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一帶一路”戰略中,現代物流業在要素市場整合、產業鏈重組、集群開發、業務運營模式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現代物流的發展是與強大的金融支持密不可分的,物流與金融相結合的物流金融模式,不僅增強了企業的融資渠道,還減少了融資利息,提高了企業利潤,提高了資本利用效率,實現了合作共贏的情況。另一方面,物流金融提高了產品服務質量,擴大了企業規模,提高了市場競爭力,帶來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相反,物流金融大大降低了銀行信用的風險。目前,私營企業遇到了市場的冰山,籌資的高山,變革的火山“三座山”。中小企業物流企業大部分面臨信用風險,難以籌措資金,資金不足,經營不暢,企業生產經營難以維持,物流金融的工作模式為籌資活動提供有效的支持,有效地整合資源,加快民間經濟的飛躍道路。本文基于物流金融業務風險管理問題及應對方法展開論述。
關鍵詞:物流;金融業務;風險管理;問題;應對方法
0引言
物流金融是一種金融活動和信用活動。它通過在整個業務活動中研究、開發和應用各種金融商品和服務,并重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改善供應鏈運作。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和金融機構缺乏物流金融的技術儲備和相關經驗。因此,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服務模式相對落后。在國外,商業銀行主要負責物流金融服務。相比之下,國內物流金融服務的支持者是第三方物流企業。目前,我國物流金融業務仍處于起步階段,但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國內物流企業大多規模較大,信用良好,增值服務優勢明顯。
1物流企業的物流金融服務現狀
就目前物流企業物流金融服務現狀來看,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首先,物流企業經營以及管理方面的問題。物流企業在經營以及發展過程中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問題,而在這其中最為嚴重的就是金融機構與物流企業在展開商業合作之后,物流企業會存在各種各樣的物流金融服務業務,同時還需要結合時代發展需求進行擴大,業務越大的活就越發容易出現經營問題,比如說在對貨物運輸時間進行管理與控制的時候,就需要做好把控,不然很容易會出現各種各樣的損失。其次,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信用以及市場等方面的問題,物流金融服務業務在實施過程中,假設客戶沒有按照相關規定來回購貨物,亦或者是其應收款張時間過長不予以退款,就很容易會出現信用問題。再加上貨物本身就會隨著市場波動而產生變化,一旦整個市場環境發生變化,其貨物變現能力自然也會受到影響,最終就會對物流企業發展造成影響。
2物流金融風險分析
2.1信用風險
目前,我國的信用體系日益完善,但尚未完善,金融機關面臨著金融企業和物流企業雙方造成的信用風險。金融企業的信用風險,例如購買、生產、存儲和運輸、銷售等小型企業提供非實際數據,例如信息不對稱帶來的風險。在信用風險的情況下,物流企業可以作為商業銀行和資金需求者的信用經紀人,向商業銀行提供不準確的信息,以增加自己的客相反,物流公司尋找的資金需求者的信用記錄是歷史資料,因為本身和資金需求者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所以風險也很大。
2.2市場風險
物流金融事業主要面臨的市場風險是商品價格風險,即商業銀行所持商品價格波動引起的收入偏離的可能性。目前物流金融的市場風險管理更加困難。主要原因有三個:一種商品種類多,差異多,標準化程度低,給市場風險管理帶來很大困難,二是市場價格指標不足,能源、基本原料以及農副產品等商品除外,很多商品都屬于中間產品或零售產品,缺乏權威的市場價格;第三,缺乏市場風險管理主體,現有合作模式中專門研究市場風險的機構或部門缺乏,缺乏合理的商品配置能力,無法分散風險或通過衍生品等手段對風險進行對沖。
2.3法律風險
物流金融面臨的法律風險主要來自兩個方面:微觀層面的法律風險和宏觀層面的法律風險。微觀層面的法律風險主要是指由各類法律文件的有效性和可執行性帶來的法律風險,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操作風險。在物流金融領域中,最常見的法律風險是抵質押權設立的無效、沖突或落空。宏觀層面的法律風險主要是指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或法律政策的變化使經營環境發生變化導致的風險。在我國,現有的物流金融相關法律并不健全,沒有一個可以依據的指導性的專門法律。
3物流金融風險對策
3.1加強信貸風險管理,構建完善的征信系統
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評估資金企業的經營能力、盈利能力、支付能力,或者使用z評分模型或zeta評分模型對資金企業進行信用風險和信用評估,商業銀行與優質企業建立穩定的長期合作關系,最大限度地避免與信用狀況不佳的企業合作,同時商業銀行必須補充優秀企業的信用管理系統、信。
