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艷艷
《綜藝報》:如何評價這次入選作品,怎么看待中國紀錄片的發展?
愛德華:本次入選的紀錄片來自中國、德國、俄羅斯、奧地利等國,每部作品都有其獨特性。在我看來,中國入選的幾部紀錄片作品非常優秀。我們從中國紀錄片中學到很多,例如《人間世》這部紀錄片可以深入醫院進行拍攝,這在一些國家是較難實現的。中國的紀錄片得到了更多支持,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
《綜藝報》:在創作紀錄片過程中,你有哪些理念是堅持不變的?
愛德華:在制作紀錄片時,我的角色是給觀眾講故事,這個故事會引發觀眾思考,甚至能影響觀眾的生活選擇。我們制作紀錄片的任務之一就是關注問題,但也要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向觀眾傳遞“問題并不代表世界末日”的理念。
《綜藝報》:你的作品《The Real Thing》的靈感來源是什么?
愛德華:《The Real Thing》介紹了“山寨”世界標志性建筑的故事,這些建筑乍一看是復制品,但如果深入研究,就會發現它們不僅僅是復制,還有建設——當地的人們正在建設另一種真實,并把這里建設成人們想要生活的地方?;仡櫴澜鐨v史,幾個世紀以來,模仿的影子無處不在。你說這樣的作品是輕松有趣的,還是嚴肅的?我覺得兩者都有,這有點哲學意味?!禩he Real Thing》是個有趣的實驗,我的工作之一就是鼓勵紀錄片人不斷去嘗試。
《綜藝報》:VR技術對紀錄片行業有哪些影響?
愛德華:VR可能會給紀錄片帶來革命性變化。VR還很年輕,人們還在學習如何使用它。拍電影需要攝像機,需要人,需要一個拍攝主題,但VR是完全不同的邏輯。設想一下,如何編輯虛擬現實空間?空間之間如何切換?這都是復雜的問題。
《綜藝報》:在與國際團隊合作時,最難的是什么?
愛德華:信任是個不小的挑戰。來自世界各國的創作者,有著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以及處事方式。例如我和來自英國、法國的同事討論下一步創作計劃時,他們發表不同意見的結果有時會發展為一場“爭斗”,我必須扮演好“和事佬”的角色,盡最大努力去理解各方,然后以共同利益為核心尋求平衡。
《綜藝報》:你對年輕的紀錄片從業者有何建議?
愛德華:相較前幾代人,現在的年輕人有著巨大優勢,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了解各方面知識。但有時他們了解的知識僅浮于表面,沒有沉下去。我給年輕人的建議就是,保持好奇心。找到感興趣的主題,借助互聯網等工具在這個領域深挖,去觀察那里發生的一切,不要害怕花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