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峰
高校是最大的智力庫、人才庫和人力資源蓄水池,也是各類人才的培養搖籃和成長基地。筆者所在的無錫高新區每年組織區內部分重點企業開展全國巡回校園招聘活動,不僅是企業招才引智的內在需要,也是無錫高新區與各高校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重要組成。近年來,無錫高新區聚力打造無錫高新區整體雇主品牌優勢,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大力引進“新鮮血液”。僅2018年秋季,在為期2個多月的全國巡回校園招聘活動中,共帶領560家次企業奔赴全國15個城市的40余所高校開展招才引智活動,宣傳輻射范圍達上百所高校,累計吸引超過8000人次高校畢業生入場交流,達成初步就業意向人數2200余名。綜觀2018年無錫高新區秋季的全國巡回校園招聘工作,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校園招聘工作主要呈現以下五個特點。
●校園招聘高峰提前。往年秋季校園招聘活動一般在9月份下旬啟動,10月份出現高峰期,11月初結束。而近年來,為提前攬才,各地區紛紛提前搶駐校園,招聘高峰期提早了近三周時間。2018年,無錫高新區早在8月份就開始啟動校園招聘工作,9月份隨即進入招聘高峰。筆者所在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一方面緊鑼密鼓地在目標高校宣傳造勢,另一方面加緊動員企業隨團出行。在9月至11月份間,共有560家次企業組團集中開展校招工作。因此,啟動時間早、高峰提前成為近年校園招聘的突出特點。
●企業校招需求旺盛。從無錫高新區組團校招的實際情況來看,2018年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需求量較大且急迫,有六成的用人單位需求大于去年,主要集中在微電子、電氣、機械、光學和計算機等專業,部分企業對于碩士及以上學歷的畢業生需求較多。從高校開展的校園招聘場次來看,僅10月份,部分熱門高校入校開設專場招聘的用人單位數達三百家次以上。招聘需求量、專場招聘會密度均明顯高于往年,不斷上演“搶人大戰”。
●民營企業需求占多。從參加無錫高新區組團校園招聘的企業性質來看,外商投資企業、重點產業單位、大型企業對畢業生的需求穩定增長的同時,中小微企業對于畢業生的需求也呈逐步上升趨勢,其中民營企業需求占據主體地位,約占總體需求的六成以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民營企業面臨更多的發展機遇。優秀的民營企業為了尋求更大發展,產業的轉型升級引起人才專業結構和需求層次的變化,對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和創新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校園招聘成為選拔和儲備這類人才的主要手段。
●企業用人需求多元。較往年相比,2018年校招企業對學生需求呈多元趨勢。對于研發類崗位,研究生以上學歷,特別是雙一流高校的畢業生更為搶手,對于數據分析工程師、軟件開發工程師、生產技術員等實踐性較強的崗位,企業選擇趨于理性務實,普通高校甚至大專類院校更受歡迎。無錫高新區的校招活動在傳統線路的基礎上,根據高新區產業特點和企業實際需求,增加了非雙一流高校的比重,聯合無錫地區本地的高職院校舉辦雙選洽談會,與雙一流本科高校形成科學梯度,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多元化需求。這一方面顯示出高新區人才配置的平衡性發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企業和社會人才觀的逐漸成熟。
●學生就業觀念轉變。根據2018年秋季校招活動的現場反饋,到場交流的學生較往年相對偏少,學生“慢就業”現象凸顯。分析原因,除了企業用人需求多,“僧多粥少”外,一是畢業生為在眾多求職者中脫穎而出,開始選擇考研或出國深造來增加自身含金量。據大學生一站式求職平臺梧桐果的統計數據顯示,2019屆的高校畢業生中,選擇考研、出國留學或備考公務員、事業單位的占比過半。從無錫高新區秋季校招目標高校招生就業處的反饋看,個別高??佳锌脊壤踔吝_70%;二是隨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學生及家長的就業緊迫性也明顯降低。另外,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日益發達,學生們在選擇就業崗位時,不再拘泥于到場與用人單位直接交流的方式,更多的人選擇微信、郵箱或APP客戶端等直接投遞簡歷,這也是造成現場交流學生數量較往年偏少的重要原因。

