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盆呈六瓣葵花式。折沿,沿邊起棱,深腹,圈足。內外施釉,口沿內呈灰藍色,外壁呈玫瑰紫色,口沿下流釉,凸棱處釉薄呈醬黃色。外底呈深淺不一的醬色,有五個圓形滲水孔,刻有標識器物大小的「七」字,并有「建福宮」、「竹石假山用」款識,表明了此件花盆在清宮中的具體用途。●
鈞窯遺址位于今河南省禹州市鈞臺與八卦洞附近,因「鈞臺」而得名,鈞窯的設置與宋徽宗有著密切關系。北宋晚期,宋徽宗為妝點位于開封城東北的皇家園林「壽山艮岳」,在江南設「應奉局」大肆搜刮奇花異草、怪木樹石運往開封,為此需要大量用來制作盆景的花盆。當時,禹縣窯所創燒的天藍釉、銅紅窯變釉瓷器,因釉色光怪陸離、絢麗異常而得到宋徽宗喜愛,遂下令在此設御窯,專為皇家燒制花盆、盆托等器用。這類瓷器釉色以天藍釉、玫瑰紫釉、丁香紫釉、海棠紅釉為主,其中尤以玫瑰紫釉最為珍稀。此花盆造型優美端莊,曲線起伏婉轉,器里的灰藍色釉與外表的玫瑰紫釉相映成輝,宛如一朵盛開的葵花,令人回味。故宮博物院專家孫瀛洲、馮先銘兩位先生的鑒定意見為:「造型規整,氣魄大,釉色變幻多端,斑駁燦爛,是鈞窯最名貴的作品之一。定為一級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