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政治意識 大學生 新時代
作者簡介:郭宇垠,山西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中圖分類號:G64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9.06.234
政治意識則位于“四個意識”之首, 對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起著統領作用。 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對公民政治生活也提出更新的要求, 政治意識水平的高低也是公民維護權利與履行義務的前提, 國家對民眾的政治意識的關注度也在一直加強。大學生政治意識的增強有利于國家整體政治意識的迅速提高,對我國國家現代化步伐勇往前進具有重大作用。政治意識培養的好壞同樣直接關系到我們的現代化事業能否后繼有人。因此, 肩負著偉大使命的我們,務必更要牢牢把握政治意識對于我們參與政治生活所起的決定性作用。
中國夢不僅僅是國家的夢,也是民族的夢,更是全體人民的夢。中國夢的實現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攜手實現。大學生的政治意識不僅表現在國家政治事務的參與程度,更多的還有精神文化的建設。中國精神是中國夢的深厚思想基礎。當今世界政治環境日益復雜,價值觀念多元化,我們新時代大學生務必將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轉化為新的時代精神融入中國夢的實現。
中華文化中蘊含著強大“中國精神”和豐碩的歷史底蘊,大學生的“中國精神”要不斷的去粗取精,和時代同步伐,既能汲取先進的傳統文化,又能有效地融合外來的其他文化,使我們的民族精神更具有蓬勃的發展力和凝聚力。我們要在精神和文化上不斷地開拓創新,將我們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同新時代相結合,形成“愛國奉獻、開拓創新、頑強奮斗、兼容并蓄”的新的時代精神。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我們廣大青年務必付出更加艱難、更加艱苦的努力換來的。因此, 站在新時代的浪潮上, 致力于培育大學生正向的政治意識,在社會政治活動中造就個人品質, 把自己的使命與國家建設相融合, 在實現中國夢的道路上保持清醒冷靜的思維方式。激勵身邊黨員干部、群眾, 推動國家繁榮富強, 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匯集全國上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的強大精神動力,確保完成中國夢的實現。
國家意識形態安全不單單關系著一個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 并且同社會主義發展也息息相關。新時代我們面臨著諸多挑戰,尤其是對意識形態方面也提了新的要求。在世界文化領域紛繁復雜的影響下, 大學生的價值觀遭遇著多重形式的打擊。因此,增強意識形態教育不僅事關其自身的全面發展,還推動著現代化事業的順利前行,也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鋪設了堅實的思想基礎。政治意識是意識形態的首位,大學生政治意識的培養與國家意識形態安全息息相關。
2019年3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老師們政治思維要更加卓越,有正確的政治信仰,隨時把自己當做正直人去看待遇到的困難和挑戰。老師自身的政治意識對學生的影響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群體的思想活動和國家的意識形態活動密切相關。一個國家的長治久安往往是和思想領域密切相關的,思想意識上的變化是一個較為冗長轉變的進程,萬一堅守不牢靠,很輕易就被攻破。當今世界意識形態領域形式嚴峻, 各種思潮相互滲透,大學生的心理有著強烈而又復雜多變的色彩,經常對于新鮮事物游離于“肯定或否定”“積極或消極”等心理的極端判斷,在審視我國政治問題時往往表現出較為明顯的傾向,對國家發展的期望值過高,出現了政治立場左右搖擺。既向往西方國家的一些民主的政治生活,又憧憬在社會主義得到自由而全面的發展。但凡他所認為的理想情況與現實狀況發生強烈差距,就可能產生沖動的政治行為。這些行為在一些新媒體網絡寫手的筆下可以肆意發揮,漫天散步謠言以及不良信息。大學生們由此不理性的發表自己的想點和態度,甚至引發大規模的網絡群體性攻擊。不僅會威脅到個人身心問題,還會引發社會動亂,甚至國家的動蕩。面對這些錯綜復雜的形式,培養大學生正確的政治意識對于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就顯得至關重要了,使其易于發現個別政治事件發生的主要因素并提高其政治辨別能力,從而增強國家的向心力穩固國家意識形態的安全。
全面從嚴治黨要求我們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大學生黨員作為學生群體的優秀青年,面對新的發展局勢,把提高大學生黨員的政治意識貫穿于全面從嚴治黨的每一個角落。政治意識是黨員的立身之本,一個黨員的政治意識映照著一個黨能否按照自己的奮斗目標不斷前進的重要因素, 也是一名黨員政治生命的致命因素。
增強大學生的政治意識對加強校園黨支部全面從嚴治黨、樹立牢固的思想理念有深遠影響。當前大學生黨員中存在一些政治信仰不夠堅定、思想觀念多元化等問題。而全面從嚴治黨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解決黨員理想信念不清晰、黨性意識薄弱、政治意識淡化的問題。大學生黨員在學校黨組織教育下,受到好的黨性教育,不斷地接受監督、批評以及自我批評。進而堅定理想信念,在看待社會主義發展進程中的各類問題更加全面和客觀。在大學生黨員成長的過程中,唯有使其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政治覺悟,才能從各項活動中發揮自身先鋒模范作用,更好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
發展民主政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同樣是推動國家發展進程的重要舉措。當前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需要我們務必堅持黨的領導、完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堅持依法治國相統一的原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需要我們大力助推思想體制改革,從各個領域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牢靠的思想政治保障。
