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艷

在人與人的互動中,正能量往往表現為積極的人際關系和感恩之情。實踐正向領導力,會讓人們的心中產生正能量,讓他們積極發揮自己的潛能。有事實為證:人們在加工積極信息的時候,準確度會高于處理消極信息;回憶積極信息比回憶消極信息更加容易和準確;學習積極詞匯與事件的效率,高于學習消極或無感情色彩的詞匯和事件。科研人員甚至研究了一些歌手,發現用積極歌詞唱歌的歌手,其平均壽命要比用消極歌詞唱歌的歌手長14年。換句話說,偏愛積極思維的人們,在思想、判斷、情感、語言、互動和生理功能中都會有所體現。
在《正向領導》這本書中,作者金·卡梅隆提出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對管理者個人和團隊進行優化和調整,在提高正向領導力的前提下激發個人的能量,從而確保團隊里每一個人的效率更高,友好地協作,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標。
追逐正能量是所有生物的本能,人類天性傾向于積極的事物,正向領導力恰恰可以促進一種充滿陽光的正能量效應,幫助人們向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長久以來,組織文化已經成為預測高水平績效最重要的指標之一。各個組織機構在蓬勃發展中締造了豐富的組織文化。大量證據表明,具備豐富文化的組織比其他組織的績效水平更高。從某種意義上說,重塑和完善組織文化就是推進文化變革。積極領導者在推行文化變革時,通常遵循五個基本步驟。
●為變革做好準備工作
可以采用對比法為文化變革做準備。將當前的績效水平與標桿企業的標準進行比較。首先,看看誰的執行力更好;其次,研究一下那些最佳實踐的細節;然后,確定超越它們的方法。辨認最佳實踐并不意味著復制或模仿。相反,要捕獲新信息、新創意和新觀點,并從中學習。作者還提供了幾種標準:
對比標準——將當前業績與先進個人或組織業績進行比較。例如,我們如何應對最強的競爭對手?
目標標準——將當前業績與公開宣布的目標進行比較。例如,我們如何與夢寐以求的目標進行比較?
改進標準——將當前業績與過去所取得的進步進行比較。例如,針對過去的進步趨勢,我們該怎么做?
理想標準——將當前業績與理想標準進行比較。例如,我們如何應對零缺陷標準?
相關利益者的期望值——將當前業績與客戶、員工或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期望進行對比。例如,我們如何幫助客戶取得成功?
領導者還可以采用語言法為文化變革做準備:改變人們在組織中使用的語言風格。語言環境可以塑造文化,展示企業的價值觀。很多組織稱自己的員工為隊友、家人,阿里巴巴集團上至馬云,下至普通員工,都有自己的“花名”,逍遙子、鐵木真,叫起來有種豪氣干云的感覺。在迪士尼公司,招聘員工的部門是“演員選派部”,而不是人力資源部。受雇員工被稱為“演員”;不管他們從事何種工作,都會穿上“戲裝”而不是制服。諸多實踐已經證明,不同的語言風格會使視角發生變化。

另外,許多領導者懂得換一種語言來解讀尷尬的現實,比如,用疏忽、漏洞、障礙或者暫時性放緩,來替代“失敗”這個詞,并鼓勵團隊不斷進取,努力重塑豐富的組織文化。
●克服變革中的阻力
大多數變革都會令人不爽,文化變革尤其如此。積極領導者的作用就是克服阻力,并將其轉化為正能量。根據庫爾特·勒溫的場域理論,當前的組織文化是多種力作用于相反方向上的產物,積極的文化變革是由力的不平衡造成的。因此,若想克服文化變革的阻力,就得弱化或消除約束力,并加強驅動力。領導者可以通過談判技巧,尋找各方都認同的東西,然后逐漸建立共同領域。
●勾勒清晰的文化藍圖
當阻力得到控制時,員工們需要弄清楚新文化的真面貌。豐富的文化藍圖不同于目標成就,比如成為市場中的第一,或者賺取一定的利潤。相反,豐富的文化藍圖展示領導者的頭腦和內心。它應當是豐富而有趣的。這些信息不能偏激,也不應具有威脅性,而是令人振奮的。比如蘋果公司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曾經憧憬“一人一臺電腦”;哈門那公司曾經奉行“完美服務”,這些都是挑戰現狀又能引人注目并傳遞正能量的愿景。