針對校園招聘的新形勢和新變化,作為校園招聘的組織者,特別是政府牽頭組團招聘的組織方,需要對未來的校園招聘做好新的布局和規劃,不斷研究新的對策,像筆者所在的人力資源管理服務中心針對校園招聘工作,應考慮進一步優化招聘線路和高校布局,在按產業劃分招聘線路、為轄區重點企業提供定制招聘、差異化開展春秋兩季校招活動等方面開展新探索,可以在部分重點合作高校建立高新區人才市場分市場或大學生就業創業站,通過市場的前置和招才引智觸角的延伸,最大限度地提升人才配置效率。而作為校園招聘的主體,用人單位尤其是中小微企業,除了按校園招聘的要求,做好常規的前期籌備、現場實施和后續跟蹤等工作以外,也需要加強在以下多個方面的工作:
首先,企業要做好校園招聘的整體規劃,分步實施。用人單位不應在每年的校園招聘高峰到來之際,才隨大流參加各種類型的校園招聘會,疲于應付臨時的招聘計劃,而應根據本單位對應屆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和特點,合理規劃每年參與校園招聘的步驟,從每年5月份左右,在各個高校舉辦針對新一屆應屆畢業生的暑期實習招聘會之際,就深入參與,進行校園招聘的提前熱場。而后在當年的秋季、來年的春季等重點校園招聘時段,分步實施相應的招聘計劃。
第二,企業要確保招聘團隊的專業水平,有效溝通。在招聘中,我們會發現,一些企業會用一些經驗較少的員工去高校招聘,在展位中,還出現招聘人員玩手機、心不在焉等現象。要知道,能與畢業生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是多么可貴,企業切不可錯失良機,選用經驗不足、專業不足的招聘團隊。因此不僅要加強招聘團隊人員在實戰技巧和溝通交流能力等方面的培訓,更應在了解95后新一代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特點等方面下功夫,在溝通方面有的放矢,有效提高交流的效率,確保招聘團隊能適應高強度的校園招聘工作。
第三,高層和用人部門共同參與,決策高效。進高校校園招聘,除了用人單位的人力資源部門,實際用人部門也一定要深度參與,與畢業生就專業方面的具體問題進行溝通交流,同時,最好由公司高層人員共同面試,當場拍板簽約。一些企業往往只派人力資源部門的工作人員參與,有的無法深入交流具體職位的專業性問題,有的沒有現場簽約的權限,往往錯失優秀人選。
第四,企業要善用移動互聯媒體新手段,增強互動。在校園招聘中,傳統的學校橫幅、海報、傳單和網站廣告等形式,已經無法達到有效的宣傳目的和效果。用人單位要根據現在新的形勢和特點,善于運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體宣傳手段,開發好APP客戶端功能,并通過特定的微信群、QQ群等,增強與學生的互動交流,持續深入宣傳,形成口碑傳播。
第五,招聘人員應邀請學生盡早到企業現場,走進一線。學生從參加校招的意向簽約,到正式畢業就業,會有比較長的一段時間。用人單位應盡早在這一時期內,邀請學生到企業參觀交流,讓學生走進生產辦公一線,了解具體的工作環境,了解企業所在城市的風貌。有條件的話,給學生提供實習機會,通過關心和關懷,打消畢業生異地就業的顧慮。
第六,企業應充分宣傳和運用人才政策,錦上添花。目前很多地區都出臺了吸引優秀人才的優惠政策,比如無錫高新區,既有市級的“太湖人才計劃”,又有區級的“飛鳳人才計劃”,在租房、購房、生活等方面有多項補貼政策。用人單位要充分了解和宣傳具體的政策,結合企業自身的待遇福利,吸引大學生,留住大學生。
總之,作為校園招聘的組織方和用人單位,對于校園招聘要保持一貫的重視,要及時了解校園招聘的近況,分析總結在實際招聘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并與高校就業指導部門保持暢通的交流渠道。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新的形勢,有效應對校園招聘過程中新的變化與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