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青團中央向全國團員和青年發出號召,要求全面開展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活動。新媒體為輔導員提供了開展“四信”教育的重要平臺。實事求是地認識大學生對“四信”的態度,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全面開展“四進”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確立“四信”的前提;正確判斷新媒體對大學生的正面和負面影響,是切實開展“四信”教育的保障;真正做到習近平總書記系列講話精神進網絡,是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舉措。為此,要明確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定位,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利用新媒體的工作水平,健全校園新媒體監督機制。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四信”教育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發表了一些列重要講話。他的講話內容既包括我國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又包括內政、外交、國防以及治黨、治國、治軍,具有跨度大、內容廣、意義深的特點。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于青年、青年學生以及共青團寄予殷切的期望和囑托,要求他們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實現自己的夢想。2015年3月,共青團中央向全國團員和青年發出號召,要求全面開展學習貫徹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進支部、進社團、進網絡、進團課)活動,進一步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和高校團學干部達到“四信”(牢固樹立對黨的科學理論的信仰、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的信念、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進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的信賴)的目的。
一、把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是 “四信”教育的前提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實現我們的發展目標就有源源不斷的強大力量。” 這就是說,大學生作為青年一代中的特殊群體,肩負著建設國家,民族復興的偉大歷史使命,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使命的強大力量是理想和擔當。
要加強大學生的“四進”活動,切實幫助他們牢固樹立“四信”,首先要把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狀況。通過幾年輔導員工作的實踐了解到,多數大學生把自己的理想定位于祖國的富強和民族的振興,把自己的信念定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上。他們具有較強的現代意識、自主意識和競爭意識,勇于探索。他們還具有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歷史責任意識,把祖國和人民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與個人追求的理想聯系在一起,勇于創新,樂于奉獻。因此,積極要求思想進步,努力爭取入黨、主動參加各項政治活動,奮發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是多數學生的思想狀況。由于大學生的思想比較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故而同時還存在著不加思索地接受資本主義的現代文明的傾向。這就導致他們不太愿意學習中國歷史,甚至產生丟棄我國革命戰爭年代形成的光榮革命傳統的問題。他們在政治上還不成熟,還沒有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弱,因此很容易受西方的錯誤思潮和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影響。他們政治觀念比較淡薄,理想信念不夠堅定,故而導致一部分大學生不太關心政治活動,對黨的科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深,甚至有的認為理想是遙遠的,信念是空洞的。于是,圍繞著理想信念在大學生中存在著許多問題。
一部分大學生對黨的科學理論的認識不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心不很堅定。一部分大學生對黨的科學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前景的認識模糊。一部分大學生由于沒有明確的理想信念,因而無所追求,心靈空虛,思想消極,往往以爭取畢業文憑為主要目標。一部分大學生在西方社會思潮、價值觀念的影響下,缺乏對理想信念的理性認識。個別大學生從個人發展和追求的進步、個人價值的實現出發講究實用主義,將個人的生話理想、職業理想排在了道德理想、社會理想之前。還有極少數大學生在潮水般涌入的各種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沖擊下,失去了人生的理想信念,陷入唯心主義的泥坑,把宗教信仰作為自己的信念。
二、高度重視新媒體在“四信”教育中的雙重作用
新媒體就是數字化媒體,是網絡的延伸。它具有廣泛性、時效性、開放性、自主性、互動性、娛樂性等多種特點。由于新媒體已經成為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造了良好機遇。因此,團中央號召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進新媒體,引領大學生深入開展“四進”教育。
首先,新媒體為輔導員提供了開展“四信”教育的重要平臺。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可以隨時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有關黨的科學理論,及時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當他們遇到新問題的時候,都能通過新媒體快速地查到有關答案。其次,新媒體改變“四信”教育手段。新媒體的信息量大、傳輸便捷、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等優勢,使“四信”教育可以克服空間和時間的限制,打破過去那種覆蓋面狹窄和影響力較小的局限性,輔導員利用新媒體可以節省大量的工作時間。再次,新媒體增強了對大學生進行“四信”教育的效率。新媒體以形象、生動、直觀、生動、有趣的特點提高大學生接受“四信”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大限度地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自主性和參與性。
在充分認識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四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時,不能忽視它對大學生負面的影響和作用。網絡的急速發展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提供了極其方便的工作平臺,但同時也給他們提出了嚴峻的新挑戰。新媒體的開放性、隱蔽性和獨特性特點,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矛盾和問題。一部分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發生的問題,大部分與網絡有關。他們還利用網絡大量傳播政治謠言和不良信息,宣傳腐朽沒落的生活方式,煽動一些人對社會的不滿情緒,期望在中國青年一代手中毀滅社會主義制度。諸如此類的信息轟炸,致使一部分淪為網迷、成為“網絡依賴”喪失辨別能力,導致理想和價值觀念淡薄,社會責任感缺失,違反道德規范,甚至忽略法律,走上犯罪的邪路。
三、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加強“四信”教育的新舉措
新媒體是對大學生進行“四信”教育,把他們培養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的重要手段。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的獨特優勢,不斷創新對大學生進行“四信”教育的新途徑。為此,輔導員必須努力做到:
首先,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沖擊力強的優勢,做到習近平總書記的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及學習體會進入網絡,為大學生隨時學習黨的科學理論創造必要的條件。這種教育方法比起過去開會進行動員,強行進行灌輸的傳統方法有更好的效果。要利用新媒體互動性極強的優勢,在“四進”教育活動中,變單向教育方法為雙向或多向互動性方法。在“四進”教育中調充分利用網絡促進人們創造性思維的優勢,調動大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大學生中積極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努力調動大學生主動參與、自我認知、自我體驗、自我領悟、自我抉擇、自我負責、自我踐行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使他們不斷接受“四進”教育,以提高牢固樹立遠大理想和信念的實效性。
其次,要明確新媒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定位。新媒體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尤其是開展“四信”教育,達到他們牢固樹立“四信”的重要載體。在充分利用新媒體對大學生進行“四信”教育的時候,決不能忽視和摒棄其他傳統教育載體,更不能只依賴于新媒體。要適當采用‘線下手段,實行“線上、線下”雙軌工作。在利用新媒體進行“四信”教育時,要從大學生習慣于在新媒體中獲取信息、進行思考的實際出發,積極整合新媒體的營養資源,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建立科學的工作機制,構建新媒體教育的平臺,使其成為新形勢下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陣地。
再次,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利用新媒體的工作水平。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嶄新的課題,同時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強政工隊伍思想組織建設的的過程中,采取開辦輔導員新媒體學習班等有效的措施,使他們率先熟練掌握和運用新媒體技術,提高他們利用新媒體開展“四信”教育的主動性和靈活性。
最后,要健全校園新媒體的監督機制。目前,各高校不完全具備監督和管理網站、手機等新媒體的條件,沒有方法監控來自國內外的不良信息、錯誤信息,也沒有辦法有效控制這些信息的傳播范圍。因此,高校要建立健全對新媒體的監控機制,設立網絡管理員制度,盡量做到從信息源頭把好關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的講話,人民日報, 2013年5月5日
[2] 傅春榮、劉書艷樹:“四信”旗幟 促“兩個健康”.中華工商時報. 2015年1月5日
[3] 秦宜智:2015年首期高校團委書記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專題培訓班,中國青年網,2015 年4月7日
作者簡介:
姜賀洋(1989-)男,滿族,中共黨員,吉林延吉人,延邊大學理學院,輔導員,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