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念】
聚焦重點領域,消除薄弱環節。整合優勢黨建資源,發揮示范引領和孵化促進作用,推動自我循環式單位“小黨建”走向區域聯動、多方參與的全城“大黨建”,推動城市基層黨建全面過硬,全面提升。
【路徑】
區域化布局,“組團式”服務
“我經過慎重考慮,向黨組織遞交入黨申請書?!苯眨腭v桂花公益坊的一家公益組織負責人嚴銘,向桂花區域黨建工作站負責人李亞莉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這是姑蘇區滄浪街道實施金色桂花“凝聚力工程”以來,第6個遞交入黨申請書的社會組織工作者。
針對非公經濟發達,各類園區、商圈市場、商務樓宇、網絡媒體等新興領域十分活躍等特點,姑蘇區按照“人在哪里、黨員在哪里,黨的建設就推進到哪里”要求,整合社區、共建單位、駐區單位、“兩新”組織等轄區優勢資源,“組團式”推進“雙向服務”。建立120個“兩新”網格,以“社區網格+區域黨建工作站網格”推進“兩新”黨建全覆蓋。轄區成員單位資源優勢打包,推動了自我循環式單位“小黨建”走向區域內外聯動、社會廣泛參與的全域“大黨建”。
滄浪街道現有注冊社會組織12家、草根團隊65個。其中,單獨成立黨支部的11個,黨員作為組織負責人的19家,行動支部帶動草根團隊29家。針對部分社會組織存在的政治功能顯現度不高、黨員教育管理不夠規范、黨建引領公益服務融合度不強等問題,滄浪街道通過“135”機制(即1份文件、3份清單、5項制度),完善社會組織黨建領導體系。
滄浪街道建立社會組織綜合黨委設立主題黨日活動輪值召集人,制定了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規范化、社會組織服務、社會組織黨建考核3份清單,通過社會組織五色分類分層管理、社會組織綜合評價、社會組織與行動支部“雙提升”、社會組織“三納入三同步”、開放式主題黨日活動5大工作機制,確保黨建工作融入社會組織發展全流程。
“通過健全體制機制,我們把社會組織及其從業人員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不斷擴大黨在社會組織的影響力讓公益服務有溫度、有亮點。”滄浪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正茂表示。滄浪街道以桂花公益坊區域黨建工作站為主陣地,探索“一站一坊一室”運作機制,成立了銀發先鋒指導團和老書記工作室,發揮區域黨建工作站黨建展示新亮點、凝心聚力新載體、作用發揮新動源、教育學習新陣地、助力發展新平臺五大功能。
區域黨建工作站按照單獨建、聯合建、臨時建、派員建“四同四建”方式,推進社會組織黨的組織有效覆蓋。轄區內形成了夕陽紅“助老陪伴門診紅色服務隊”、驢先生“紅色家長志愿隊”、博愛急救“5個1紅色救援隊”、蝴蝶媽媽“紅色社工薪火工程”等一批社會組織黨建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