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摘 要]應收賬款作為企業經營活動中不可避免的產物,數額巨大,風險系數很高,如何科學合理地增加有質量的銷售,回收應收賬款資金是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財務工作人員需要認真思考和配合的內容。
[關鍵詞]會計人員;企業;應收賬款管理
[中圖分類號]F275
1 企業應收賬款的現狀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應收賬款是指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應向購貨單位或接受勞務單位收取的款項,主要包括企業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應向有關債務人收取的價款及代購貨單位墊付的包裝費、運雜費等。在實際的商品交易過程中,完全實現“一手交錢,一手交貨”錢貨兩訖的完美狀態少之又少,企業或多或少都存在賒銷的現象,隨著經濟的發展,商業信用不斷推行,更多的企業籌劃利用賣方的資金,推延付款周期的現象比比皆是,“三角債”現象也時有發生。應收賬款作為企業的一項流動資產,規模越來越大,實際回收情況不甚樂觀。應收賬款存在流動性差、成本高、風險高的特點,如果應收賬款周轉緩慢,資金回收困難,會造成資金周轉不足,嚴重時可能導致企業資金鏈斷裂,從而影響整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如何完善和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管理,防范壞賬損失,控制財務風險,也成為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一大難題。
2 企業應收賬款難收的原因
要想解決這一難題,按期按質的回收資金,提高應收賬款質量,首先需要搞清楚應聲賬款產生的原因,其次是應收賬款難收回的原因。
2.1 企業產品是否適銷對路,滿足市場需求是關鍵
企業只有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滿足市場需要,才能賣得出去,才能賣得更好。如果一味追求同質化產品,搞低端價格戰的話,企業不僅是應收賬款難以管理,整個企業前景也不容樂觀。
2.2 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內部控制不足
企業內部管理不規范,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從一開始的前期信用調查缺失或不足,到合同簽訂不規范,部分合同條款缺失或有歧義,再到后期追討欠款的責任不明晰,各個部門相互推諉不作為。整個鏈條的內部控制不嚴謹,導致應收賬款規模巨大且難以回收。
企業在銷售產品前未對客戶的信用情況進行調查,或是調查簡單粗暴,缺乏應有的風險控制意識。比如有些企業已經資不抵債,或已經發生過類似的欠賬不還的失信狀況,這種情況下再盲目賒銷,風險可想而知。賒銷審批制度不完善,銷售人員為了擴大銷售,給客戶空口許諾,先發貨后付款,大力賒銷。
企業在銷售產品過程中,簽訂合同環節的管控不嚴。部分企業缺乏對合同的全面了解,審核合同時不夠謹慎,對雙方的責任、權利義務條款等合同內容不清不楚,甚至出現口頭承諾。有些合同條款中沒有明確的資金保全措施和匯款方式以及匯款時間的規定,違約責任處罰條款缺失,一旦出現問題,執行不力,無從追討,用法律武器維權處處掣肘。
企業在銷售產品后,回款追蹤及追討制度不健全。部分企業銷售人員的獎金績效只跟銷售額掛鉤,至于實際回款不在考慮范圍內。有些企業或銷售人員認為追討欠款只是公司財務的責任,而財務部門看到的只是某個客戶有欠款了,具體情況不了解,追討起來也很吃力。
2.3 公司銷售考核制度單一,數據系統弱化
產品只有賣出去才能彌補成本,增加利潤。把銷售放在很重要的位置無可厚非。但是部分企業對于銷售的鼓勵僅與銷售額掛鉤,不考慮貨款回款時間和質量。這就促使部分銷售人員為了自己的業績,不管客戶信用狀況是否良好,一賣了之,導致很多應收賬款成為呆賬壞賬。
很多企業對客戶沒有統一管理信息,僅掌握在幾個業務員手中,沒有公司自己的客戶資料庫,客戶關系維系在個別業務員手中,一旦業務員跟公司有利益沖突,談判失敗,業務員離職,交接敷衍了事,客戶資料及客戶關系中斷,給企業后期的銷售和匯款將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3 加強應收賬款管理的對策