3.2防范銀行操作風險的策略
以具體的運營最低的物流成本實現最高的服務級別,優化物流運輸方式,減少物流之間的聯系,減少浪費,提高運營效率。第一,改善防控措施,使用機器人操作,降低錯誤率,降低人力運營風險。二是提高員工素質。雇用細心、耐心、道德素養的員工,培養員工的職業道德和風險意識。第三,制定標準化的業務流程。新興業務環境需要開發更復雜的業務流程以防止運營問題。
3.3完善物流金融風險管理體系
首先,應注重建立多主體的風險評價體系,除融資企業及其擔保物外,對合作伙伴的嚴格篩選是物流金融成功的關鍵,尤其是要慎重評價和選擇核心企業和物流企業。在核心企業方面,物流金融業務比較關注供應鏈上下游的業務緊密度,適合與核心企業有相對穩定業務關聯和交易歷史的上下游企業,不適合與核心企業業務關聯不緊密,主要交易對手的隨意性較大的上下游企業。因此應建立科學評價體系,把核心企業對上下游企業的準入和推出機制納入到物流金融風險評價體系中來。在物流企業方面,要建立物流企業評價指標體系,從物流資質、傳統物流業務規模、物流金融業務規模、管理水平、歷史聲譽、財務實力、人員培訓等多方面出發謹慎挑選物流企業。其次,應注重建立多維度的風險評價體系,除信用風險外,還應為市場風險、操作風險、流動性風險、微觀法律風險賦予更多的權重,例如聯合設立專門的部門或機構科學組合配置物流金融擔保物種類,建立商品價格與安全庫存聯動機制以降低對融資企業正常物流決策的影響。
3.4面對質押物所帶來的風險,提出防范策略。
3.4.1加大質押物選擇和處理力度
選擇抵押品,最佳選擇化學原料、鐵礦石、煤、鋼鐵、有色金屬等,包括主要產品、基本原料、批量材料、中間產品,以及損失低、質量和化學性穩定、易于存檔和保存的誓言。銀行可以定期監控商品的質量和數量,及時向合作銀行發送反饋,如果銀行不承擔誓約風險,可能需要與企業貸款簽訂的回購合同。
3.4.2物流抵押物的風險
市場價格的變化主要在于物流金融的抵押品一般是動產。市場價格的變化可能會降低承諾的價格。為了降低風險,物流企業應該盡量選擇穩定商品價格,并建議物流企業和金融商簽署要求借款人分擔風險的合同。通過對誓約的限制、第三方有影響力的評價機構的評價,評價損失、必要的養育條件、市場價格等。
3.4.3關于質押物是否合法
銀行和物流企業合法真實的話,金融企業必須合作提供合法權利的書面商品、質量和相關運輸訂單、采購合同中的商品、商品發票、商品檢驗報告以及銀行要求的文件。
3.5利用大數據技術
3.5.1利用大數據技術實現量化授信,精準把控風險
利用大數據技術,可通過數據模型構建與分析,將企業信用情況與企業收支信息進行整合,合理分析市場行業與未來波動,進行實時監管借款企業的交易活動,準確把控風險因素。
3.5.2建立授信主體數據庫,完善數據交互
供應鏈金融活動在利用大數據技術時,需要構建全方位體系的數據庫,利用后臺云數據模式,進行交叉數據構建,從而只是匹配中小企業信息數據,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有效幫助,降低金融風險。
3.5.3利用大數據判斷預期交易量,精準渠道分配
在供應鏈金融企業利用大數據技術建立全方位數據庫之后,需要利用數據庫對整個行業金融信息進行分析,并實時建立數據分析模型,從而分析整個數據鏈之間的影響程度,提前判斷交易需求與交易量,從而合理分配資金,形成資金流動合理順暢,提升整體供應鏈資金風險管理的效率。[4]3.6優化風控技術,實現高效自動化大數據技術可以通過自身采集信息優勢,將信息轉化成數據傳輸到計算機之中,然后通過計算機進行分析整合,完成數據清洗,合理優化風控,實現自動化需求。
4結束語
結語綜上所述,現如今這個時代是一個互聯網物流金融服務時代,身處在這種環境下,物流企業與金融之間的聯系也變得越發的緊密,物流企業要想得到更為良好的發展與進步,則需要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完善物流金融服務體系,以此來糾正物流金融服務發展弊端,從而促使物流金融服務行業變得更加的完善。
參考文獻:
[1]胡勇.基于大數據的物流金融風險控制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16(02):36-38+60.
[2]靳鴻.物流金融風險控制策略[J].今日財富,2019(01):37.
[3]朱一青,朱占峰,朱耿,張曉東.基于國際物流的供應鏈金融風險識別和傳導原理分析[J].物流科技,2018,41(11):136-140.
[4]沈文璐,閆國東,沈靜,王微.供應鏈金融風險管理研究述評與展望[J].科技和產業,2018,18(10):102-106.
[5]劉翔,蘇倩,劉鄭.互聯網+背景下物流金融風險預警[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8,40(09):50-52.
[6]高濛.中國物流金融可視化發展趨勢[J].中國物流與采購,2018(13):72-73.
[7]陳婷.物流金融的基本模式及風險控制研究[J].中國經貿導刊,2016(35):57-58.
[8]李燦.物流金融風險管理的全過程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263.
作者簡介:
周靜,女,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