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優化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是新時期高等教育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職院校發展道路的核心內容之一。高職院校在辦學層次、辦學條件上的問題較為突出,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也存在著不同的特點,因此,如何根據自身辦學特色,結合當前的新形勢,形成符合學校實際的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提升其運行實效,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平臺
1高職院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的問題
1.1監控主動性不強,主體責任不明
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監控運行機制中起主導作用的是主管教學的校級領導,由領導決定何時進行何種形式的教學質量檢查,由教學督導團根據教學質量檢查的要求進行檢查。這種模式的弊端是,督導對人惰性的外在督、促、導的積極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監控主動性不強,廣大師生的監控主體參與地位未能較好體現。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教學督導的主導作用和師生的主體參與地位,以解決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主體主動性不強的問題。
1.2標準系統性不強
部分高職院校尚未建立與教育部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新形勢下相對應的、符合本校實際的、科學系統的教學質量標準,監控評估中人為因素較重,直接影響教師教學積極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完備質量監控標準的內容與程序規定,以解決地方高校本科教學質量監控標準系統性不強的問題。
1.3監控科學性不強
由于教學質量監控并沒有成為教學管理部門的自覺意識與主動行動,監控方式多是零散化、碎片化的,監控對象不明確,監控階段特點沒有得到正視,少有體現以教學督導為主導的全員性、全方位與全過程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因此,要克服方式方法的零散性、碎片化,充分體現不同監控對象和不同監控階段的特點,以解決地方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科學性不強的問題。
1.4閉環功能不夠,監控的有效性不強
大部分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的監控模式,少有體現信息收集、分析、反饋、持續改進的閉環功能,這與新時期教育部專業認證和審核評估的持續改進理念不符。因此需要體現信息收集、分析、反饋、持續改進的閉環功能,提高結果運用剛性,以解決地方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有效性不強的問題。
2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平臺的構建
2.1規劃教學質量標準
在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目標中,需要學生的學習能力、專業能力和社會能力都達到一定的水平;并且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職業素養和社會價值觀;以就業為導向,培養出各個領域需求的高技能型專業人才。因此,在教學之初需要先規劃課程和教學的質量要求和標準,并描述教學如何達到這些要求和標準。質量標準規劃應該和其他教學規劃過程并行開展,如果在教學過程為了滿足既定的教學質量標準而對教學過程提出變更建議,可能會引起相應的教學內容和進度調整,因此需要詳細分析該變更將給其他教學相關計劃帶來的影響。在規劃質量標準過程中,必須詳細的制定出課程教學描述、主要教學可交付成果及驗收標準;制定教師、學生組長等相關人員的責任表,保障小組工作過程的順利完成;制定績效基準用來考核學生績效和對學習與工作過程的認可;制定進度基準,包括學習時間節點、開始和完成時間等;制定學習情境,模擬真實的工作環境;制定可能影響教學質量的環境因素等等。在規劃質量標準過程中,可以先由小規模的學生和教師、企業、學校群體進行頭腦風暴,提出標準,再由全體學生和專業教師較大規模的群體對標準進行審評,明確規劃目標,保證體系的可行性、準確性、可持續性的原則,實現對教學質量監控的規劃。
2.2提供教學質量保障
為教學提供保障系統是審核教學質量要求是否達標和教學質量控制評價的前提,也是確保采用合理的教學質量標準和可操作性的有力保障。由于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的開放性特征,需要增強相關管理制度的彈性。這一系統需要從企業、學校和教師三方面建設,如企業的社會資源、學校的校內實訓條件、教師團隊建設等。同時,還可以建立一個質量保障部門對教學質量保證活動進行監督。該部門可以向本課程的學生項目團隊、執行管理層以及其他主動參與項目工作的干系人提供質量保證支持。為教學提供質量保障系統也是為持續改進教學創造條件,檢查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制約因素,改進在教學過程中碰到的不合理的教學手段或方法,減少教學資源浪費,使各個教學過程在更高的效率和效果水平上運行,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2.3實施教學質量評價
教學質量評價工作貫穿整個教學項目的始終,檢測并記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對工作過程執行和最終工作質量的結果,從而評估教學績效并建議必要的變更。教學成果包括可交付的成果,如項目產品、報告等;也包括項目管理成果,如成本、進度績效等。對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質量評價不但需要企業、學校和教師三方組織者來評價,還需要學生方一起參與。作為執行者的學生可識別造成教學低效或教學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并建議和幫助教學設計和組織者采取措施來消除這些原因。教學質量評價系統包括對過程的評價,也包括對最終成果的評價。過程評價系統包括課程前期的培養計劃、大綱、教案、教材、輔助用書、社會和學校教學資源等教學準備;課程中期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學項目載體確定、工作任務布置、教學方法和手段制定等。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的過程評價系統是關鍵,直接關系到整個教學的成敗。建設必須圍繞現代職業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的定位,根據職業要求評定理論知識和工作能力。效果評價系統主要包括對學生在工作過程系統化教學中,對職業和工作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對在實際工作中遇到問題的解決能力,對工作經驗的積累和職業素養的培養等等。
結束語
高職院校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構建,可以促使和幫助教師與學生在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等實踐教學過程中,對教學進行規范化、科學化的管理。全面總體的規劃在相關行業專家的指導下完成,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強的實際操作性,強調教學目標和教學質量的實現。引入新型靈活的管理機制、方法和工具,充分調動教師及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實施流程、實施手段、實施方法等更符合行業化、標準化水平,進一步保障現代職業教育教學的適應性、規范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潘曉卉,鄭家茂.構建科學高效的本科教學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J].中國大學教學,2005(1).
[2]王海剛.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優化[J].中國輕工業教育,2015(5).
[3]程鵬,陳溪輝,陳堅禎,鄒飛,張凌宇,向卓.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的優化與實踐[J].亞太教育,2016(3).
[4]朱惠延,詹晶.開展多主體校內專業認證,持續改進內部質量監控體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
作者簡介:
沈國鈞, 男 , 漢族, ?湖北嘉魚縣人,出生年月1971年12月 本科學歷 副教授,研究方向 計算機應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