應收賬款管理涉及很多方面,直接相關部門包括信用部門、法務部門、銷售部門、財務部門等,需要多個部門統籌聯動,形成合力,不斷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應收賬款成為壞賬的風險。筆者認為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管理,降低風險。
第一,企業應該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加強研發投入,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把握消費者的精準需求,提供個性化專門化的產品和服務,成為市場中無可替代的一員。增加科技含量,產品升級換代,保持行業領先。當商品緊俏時,更多的客戶會選擇現金交易,從根本上減少應收賬款規模。
第二,加強企業信用管理,完善信用等級制度,細分客戶,精準區分。有條件的企業可以成立專門的信用部門追蹤整個鏈條,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對不同客戶采取不同的信用標準、信用額度、信用條件、回款政策等。對新發生業務的客戶,從資產狀況、經營能力、財務狀況、企業信用狀況、以往業務記錄等方面進行實地調查,分門別類做好信用評估,根據綜合信用狀況授予恰當的信用等級及信用額度。對已發生業務的客戶,完成其信用情況的記錄及追蹤,準確及時地了解客戶付款情況,包括付款質量、付款時間等,目前欠款數額,是否已超過信用期限等方面,對于信用等級良好的客戶可以適當提高信用額度,放寬信用期限,以示鼓勵。對于信用狀況不良的客戶,要適當降低信用額度,對于評估后風險異常大的客戶,可以暫停發貨,或用其他替代的保證金條款等方式降低風險。一旦客戶超過信用額度,系統自動設置禁止發貨指令,只有客戶支付了貨款或經過上級部門特殊審批后才能放行。
第三, 規范合同管理,把風險因素等明確到合同條款中。企業應當成立自己的法務部門,專門處理合同糾紛等,如果沒有專門的法務部門,至少需要有1~2名法律顧問,負責草擬出規范的合同樣本,包括專門的付款條款、付款時間、逾期違約金等,緊俏商品可設置預付款條款等。商品銷售時使用制式合同,只需要修改具體商品、使用的信用政策等幾條特殊條款即可。
第四,企業制定合理的銷售考核及賒銷審批機制,回款質量與銷售業績掛鉤。企業在制定銷售政策及評價銷售人員業績時,除了關注簽訂合同的銷售額外,也應考慮往期的銷售回款狀況,制定合理的評價考核及獎懲制度,把應收賬款的回款率納入考核體系。對于回款良好的銷售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對回款質量欠佳的銷售人員適當減少獎金。在銷售人員的培訓及管理中強調回款的重要性,增強銷售人員的風險防范意識。對一般銷售人員,部門經理,企業負責人明確責任劃分,充分合理授權。一般銷售人員是否應該有賒銷的權利,賒銷額度多少都應根據企業自身情況制定合理的標準,超過權限范圍的賒銷需要更高一級人員審批通過后才能交易。同時,應該把客戶資料及數據進行歸檔,建立數據庫,而不是局限在個別銷售人員手里,規避因人員流動造成工作交接不充分帶來的損失。
第五,完善企業催收制度,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嚴格按照合同規定條款催收貨款,堅持“誰經辦、誰催收、誰負責”的原則,落實好崗位責任,權責明晰。財務人員按期提供賬齡分析表給銷售部門參考,對重點客戶“一對一”追蹤服務,將各個客戶的付款情況,欠款情況區分期限及時分析呈報,與客戶定期對賬,對即將到期的貨款及時發送到期通知,提醒客戶及時付款。對于已經發生的壞賬,應該尋求多方位的解決方案,查明原因,追查責任。拓寬應收賬款風險轉化渠道,可以將應收票據代替應收賬款,選擇收取銀行承兌匯票而不是企業承兌匯票,降低風險。通過購買保險的方式把不可預測的非正常損失轉嫁給保險公司,以降低本企業的損失及風險。
總之,應收賬款管理需要公司層面從制度上保障,信用部門、法務部門、財務部門、銷售部門多方合作才能把風險控制好,企業有序持久地經營下去。
參考文獻:
[1]董全娜.應收賬款的管理研究[J].北方經貿, 2015(7).
[2]翟濤,陳慧玲.論企業應收賬款的風險及防范[J].科技創業月刊, 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