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美霞
摘要:隨著新農村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化,農村的整體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觀,農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農業經濟水平不斷提升。而發展農業經濟的關鍵,就在于提升有關的經濟效益。在當前的農業種植活動中,農業技術的應用范圍較廣,并在提升勞動效率和每畝收益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目前農業技術還存在許多耗能大、污染重的情況,將反過來阻礙經濟的發展,因此需要及時進行改進。而許多科技創新成果的出現,能夠使這些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本文將以農業創新技術成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其在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科技創新? ?農業經濟? ?農村發展改革
一、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相關理論概述
科技創新成果一般是近些年新出現的一些技術,主要是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一些傳統的工業、農業生產活動污染排放量較大,資源利用效率低下帶來了巨大浪費,因而給環境造成了很大負擔,在這種情況下,提高效率,節能減排的呼聲越來越強烈。而許多技術就在這種社會需求中應運而生。這些先進技術能夠有效提高農業經濟的單位效益、減少排放、降低消耗、提高資源利用率的相關技術,隨著人們對自然環境的認識不斷加深,相關的農業技術也在不斷的改進與升級。
二、科技創新成果對農業經濟的推動作用
目前,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扶持和各類農業技術的發展,在農村生產活動中,農業先進技術的應用還是比較普遍的,其中主要包括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以及自動控制技術。但這些技術在應用過程中還是存在許多問題的,以往的農業機械工程存在著耗能大、污染重等問題,在提高了生產效益的同時卻損害了生態環境,違背了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初衷,因此必須予以改進。而最新的科技創新成果,就能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做到可持續發展。如精準滴灌、綠色堆肥等技術,就能夠把農業生產活動對環境的破壞程度降到最低,并盡可能利用所有有效的資源,有利于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一)提高生產效率
我國廣大農村地區還是以農業種植活動為獲得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推動農業經濟,最基本的就是要提高農業生產活動的效率。播種機、收割機等機器的問世已經極大地解放了農村的勞動力,減輕了農民勞作的負擔,提高了畝產量。隨著時代的發展,各種農業機械工程也在不斷進步,機械化農業種植已經成為大勢所趨,在這種模式下,每個勞動力所“覆蓋”的田地面積都能得到大大提高,在未來甚至有可能實現“一人種一片田”“一人包一座山”的情況。更進一步來說,隨著無人機的問世,以及人工智能手段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在將來的農業生產活動中還有可能出現“無人化”“自動化”操作、批量化播種的現象,極大提高了生產效率。此外,水稻、果品等作物以及奶牛等牲畜的品種培育技術也在不斷優化,更加優良的品種可以實現更多的產量,適應更加惡劣的生存環境,擴大農業活動區域,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二)節約資源和成本
借助先進的科技創新成果,可以實現農業生產活動的全方位資源節約。從人力資源來說,在種植業,由無人機實現智能化播種、作物長勢實時檢測、自然災害防控的工作;在畜牧業,每只牲畜都將擁有自己的“身份卡片”,由電腦進行定位和數據分析,不僅可以減少人工放牧的資源浪費,還可以實時分析牲畜的健康狀況,預防疫情突然爆發可能帶來的損失。此外,機械化剪毛、擠奶、除蟲操作也可以減少牧場工人的負擔。在園林果木業,像除草除蟲這類基礎工作都可以由機器來完成,運用現代大棚技術,還能夠減少對作物的保溫措施,節約人力、物力資源。從物質資源角度來說,先進的農業技術可以利用最少的水、電、化肥、飼料等資源來完成效益的最大化。
(三)形成有效循環利用模式
循環利用就是指將看似無用的農業廢棄物料進行二次利用,使其發揮應有的價值。在農村地區,有許多農業“垃圾”實際上都是被浪費掉的資源,如果能夠加以有效利用,那么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經濟收益。舉個例子來說,焚燒秸稈是農村中比較普遍的一種處理秸稈的方式,但是,農作物秸稈屬于農業生態系統中一種十分寶貴的生物質能資源。農作物秸稈資源的綜合利用對于促進農民增收、環境保護、資源節約以及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通過運用先進技術成果,將秸稈運用于:稻殼水泥混凝土、廢舊聚乙烯和植物秸稈粉再生板材、高強輕質稻殼灰保溫磚、戶用秸稈氣化爐燃氣灶、化學秸稈固體燃料等領域,可以變廢為寶。
(四)轉變農業經濟發展方式