增強政治意識是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礎。大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其政治意識的發展程度對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發展的主要進程起著決定性作用。培育政治意識,不僅是中國共產黨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要求,也是對我們新時代青年人提得政治任務。一個國家的民主發展進程密與該國家全民參與政治生活以及對政治事件的關注度密切相關,我國人口基數較大、民族較多,大學生普遍文化素養水平高、對社會有著相對具有較強影響力。培育大學生的政治意識,能使他們自覺的對民主政治進行自己的思辨,自覺提高對社會政治事件的參與,并根據社會政治事件的發展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改善自己的政治行為。如果一個人在政治方面的敏銳程度越強烈,就能更加自覺的加入到社會生活中去,從而使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設更加完善。提高他們的政治意識,發揮他們的主動性和影響力,有助于增強全社會政治參與程度。公民有序、合法、自主的政治參與各項政治活動有利于黨和國家決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加快我國現代化進程的腳步向前邁進。綜上所述,根據我國具體情況而言,提高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是推進國家現代化建設中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效途徑。
政治意識始終貫穿于大學生今后的學習、工作、成長過程的始終,是他們積極有效的參與政治的決定性因素,是他們能否能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風向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講話說到我們青年人既要追夢,也要圓夢,為國家的發展發揮自己的余力。新時代大學生正從青蔥少年步入了日漸成熟的青年人,逐步對社會政治參與以及國家政治生活充滿了求知欲,同時形成了較強的社會責任感,他們十分緊迫地想要投身于政治事業中,逐一打破對新奇事物的探求心。經歷過校園生活的磨礪,已經具備相當的文化素養及系統全面的專業理論知識,以及獨立生活的基本技能,摸索出了自己的社交方式和政治參與的能力。目前在校大學生抗挫折能力較弱,做事情欠缺為他人著想的能力。同時社會生活經驗較為淺薄,思想觀念易受主流思想的轉變發生改變,思辨能力也需要進一步提高。尤其是當今社會局勢較為復雜,他們分辨是非的能力還不足,一些不良的思想和陳舊的觀念還在侵蝕著當代大學生的身心。學生對學校思政課感到枯燥難懂,學校也沒有采取正確的思政課革新,對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還停留在過去只將理論不重視時間的方式,學生們缺乏正確的價值觀念。
因此,培養和樹立正確的政治意識,做新時代“有理想抱負、愛國、有擔當、敢奮斗、有真本領、優良品德”的青年就成了現階段新時代大學生的首要任務。當他們踏入社會、走上社會的各個階層,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不能擺脫政治,也脫離不了政治,無論是大到國家還是小到辦公室,無處不存在政治。好的政治意識就像是我們生活的導引,沒有它就無法鞏固我們的理論基礎,也無法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理想信念更無從談起。所以,大學生政治意識的培育是新時代培養綜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一個要求,也是大學生將來在自己的領域里參與社會活動不可或缺的思想武器,還是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必不可少的助推器。
目前是我國發展轉型的決定性時期,大學生在政治意識表達的過程中普遍存在著一些不合理非理性的表達行為,直接影響著國家和大學生個人的發展進程。因此,各高校務必采取有效措施應對出現的問題,包括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有效性、利用新媒體平臺發揮校內傳播渠道的價值導向作用、組織大學生適當參加社會政治實踐、提升大學生政治意識表達的主動性和能力等。大學生應當時刻保持理性的政治思維,確立較為穩固的政治信仰,通過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政治意識的表達,才能夠成為合格且優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3.
[2]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J].紫光閣,2013.
[3]貫徹黨的教育方針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N].中國民族教育,2019:5-6.
[4]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6]王浦劬.政治學基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4.
[7]周威.大學生政治態度及其政治教育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 2007.
[8]游昀之,胡涵錦.大學生群體政治信仰“邊緣化”問題的調研與對策[J].前沿, 2010.
[9]鄧志強.新時期青年政治意識表達研究[J].湖南行政學院學報,2013 (1) :37.
[10]張樹輝.當代大學生政治冷漠現象探析[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 2002 (6) :30-35.
[11]韓強,宋洪峰.淺談大學生政治意識培養[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