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華

個人簡介
何麗華,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西崗中學校長。曾獲江蘇省教學成果評比、優質課評比、基本功大賽一等獎,多次獲得市、區級“一功一課”比賽一等獎;被評為常州市學科帶頭人;在國家級、省級期刊發表論文數篇;主持多項省、市級課題研究。
成長之路
2000年,從師范院校畢業的我走進了我的母校——常州市金壇區白塔中學,從此扎根農村教育18年。平凡的我就像璀璨天幕上一顆閃爍的小星星,在不起眼的角落里靜靜發光,默默運行。不管外界風景如何變幻,我始終如一地踐行“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精神;不管世事如何艱難,我一如既往把愛浸潤在學生心靈深處。
從象牙塔走上三尺講臺,我既沒有遠大的理想,也沒有宏大的抱負,只想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合格的數學教師,把課上好,把作業批改好,把學生教好……因此,除了日常的教學工作,我將工作之余的大量時間用來進行專業提升。
首先就是進行專業閱讀。工作以來,我一直訂閱數本專業雜志,至今沒有間斷。除此之外,我還閱讀了《古今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引論》等40多部專業理論書籍。從雜志到專著,這些都成為我桌邊、枕邊隨手可取之物。在閱讀中,我看到了理想的學校、理想的教師、理想的校長、理想的學生、理想的父母和一片和諧向上的愛的海洋。
除去閱讀,我將剩余時間用于鉆研好題和每年各地的中考題,從解題中找規律,從規律中找發現,從發現中提升自我。解題是教師的基本功。從學生時代起,作為一名數學課代表,我就對解題充滿極大的興趣。成為一名數學教師后,我更希望自己成為一名解題“高手”。一次偶然的機會,當讀到《怎樣解題》中關于“元認知”的內容時,我豁然開朗:解題者對于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包括做什么(what),為什么要這樣做(why),做了以后又取得了什么樣的效果(how),始終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識,并能及時作出必要的評價與調整。這不正是我當下在工作中所需要具備的“元認知”嗎?這次“邂逅”為我今后的教學發展打開了一扇窗,在這扇窗中,我看見了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只有做一名實實在在的合格的數學教師,才能尋找到數學的根。
在我工作之初,課件的制作及網絡公共資源共享不及現在多元。我除了閱讀和解題,還喜歡在課余時間思考如何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從Autorware,到Flash、幾何畫板、PPT,在興趣和追尋中,我結合教材和孩子們思考的難點,制作了一系列課件。在工作第2年,我制作的課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獲江蘇省中小學基礎教學比賽一等獎。課件的制作、多媒體的運用讓我在數學教學中如虎添翼。許多需要參加比賽和開課的教師都慕名前來找我幫忙制作課件,而我也樂此不疲。在制作和交流的過程中,我驚嘆優秀教師對教材,教學重、難點的精準把握,以及對教學設計的創新。這也不斷豐富了我對教材,教學細節,學生的興趣點、困難點的理解和認知。
在2005年常州市首屆信息技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中,我這個來自農村中學的信息技術愛好者竟然一路過關斬將直抵決賽,獲得了工作以來的第一個基本功競賽一等獎。但作為非專業學科教師,我雖然殺入前三,卻無緣省級比賽。但經過這次比賽,我通過了各級各類比賽的入口。2005年-2017年的13年間,我在市、區級“一功一課”比賽中共獲獎21次,其中6次獲金壇區一等獎,4次獲常州市一等獎;2013年,我獲得江蘇省基礎教育數字化優質資源評比一等獎;2015年,我獲得江蘇省基本功大賽一等獎、江蘇省網絡團隊教研比賽一等獎;2017年,我獲得江蘇省評優課一等獎、江蘇省教學成果(基礎教育類)一等獎。這些榮譽的基石恰是我努力成為“合格教師”過程中的閱讀、解題和思考。
隨著比賽經驗的增多,以及自身思考的增多,在2010年,即工作的第10年,我真正開始進行系統地反思、記錄。從《夢在心中 路在腳下》,到《摸索數學教學之路 點亮數學教學之燈》……不知不覺中,我的作品從無到有。而寫作,也從我最初對自己的要求,變成我每天必不可少的習慣。辦公室、教室、書房、臥室、客廳,都成為我記錄反思的地點。反思中我不斷思失悟得,點滴積累已有40余萬字。結合教學和反思,工作迄今我已在各級報刊發表教學論文近50篇。
在各種機遇的促成和多位教育專家的指點下,尤其是在2017年江蘇省優質課評比的教學實踐中,我逐步形成了初中數學單元整體架構的教學特色,同時關注數學教學的生本化指向,形成“整體理解·循序漸進·亦趣亦美”的教學風格。
在前期主持課題的基礎上,我申報了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重點自籌課題“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單元教學研究”。在研究課題的過程中,我對照教學實踐,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學,開始集中精力研究初中數學的4種課型:單元教學起始課、單元教學精學課、單元教學習題課、單元教學整理課。圍繞單元整體架構的教學主張和教學實踐,在深入研究與思考后,我撰寫論文《單元起始課教學設計的思考與實踐》,并發表于《初中生世界》雜志,隨后該論文被2018年第8期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初中數學教與學》全文轉載。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反思、論文、課題等研究的基石上,我將目光又聚焦在了課堂,它永遠是我靈感的來源,也是我對4種課型不斷實踐的陣地。2018年9月-12月,我先后受教育部民族教育發展中心、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常州市教師發展中心之邀,開設省、市級公開課7節,同年成立金壇區何麗華名師工作室。在這個充滿新鮮血液的集體中,我將以課題“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單元教學研究”為研究的切入口,以課堂為踐行的陣地,以真心和熱心團結和引領青年教師繼續追尋教育人生中最靚麗的風景。而2018年,我也離開白塔中學,來到了“三星閃耀、自信傳承”的西崗中學,一路走來,一路芬芳,情種鄉村,愛灑杏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