除了傳統的農業種植方式,農村還有許多致富途徑,農民們“充實腰包”不應只有“面朝黃土背朝天”這一種途徑。在眾多科技創新成果中,網絡互聯網技術也是其中較為突出的一種,在近年來越來越多地改變人們的生活,改變整個社會。從農業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因地制宜地推廣農村電子商務業務,通過電商平臺來將農村的土特產品遠銷出去,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借助現代物流技術將最新鮮的農產品運送到全國各地。農民們還可以借助各類視頻、社交軟件來宣傳當地的特色產品,有條件的甚至可以開展民俗服務,推動旅游業發展。
三、科技創新成果應用于農業經濟時面臨的問題
首先,各類科技創新成果是比傳統農業技術更為先進的一種科技,因此,在應用和推廣相關的技術時,需要有足夠的研發力量進行支持,才能夠為農業的生產發展提供更多更有保障的技術資源。但是在我國的廣大農村地區,這種先進的技術往往是比較欠缺的。
其次,先進技術在農業中的適用和推廣需要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某些地區不顧當地地質、水土、氣候的特殊性,盲目地使用不恰當的節能澆灌技術,結果不但沒能節約資源,提高生產效率,反而造成了作物的大面積枯死。這種形而上學的做法違背了技術發明的初衷,也不利于農村自身的建設。
最后,農村在應用先進技術時,往往對技術的特性和應用技能缺乏了解,村民們也不懂得如何在農業活動中運用科學技術成果。這主要是村委會對先進技術的重要性、使用方法缺乏宣傳和教育等原因造成的,由于許多主客觀因素的共同影響,再加上農民群眾的文化知識水平普遍不夠高,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村中的推廣并不順利。
四、如何發揮科技創新成果的推動作用
(一)充足的技術支持
由于農民個人的經濟實力畢竟有限,因此各類技術在農業機械工程中的推廣既要考慮到農民的使用需求,又要滿足有關農業企業的運作需求。在技術研發階段,要發揮企業的創新功能和高等院校的科技研發功能,積極為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在具體研發過程中,可以制造出適用于村落集體使用的農業機械工程,還可以制造出適用于企業規模化操作的農業機械工程。由于許多先進技術的出現時間略晚,因此在進行技術推廣之前,還要進行多次的實地測試,對其性能進行篩選。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與附近的村落進行試點合作,結成對接小組,直觀地感受到技術創新給農業生產帶來的變化。
(二)因地制宜運用技術成果
所謂因地制宜,就是要根據不同地方的具體情況,從而制定出適宜的辦法。由于農業生產活動的特殊性,在農業機械工程中推廣技術成果時必須要格外注意“因地制宜”。創新技術主要是以提升效益、節約成本、保護環境為目的,在不同的地方運用不同的農業技術,會取得不一樣的效果。例如,在干旱的西部沙漠、鹽堿地區,就需要特別重視先進灌溉技術的引進,像數字化精準滴灌的方式,就能夠大大地節約水資源,同時有效地避免土地的進一步鹽堿化。以往的漫灌、噴灌方式都會造成水流的大量下滲,一方面,作物吸收不到充足的水份,另一方面,水資源大量浪費,因此我們對這些方式必須予以取締。在濕潤的南方地區以及較為濕潤的東北平原,水資源較為充沛,但是堆肥方式不夠科學,給村容村貌帶來了破壞。而綠色堆肥技術就能有效地利用農村遺留的肥料以及人、畜日常產生的廢物,形成一個循環利用的良性模式。此外,借助綠色技術,村里還能對水庫、水壩、水渠等設施進行整修和改進,以便更好地適應當地的農業生產發展需要。
(三)加強宣傳教育
要想將先進技術運用并推廣到農業生產活動中,那就必定少不了“廣而告之”的工作,要讓村民、村企業都知道先進創新技術的巨大優勢,從而產生學習的欲望,進而更快地將這些技術運用到農業生產中。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村委會可以在村里比較顯眼的位置張貼一些宣傳畫報,舉辦專門的“創新農業技術下鄉”文藝匯演活動,也可以組織村民定期進行集體學習。另一方面,村里也可以與有關的農業高校取得聯系,將村干部或村龍頭企業的員工進到高校中進行考察和學習,重點學習先進技術在農業經濟活動中的運用,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農村電子商務。
五、結語
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農村生產活動也有了一個更深的認識。正如習總書記一直深切關注農民生存狀況,高度重視農村工作一樣,農業經濟,事關國計民生,更關乎我們國家共同富裕的偉大目標。許多先進科技正是在時代感召下出現,將會給農村建設增添更多動力。先進技術的適應和推廣,雖道阻且長,但來日可期,定能助力于新農村建設,建設美好鄉村。
參考文獻:
[1]李全安.淺談先進技術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與推廣[J].農民致富之友,2018,(13):153.
[2]徐發亮.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與推廣研究[J].中國設備工程,2018,(12):185-186.
[3]趙萬玲.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及推廣[J].南方農機,2018,(10):44.
[4]李澤琳.科技創新成果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及推廣[J].江西農業,2018,(10):127.
(作者單位:青州市譚坊鎮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