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麗
摘 要:據相關調查可以看到,鄉村旅游中游客在餐飲方面的支出是最多的,而在購買產品、娛樂等方面的支出并不多。這樣的情況并不利于我國鄉村旅游發展,同時也暴露出我國當前鄉村旅游發展的弊端。在知識經濟時代,游客對鄉村旅游的需求更多體現在對精神文化和個性化需求的需求。本文從文化創意視角進行研究,重點對鄉村旅游中創意產品的發展與開發開展論述,因地制宜,運用文化創意思維,加強鄉村旅游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山西;文化旅游;發展
引言
從縱向看,山西旅游發展到現在,應當說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于經濟轉型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借鑒、推動作用。但從橫向比較,山西旅游與國內旅游發達地區相比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差距,得天獨厚的文化、旅游資源稟賦仍然具有相當大的開發空間,對經濟轉型發展的貢獻仍然具有相當大的潛力,山西的整體旅游發展水平還處于較低的一個層次。
一、推動產品體系升級,引領旅游需求擴容與升級
在當前旅游需求擴容與升級的宏觀形勢下,高品質、特色化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和新業態旅游產品相對短缺,這是山西省旅游產品供給中的突出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人均旅游花費水平不高、有效旅游供給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為了適應和引領旅游需求的休閑化、體驗化、品牌化發展趨勢,一方面,應重點打造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及新業態旅游產品,豐富山西省旅游產品體系,實施對傳統旅游產品的改造與升級,推動旅游產品向品牌化、高層次化升級,增強旅游核心吸引力。另一方面,要通過進一步豐富休閑娛樂旅游項目、加強旅游商品研發、設計與推廣,延伸旅游產業鏈條,提升旅游產品和服務品質,來適應和引領旅游需求升級,推動山西旅游業向全產業鏈化、高品質化發展。
二、出臺政策,吸引“旅游達人”
達人到處有,分布在社會的各個領域。旅游達人,以自己的腳步去世界各地去旅游。并在旅游的過程中,采用各種媒體手段,拍攝景點,描寫感受,甚至直播現狀。以前,達人大多以窮游為主。現在,隨著自媒體的崛起,達人旅游不僅成本降低,而且還有廣告支持,甚至可以賺錢,因此,旅游達人也越來越專業化。據統計,在旅行達人中,1990~1994年年齡段“后來居上”,占比達33.1%。這些旅行達人的足跡遍布全世界,從南極、北極,到墨西哥、阿根廷、南非、撒哈拉,有人類居住的地方都有旅行達人的身影,平均每月旅行的次數是2次以上。數據顯示,90%的達人至少去過10個以上國家[1]。田志偉,90后創業屌絲青年,做過資源共享網站、做過微信第三方開發平臺、新媒體領域連續創業者,目前專職做旅游自媒體,當他的原創文章《世界上最危險的村莊河南新鄉郭亮村》推送后,驚喜地發現,點擊量居然達到了幾十萬級。這種宣傳,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我們可否出臺一些政策,來吸引這些旅游達人宣傳山西。比如說給予一定的獎勵?或是提供一定的便利?都未嘗不可。通過這些旅游達人的口徑來宣傳,比我們自己宣傳可能效果更好。
三、豐富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的體驗項目
著力打造布局合理、交通便捷、景觀宜人,具有文化內涵的太子山生態型休閑旅游區,建設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旅游目的地,如各縣市特色觀光農業、美麗鄉村旅游示范點等。把我州古文化遺址、自然人文景觀、民族文化代表性景點打造成文化旅游精品,形成特色鮮明、類型多樣、可滿足不同群體需求的文化旅游產品體系。以舉辦重大節會活動為依托,將文化與旅游業充分融合,著力打造文化旅游節慶會展活動品牌,在河州牡丹文化月等重大節會期間,推出并展演集中體現臨夏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內涵的演藝節目,打造高水平的旅游演藝品牌,如“花兒”劇等。不斷拓展文化與旅游融合空間,建設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和文化場館,引導文旅企業、文旅項目和特色文化產業向園區集聚,推動文化與旅游業融合發展[2]。
四、轉變觀念,與自媒體合作
融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各種媒體交叉融合。在過去,我們往往習慣了同傳統媒體打交道,報社、廣播、電視臺的宣傳是我們較為熟悉的操作模式。在許多人的觀念中,往往沒有新媒體的地位。總覺得他們不正規、不權威。這固然是許多自媒體的缺點,也是他們的弱點。但我們也不可否認他們無處不在、無孔不入的優勢。因此,轉變觀念,主動與一些大的、較有影響力的新媒體進行合作,可以收到投入少、效果好的效果。比如環球旅行微信平臺成立兩年半,目前已是國內最大的旅行自媒體,訂閱量驚人,微信端訂閱量已突破100多萬。目前,國內類似的平臺很多,他們每天都需要許多的內容。如果我們能夠主動為他們提供旅游內容,是一種很好的雙贏模式。
五、整合社會優勢資源,促進旅游業要素配置升級
在當前旅游需求升級和旅游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以要素驅動和需求拉動為動力的粗放式規模擴張模式已經難以適應旅游業發展的需要,面對產業效率偏低、競爭力不足等問題,推動旅游業向創新型、高效化發展已成為旅游業優質發展的核心要義。一方面,各個行業、各個部門與游客之間旅游信息的及時、有效溝通與共享,是提升旅游服務質量和游客體驗質量的重要保障,尤其是在當前旅游需求向散客化、高品質化發展的形勢下,應高度重視旅游信息化建設,持續推進“互聯網+旅游”發展。二是應從加強先進技術設備引進、打造高素質人才隊伍等方面采取綜合措施,來促進旅游業生產要素配置升級和全要素勞動生產率提升,進而提升山西旅游經濟發展質量;而政府、旅游企業、旅游院校、其他企業和部門等社會主體的共同參與和密切合作能夠為其提供重要保障[3]。
結束語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產品的競爭力最終體現的是文化的競爭,旅游的各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體現著對文化的運用。5G時代已經到來,媒體也將迎來更大的融合。利用好融媒體,為山西旅游業服務,將會為山西的經濟轉型發展提供更大空間。
參考文獻:
[1]任宗哲.堅定文化自信建設文化旅游強省[N].陜西日報,2019-10-01(009).
[2]郭玉蘭.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文化旅游強省建設——以山西省為例[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9,42(05):65-69.
[3]彭志萍,周淼葭.全域旅游鄰水構建“一城三帶六區”新格局[J].當代縣域經濟,2019(10):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