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曉志
摘 要:鄉村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通過對于文獻的查閱,結合新時代背景下的鄉村振興,對于鄉村組織存在的問題進行細致的分析,分類提出相應的政策保障機制。鄉村振興背景下的鄉村組織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存在問題積極地去改進,國家的政府部門也應該為鄉村組織的振興提供更好的政策環境。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組織;挑戰;應對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12-0033-02
一、鄉村組織振興的背景
第一,基層黨建新形勢下的新挑戰。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從這段報告中可以知道,基層治理中的基層黨組織要發揮領導職能,而基層治理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就是要堅持政治領導、組織引領、能力引領、機制引領,在基層治理中落實黨的領導,有機銜接基層黨組織與基層治理,進一步形成良性互動。然而,新形勢下的基層黨組織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主要表現為引領農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能力不夠強;對于新形勢下的變化認識不到位、準備不充分、應對能力缺乏、職能轉變得不夠及時,從而導致對于農民的指導力不足,農民的產業化、規模化經營方式達不到。
第二,治理主體多元化,主體之間的關系難協調。經濟社會發展變化,日益多元化的利益結構,基層治理的地位已經不單單是普通的治理行為了。深入化的市場改革,農村出現了生產大戶、農業協會、經濟聯合體、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業等各種新經濟組織;不斷形成新的社會組織,囊括了多元的治理主體:政府、社會組織、群眾等。而在治理中,基層干部與群眾溝通交流不充分,社會組織和社區居民參與意愿不強。如何構建這種情況下的黨組織與各類主體的關系,調動基層各類治理主體參與治理積極性成為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二、鄉村組織發展階段面臨的挑戰
(一)農村基層黨組織面臨的挑戰
1.基層黨組織與鄉村治理結構的協同性。農村基層社區具有多元性、復雜性和特殊性,我們現在面臨的難題時如何處理好基層黨組織、村民自治組織、鄉村社會組織、村民之間的關系。我們從鄉村治理的實踐經驗中可以看出,必須進一步厘清基層黨組織和其他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各個主體之間存在能力上的差異,社會參與以一種非均衡的態勢呈現,這種非均衡集中體現多各方面,如人員配置、組織機構、資源支持等。對于主體之間的關系,我們可以看出兩個鮮明的對比:基層黨組織強大的領導力和基層社會組織的軟弱性。所以,在農村實踐活動中,兩者之間無法構成平衡的治理結構以及協同的互動關系。農村中各種組織,比如社會組織、經濟組織和民間力量等各種組織發揮的作用受到很大的局限,這些組織往往是廣大群眾利益的代表。村基層黨組織的獨大形象,弱化了基層社會自治組織的應有作用,這不利于在農村社會治理中的持續健康發展。
2.基層黨組織與鄉村治理主體的融合性。盡管農村基層治理實踐中,創新性地出現了“互聯網+”“聯村治理”等多種成功的案例,但是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尚未有效整合農村各個治理主體,各主體之間具有“選擇性參與”,也就是鄉村治理參與的范圍、廣度和深度各不相同:一是不能夠發揮基層自治組織的職能,基層群眾性組織需要完善整合服務管理方面的能力;二是社會組織在農村的發展存在整體不足的問題,當前農村社會存在的問題是社會組織固有的能力較弱,而且存在主體的主動性不強的問題;三是農村居民不能夠找到參加社會治理的渠道,存在路徑迷茫的問題,對于農村中存在的問題,許多村民不愿意也不積極參與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因此,要想在基層組織中實現創新性的治理,就要在最大程度上對于基層黨組織和鄉村治理主體深度有效的融合。
(二)集體經濟組織面臨的挑戰
1.合作社運營方式落后,盈利能力低下。若要使農民合作社實現長期發展,其自身必須有一定的盈利能力。對于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情況,運營能力大都比較差,盈利能力存在嚴重的低下問題。下面是盈利能力低下的原因:第一,對于樹立品牌的意識比較弱,很多合作社產出的農產品并沒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消費者的認識度不夠高,所以對于銷量的影響比較大,導致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上不去。第二,沒有清晰明確的發展目標。大多數的合作社缺乏長久的規劃,現實中的成規模的經營僅僅是把土地連成片地種植,沒有達到成規模的經營形式。第三,發展的產業鏈短缺,產品級別低。現行的農民合作社產品定位與初級產品,并沒有很高的附加值,農產品缺乏進一步的深加工。總結上述三點,合作社的盈利能力低是很多原因造成的,以上是主要的原因,這些原因影響了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和進一步的發展。
