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
[摘要]創新發展理念的內涵豐富,主要體現在位于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地位、不斷推進理論、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創新、科技創新位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創新的根本靠人才和培養創新自信六大方面。
[關鍵詞]創新發展理念 內涵 界定
就創新發展理念的內涵,可以說非常豐富。習近平總書記從許多方面做了重要論述,其中主要體現在一下幾方面:
1創新位于五大發展理念的核心地位
發展的速度、能效和可持續性都是由發展的動力決定的,同時“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創新位于五大發展理念的首位,居于核心位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都有利于增強發展動力,但核心在創新。”創新理念具有牽引和推動其他發展理念的作用,所以它是牽動全局的“牛鼻子”。
2不斷推進理論、制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是一個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經濟社會各個領域”,需要“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理論創新可以提升認識水平,解放思想,為釋放創新活力提供思想保障,是社會思想理論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制度創新可以突破制度藩籬,為其他方面的創新活動提供制度支持與保障;科技創新可以突破知識和技術的限制,是實現社會進步的有效工具;文化創新有利于創新精神的釋放,突破舊價值觀的束縛。因此,創新是全面的,涉及廣泛的內容,不同方面之間具有相互影響的關系。某一方面的創新有助于推動或激發其他方面的創新。同理,某方面制約創新因素也可能阻礙其他方面的創新活動實施。因此,我們必須注重創新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實現各項創新因素的有效配合,相互促進,高效釋放創新活力,成為推動我國社會全面進步的重要動力。
3科技創新位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創新是多方面的,但是科技創新的作用與地位更為明顯。通過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考察,我們會發現每一次科技創新活動都會為經濟社會提供強大發展動能,因此證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改革開放四十年,我們科技水平顯著提高,但是關鍵核心技術受制于人的狀況沒有得到根本解決。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科技創新能力仍有待提高。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實施一批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作出明確部署。之后,他在不同場合曾多次強調在加強頂層設計和實施“非對稱”趕超戰略等方面,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主創新道路、通過掌握核心技術,搶占世界科技制高點。科技創新不是最終目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創新成果變成實實在在的產業活動”。我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穩扎穩打,一方面要化解產能過剩現象,另一方面要堅持發展先進制造業和實體經濟,避免產業空心化。同時,加快追趕發達國家創業創新和變革的步伐,避免拉大差距。在分析把握全球產業變革趨勢的基礎上,加快發展和形成人工智能、網絡信息、生態環境、海洋科技等產業體系。
4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為有效突破制約我國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必須大力實施創新發展戰略,“最緊迫的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解放和激發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所蘊藏的巨大潛能”,“一個是科技創新的輪子,一個是體制機制創新的輪子,兩個輪子共同轉動,才有利于推動經濟發展方式根本轉變。”由于我國體制機制的改革沒有跟上科技成果轉化的腳步,所以長期以來實際轉化效果不是很理想。例如:事業單位的科技成果轉讓收入必須上繳國庫,由于沒有得到有效的物質激勵,這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高校和事業單位的技術類無形資產與一般國有資產的管理模式相同,處置審批手續繁瑣;技術類無形資產價值評估程序流于形式,復雜繁瑣,嚴重影響力科技人員的收益回報這幾方面問題都是機制體制帶來的影響,成為了制約技術成果轉化有效性和科技人民積極性的桎梏。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七個著力點”:“要著力從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改革國家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體制機制,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和激勵政策,深化產學研合作,加快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令人欣喜的是十八大以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改革文件,有效推進了科技成果轉化的步伐。
5創新的根本靠人才
人是從事物質活動的主體,因此創新活動從根本意義上講是人物質性活動的創新,人的創造力是實現創新的源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誰擁有一流的創新人才,誰就擁有了科技創新的優勢和主導權。”推動我國的創新發展是一個偉大、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行各業的創新型人才共同努力。科技創新位于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必須培養和使用大量的創新科技人才;科技創新成果要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產業;需要大量具有創新精神的企業家;需要破除現有體制機制中的障礙,全力釋放創新活力;需要一批具有創新改革的黨政管理人才。人才是實現創新優勢、科技優勢和產業優勢的根本保證。人才優勢是實現其他優勢的前提和基礎。
6培養創新自信
把理念變為現實,首先要在主觀上充分樹立自信心。習近平指出:“要有強烈的創新自信。我們要引進和學習世界先進科技成果,更要走前人沒有走過的路,努力在自主創新上大有作為。如果總是跟蹤模仿,是沒有出路的。”“我們在世界尖端水平上一定要有自信,這也源于我們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發展進程中創造了許許多多的科技成果。這已經充分證明中華民族是一個有強大創新能力的民族。創新能力“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新中國成立以后,經過持續不斷的努力,我國在一些領域已經達到或趕超了世界先進水平,某些領域正由“跟跑者”向“并行者”“領跑者”轉變。事實已經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主創新之路是正確的道路。堅持走這條道路,我們一定能夠實現新的發展。我們具有充分的自信在創新方面可以取得更多成績,為全人類的文明作出更大、更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