●努力兌現文化愿景
積極文化變革的領導者懂得通過一個個小成功,創造最終的大成功。尋找那些容易改變的事物,去改變它。比如,給舊辦公區刷一層新漆,設立一個專門的吸煙室,增加一個展示柜,在不同的節日給員工一些小驚喜……通過創造快捷的小變化來締造進步意識和動力。當一個個小成功堆積起來,就可以實現宏大的文化愿景。
●促進文化可持續發展
這是文化變革過程中的第五步,旨在推動變革更加深入,使其成為組織制度并一直持續下去。當變革水平超越了基本的表面行為、價值觀和偏好時,文化變革將得到可持續性發展。有句格言說得好:“你度量什么,你就得到什么。”當明確的目標已經確立,恰當的措施得以實施,文化變革就成了可持續性的目標。
正向領導力并不等于時刻微笑、甜蜜互動或永遠樂呵呵。相反,有時候組織必須傳遞消極信息和難聽的言辭,或者針對他人的表現提出批評意見,甚至還要處理一些棘手的問題。因此,積極領導者在面臨傳遞消極反饋或反對意見的時候,有必要學會進行支持性溝通——在不引起他人反感和戒備心理、不挫傷別人自尊心或不歪曲觀點的前提下,對他人進行批評。
許多研究表明,在所有類型的人際關系中,積極關系與消極關系的理想比例是5∶1。當肯定句和否定句的比例接近5∶1的時候,婚姻就會更牢固,團隊就會更有戰斗力,組織績效就會更卓越。當然,這并不代表要拒絕所有否定句。任何良好的關系中都存在著一些消極互動。問題是,我們如何處理5∶1中的“1”,進而加強人際關系呢?
●溝通內容:一致性,而非自相矛盾
最好的人際溝通和人際關系,都是以一致性為基礎的,即口頭表達和書面傳達的內容,與個人的想法和感覺完全匹配。也就是說,你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真實、坦率、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對別人的認可和表揚要真心,虛偽的口頭表達是沒有意義的。
●溝通方式:用描述性語言,而非評價性語言
支持性溝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用描述性語言來傳遞信息。而評價則是對他人或行為作出判斷和歸類。比如,“你錯了”“這是你的錯”“你不稱職”。這些評價通常使人感到自己被否定、被攻擊了,因此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防備和回擊,“我沒錯”“這不是我的錯”“我比你能干”。最終結果可能就是爭吵甚至關系惡化。
相比之下,描述性溝通因其能做到前后一致,真誠待人,因而對他人有所幫助。這種類型的溝通有三個步驟:(1)客觀地描述事件、行為或情況;(2)描述事情的結果或你的感受,而不是評價他人的品性;(3)使用可以解決問題的替代方案。
當領導者必須做出評價性陳述時,應該根據一些既定標準進行評價,比如:您的行為不符合規定的標準;或者根據一些可能的結果進行評說,比如:如果您繼續這樣做,就會導致更糟糕的后果。
●溝通對象:針對問題,而非針對個人
人需要三次正面評價才能緩和、平息一次負面評價帶來的消極影響。針對問題的溝通側重于問題和解決方案,專注于行為、事件和標準,而不是個人品質。一個良好的經驗就是,在提供反饋時,不要使用“你”這個人稱,而是瞄準行為、事件和未達到的標準。
●溝通宗旨:認可他人,而非否定他人
有效溝通有助于人們感覺自己被認可、被理解、被接受和被重視。這種溝通具有四個特征:尊重他人,靈活溝通,雙向溝通,達成共識。尊重型的溝通者可以傳達平等的立場,他們喜歡提出問題,尋求對方的意見、建議和想法,從而達到良性溝通。靈活溝通者愿意承認對方可能擁有額外的資源,尊重對方的觀點。雙向溝通是尊重彼此和靈活談話的隱含結果。增強雙向溝通的一個法則是,一個人一次說話不要超過三四句,要給對方留出接話的機會。當溝通者努力弄清如何達成共識或共同承諾時,就形成了有效溝通。