2.農民專業合作社缺乏有效的監督,成員權力弱化。合作社專業法對于合作社的運作有專門的規定,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成員必須要經過大會的選舉和表決,合作社中的成員都具有表決權,在合作社開會期間進行表決,最后的決議必須有半數以上的人員通過。但是,在真正的政策執行過程中,卻出現了很多由主要人員說了算的情況,合作社中的許多事務都是由帶頭人一人說了算,所以對于廣大成員的尊重不夠,沒有結合大多數成員的意見。合作社中很多成員并沒有把真正的權力落實到位,行政人員還是起到了主導作用,這些問題嚴重影響合作社的發展與進步。
三、鄉村組織振興的保障機制
(一)基層黨組織
1.樹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治理理念。習近平主席提出治理體現的是系統治理、依法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所以我們必須樹立新的理念,提高農村基層社會的各種專業化水平。堅持綜合系統治理的方案,總體規劃,有序推進。堅持使用綜合治理的方式,農村基層黨組織要強化道德的約束,規范鄉村社會行為,調節各利益主體之間的關系,依靠社會和各種社會組織的力量,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2.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鄉村治理能力。人是社會治理的主體,要提升對于鄉村治理的質量關鍵還是的靠提升基層黨組織成員的自身能力。所以,新要求對于基層黨員來說是必須加強的方面。一是優化黨員的發展工作,在數量上對于黨員的總量進行控制,在質量上對于黨員的素質進行提升,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發展新的優秀的青年、農村致富帶頭人等加入黨組織,優化鄉村黨組織的結構,從而夯實鄉村治理的基礎。二是制定有吸引力的政策條件,吸引高校畢業生到事業機關單位優秀干部到農村任職,建立健全鄉村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制度,積極為基層干部的實踐和成長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三是加強對于黨員基層干部的教育培訓工作,強化法制、黨性、服務意識等方面的教育,培養和提升基層干部的干部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活力,培養出具有各種能力的新型黨員和高素質的黨員。
(二)集體經濟組織
1.加強培訓指導,提升運營能力。專業合作社的盈利能力較差,運營能力較低,加強對于合作社成員的培訓是勢在必行的做法,也可以開設相關方面的課程。在教育培訓方面,一是通過開設相關的課程,培育合作社內部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提升他們的市場意識和品牌意識;二是搭建一個學習平臺,進一步加深合作社之間的交流學習。此外,除了相關部門對于合作社的培訓加強之外,對于自身的建設,合作社必須完善自身的水平:一方面,市場定位要準確,明確自己的產品優勢;另一方面,創品牌,樹信譽,增加產品的附加值。
2.完善監督制度,保障集體權益。完善的監督機制對于合作社是非常必要的:第一,有效的監督機制有助于合作社健康成長,做大做強合作社自身;第二,監督機制可以使合作社每個成員的利益得到保障,從而使不必要的經濟糾紛得以避免。然而,監督機制的建立需要從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應該充分發揮內部成員的權力,對于重大的決定,必須要經過所有成員大會表決通過;另一方面,合作社的上一級主管部門要嚴格執行相關的規定,定期或不定期地進行突擊檢查,以確保合作社的財務和經營狀況良好,使合作社達到規范化的程度。
四、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推進,鄉村組織起到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面對的挑戰也越來越大,針對在鄉村振興過程中面臨的挑戰,除了政府部門外部的環境塑造之外,更多的是加強組織自身的建設,發現自己的不足,并且針對性地改進。只有這樣,鄉村組織才會振興,從而為鄉村振興貢獻出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 羅玉峰,鄧衡山,陳菲菲,徐志剛.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農戶參與:自選擇還是被參與[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7,(1):103-110.
[2]? 鄭丹.關于構建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教育體系的思考[J].中國科技論壇,2011,(2):119-123.
[3]? 車文軍.新時期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對外經貿,2010,(4):91-92.
[4]? 余麗燕,鄭少鋒,羅良標,徐貴蘭.探析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基于福建省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調查分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0,(9):5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