所以人們更容易借網絡宣泄自己的情緒,將人性中的暴躁、冷漠、嫉妒等不良情緒不加遮掩地表達在網絡環境中。所以,只靠相關網絡平臺查封一些不良主播的賬號是無法禁止低俗文化的傳播,因為每一個網民都可能將網絡當成發泄不良情緒的工具,除非控制網民的言論自由,否則低俗之風無法禁止。
三、如何避免低俗文化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
未成年人正處在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而近幾年網民不斷低齡化,未成年人正暴露在信息良莠不齊的互聯網之下,一些低俗、色情、無下限、拜金、傍大款、未成年人懷孕生子等不良信息充斥著網絡,如果說成年人對這些不良信息只當是飯后消遣,而這些不良信息對價值觀正在形成的未成年人來說,無疑是沉溺其中或將其作為走上人生巔峰的捷徑。抖音網紅“溫婉”賬號被封,她傳達出的讀書無用、不勞而獲的價值觀被一大幫未成年人信奉,有人為她賬號被封叫冤,“覺得這個小姐姐好好,想以她為榜樣,像她一樣不用上學,當網紅賺大錢。”還有未成年人懷孕生子的視頻受到一大群未成年人的追捧,甚至立馬有未成年人效仿此種做法。因此有人說中國的青年一代危在旦夕。
如何改變目前這種狀況呢?當今社會處于轉型時期,各種價值觀相互碰撞,互聯網就像一個五顏六色的大染缸,它對進入染缸的群體不加區分地進行染色,既無法強制未成年人不進入互聯網,也不可能單獨開辟一個適合未成年人瀏覽信息的互聯網。網絡低俗文化雖無法完全禁止,但有一個做法可以快速減少網絡低俗文化的產生與傳播,即對網絡用戶實行實名注冊認證,除了舉報可以匿名外,網民所說的每一句話、每一個點贊等都應與現實生活中的個體相關聯,網絡中的個人形象與現實生活中的個人形象息息相關,人們會因愛惜自己的形象而不會肆意發出或傳播低俗內容,以免被貼上低俗的標簽。現實社會中的道德、法律規范無形中也適用于網絡空間。當然,實名認證并不會完全禁止低俗內容的產生,就像微博中有些實名認證的用戶仍然會說臟話,但是實名認證會讓網民在說話時掂量一下自己所說的是否合理,而不是肆無忌憚、不加思考地宣泄自己的情緒。
其次,大部分低俗內容并未違反法律,例如,傳播拜金、不勞而獲等消極思想,難以使用國家強制手段進行制裁,如果由相關的網絡服務供應商刪除相關言論或是視頻,一方面網絡用戶數量龐大,如何對每一條信息進行監測是一個難題,另一方面對低俗內容進行判斷時,如果判斷不當,可能涉及侵犯公民言論自由的問題。所以,我認為對網絡中因為低俗內容而引發的熱點事件設置一個擂臺,制定合理的辯論規則,由正反雙方各自提出論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真理越辯越明,最后由相關專家進行總結,得出相對正確的一方。此種做法是為了讓大眾在熱點事件面前不要只做一個圍觀者、起哄者、消費者,而要做一個思考者,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其中的利害關系,不要一味地被情感支配,如果你支持一方,請拿出令對方信服的理由。其實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辯論中你了解了對方的觀點,你學會了理性思考,即使最終你支持的一方獲勝了,可能你也會認可對方提出的某些觀點。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寫道:“一切公眾話語都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并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也甘情愿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而辯論就是為了使大眾多些理性思考,從而減少對娛樂的癡迷。
辯論使得未成年人在面對低俗文化時,不是一味地逃避或是接受低俗信息,而是通過自己的辯證地思考最終獲得正確的認知,我想這更有利于青年一代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同時也有利于青年一代思辨習慣的養成,這對祖國未來的發展大有益處。而網絡平臺則需要為辯論提供場所,并為辯論的總結聘請相關專家,并做好防止網絡用戶個人信息泄露的工作。
最后,有些低俗文化涉及色情、毒品、暴力、賭博等,可能觸犯我國刑法,必須予以嚴厲制裁,我國《刑法修正案(九)》第17條、第26條、第27條、第28條、第29條、第30條、第32條主要針對網絡犯罪行為,尤其對售賣或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網絡服務提供者拒不履行網絡安全管理義務、編造或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等行為進行嚴厲制裁,進一步表明了網絡不是法外之地。刑法中的淫穢犯罪、毒品犯罪、暴力犯罪、賭博犯罪等都有詳細的規定,但是構成相關犯罪需要一定的條件,如果情節輕微尚不足以構成犯罪時,宜采用繳納行政罰款并禁止相關行為的做法,罰款數額應該巨大,以達到嚴懲的目的。
總結
網絡用戶實名認證在微博等平臺已經實行,如果相關措施做好,并不會使公民個人信息泄露,當然,重名的人也很多,但實名認證多少會對個人心理形成一定的壓力,使個人注意自己在網絡中的言行,進而減少低俗內容的產生或傳播;其次,對沒有違反法律的低俗內容,可以采取辯論的形式,讓未成年人和其他網民經過理性思考與辯論,得出正確的結論;最后,對違反法律的低俗內容,應該以刑法或行政性法律進行懲罰,以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幫助未成年人形成正確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