卓越組織有一個高效的方法,就是利用競爭價值模型,幫助自己合理安排先后順序和行動步驟。競爭價值模型基于兩大因素:穩定性和靈活性代表模型中的縱坐標,內部關心和外部關注代表模型中的橫坐標。具體來說,如果一些組織和管理人員能夠做到穩定、高效和可預測,那他們就會取得較高的效率;如果他們能夠做到靈活、精力充沛和創造性,那他們也會取得較高的效率。這兩種競爭取向就是穩定性和靈活性。如果一些組織和管理人員創建整合、統一和流暢的內部流程,那他們就會取得較高的效率;如果他們具有競爭力,依賴重重,并關注外部顧客,他們也會取得很高的效率。這兩個競爭取向就是內部關心和外部關注。橫坐標和縱坐標共同組成了如下四象限坐標系。
●市場競爭象限:顧客忠誠度
每個組織都有客戶,也就是接受產品或服務或者受到交付產品或服務影響的顧客。客戶可以是內部人員,也可以是外部人員。大多數組織都明白,一定要滿足客戶的需求。領導者要在組織內運用市場競爭象限,首先要考慮你在組織中的職責范圍。再想想內部員工和外部客戶。然后選擇活動的主要客戶。考慮清楚你的客戶對你的期望是什么;客戶面臨哪些問題;你可以提供什么刺激因素來促成客戶的忠誠度。

●團隊合作象限:懂得授權
授權給員工,是一種與團隊合作象限相關的正向領導力實踐。授權和權力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權力通常來自外部,即有能力讓別人做你想要他們做的事情。授權來自內部,必須得到個人的認可和接納,即有能力讓別人做他們自己想做的事情。研究證實,得到授權的員工比沒有得到授權的員工更有效率,滿意度更高,更有創新能力。當授權給員工的比例提高時,組織績效就會顯著提高。
授權需要五個因素,稍有缺失,授權行為就不會發生:
自信力。得到授權的人感到自信和有能力。他們擁有技能、能力、知識和資源,可以成功地完成自己面臨的任務,并且善于與他人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
自我決定。得到授權的人感覺自己有多種選擇和替代方案,有自由裁量權和選擇權,以便使用自己選擇的方法,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也可以對自己的選擇產生的結果負責。
個人影響力。他們可以看到自己的行動對客戶和組織目標產生的影響。
感悟活動的意義。他們心中有一個信念,他們所做的事情會圍繞一個核心原則,圍繞他們關心的事情和值得花時間去努力的事情。
信任他人。得到授權的人有一種安全感,他們有信心,而且善于聽真話,自己也敢于說真話。
●靈活組織象限:廣義互惠
專注于靈活組織象限的正向領導力實踐,旨在加強創新和創造力,并挖掘和發現組織中尚未被識別的資源。當一個人提供的東西不直接與個人利益相關時,就會產生互惠效應。因為它還會對別人產生好處。三個步驟可以幫助領導者構建互惠網絡:(1)提出一個請求(需求或指定一個問題),寫在紙上,并簡要說明。(2)確定你能以什么方式幫助他人達到其要求,你擁有或知道什么資源?你如何增值?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并加以說明。(3)提供時間給請求者,讓他們去聯系資源與人脈的提供者。
這種實踐會產生一個重要的結果:發現以前未知或未被認可的新創意、新資源。
●層次整合象限:提升效率
組織中的低效率通常被稱為組織過剩,它會增加成本,造成浪費,并導致組織失控。層次整合象限的重點就在于通過控制局面來提升效率,比如:有時候組織要通過裁員來提高效率。但在實現預期成果方面往往并不樂觀。
哈佛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泰勒·本-沙哈爾在研究世界五百強公司高管以及優秀企業創始人后,提出了包括優勢、健康、專注、關系、目的或意義的“Sharp模型”。杰出的領導者充滿激情地做自己擅長的事,所以獲得了更大的成功。當然,團隊建設并非只是優秀的個體的集合就可以。一個完美的團隊還需要合理的機制、協同方式、管理制度等諸多方面去保障團隊協同的價值大于人數總和的價值。當我們脫離了教科書般的管理學巨著之后,是否還要用心去尋找既符合管理要求,又愉快美好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環境呢?金·卡梅隆很好地解答了這個問題,其要旨就是:在努力完成管理成果的同時,愉快而積極地面對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