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磊 梁三來 唐文霆
【摘 要】為了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雖然目前已有諸多高校開始推進這一策略的實施,但由于各高校對信息化不了解,導致高職院校在信息化發展的過程中遇到基礎設施欠缺、缺乏信息化保障、教育資源匱乏、更新換代速度緩慢、缺乏信息化人才、缺乏運行機制等諸多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必須采取相應的對策,只有合理地解決這些問題,才能提升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8.5;G4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688(2019)11-0141-02
0 引言
信息化是時代和社會發展的潮流和必然趨勢,因此為了適應信息化的趨勢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院校必須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壁壘,利用好信息化發展的契機,逐漸實現教育的現代化發展。教育的信息化建設,可以幫助高校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和共享、促進教育的發展和改革,最終幫助高等職業院校盡快適應信息化社會,培養出適應當下社會發展的人才,實現信息技術與高職院校教育的有效結合。
1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現狀
1.1 高職院校教學環境信息化
實現高職院校教育的信息化,先要實現高等職業院校的環境信息化。環境信息化是指為實現信息化教學提供一個良好的信息化環境,比如現代化計算機與多媒體教學和校園網絡的覆蓋。目前,多媒體在課堂上的應用基本已經覆蓋全國各地,這也是信息化發展的一大進步,但是對于校園網絡的建設卻一直難以得到有效提升,校園網絡建設不全面、網速慢也是高職院一直以來的詬病。
1.2 高職院校教學資源信息化
各高職院校應該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建立擁有自身特色的資源庫,同時建立資源共享平臺,充分地利用既有的資源。但是就目前來說,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學校資源,但是資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資源形式也比較少,再加上共享平臺的缺失,導致資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1.3 高職院校管理系統信息化
高職院校的管理系統涵蓋多個方面,主要有學生信息管理、檔案管理、財務信息管理、學生生活管理等,但是目前為止,學校管理系統的共享化和全面性仍然有待提高。以學生生活管理為例,目前為止,大多數學校都在實行校園“一卡通”的應用,但是“一卡通”的功能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到目前為止校園“一卡通”實現學生學習、生活和出行全部功能的學校寥寥無幾[1]。
2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2.1 信息化基礎設施欠缺,缺乏信息化保障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是高職院校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根本,缺乏基礎設施,也就缺乏進行信息化建設的保障。而基礎設施的薄弱主要體現在硬件設施上面,很多高職院校本身信息化基礎設施就比較薄弱,但又不愿意加強對這方面的投資,導致軟硬實力發展不均衡的局面,信息化發展緩慢。那些落后的院校又無法通過信息化渠道獲取先進院校的資源院校發展越來越緩慢。除此之外,高職院校的資源浪費現象也十分嚴重,很多院校在進行信息化建設的時候,會造成很多工程虛有其表,這樣一來不僅無法促進院校發展,還會浪費學校的資源。
2.2 信息化資源匱乏,更新換代速度緩慢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資源無法滿足高職院校教學和資源共享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信息化資源匱乏及更新換代的速度慢。時代對人才的要求是逐漸發生變化的,但是很多院校喜歡固有的文化資本,無法做到及時地更新換代,那么就無法跟上時代發展潮流。此外,學校的傳統思想嚴重,無法及時補充新時代的思想和教學資源,就會導致資源的匱乏[2]。
2.3 信息化人才缺乏,高職教師信息化素養低
要實現信息化建設就必須有專業的團隊,不能盲目地追隨時代。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工程,需要專業的信息化人員,但目前高職院校存在的一個現象就是缺乏專業的信息化建設人才、對院校教師缺乏信息化培訓。這也是導致很多高職院校一直無法實現信息化的原因之一。
2.4 信息化缺乏運行機制,無法與教學做到有機結合
信息化建設對高校的開放性具有極高的要求,但是很多院校往往不愿意將自己的優勢資源進行共享,因為學校的優勢資源往往代表著學校的利益,所以如何平衡學校與學校、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利益成為一個難題,這就需要學校制定完善的運行機制和政策,從而真正實現資源有效共享,做到信息化與教學的有機結合。
3 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對策
3.1 增加信息化建設投入,合理配置經費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是一項非常復雜的工作,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從基礎開始做起,增加對信息化建設資金的投入,保證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從而為信息化建設提供一個穩定的保障。在對信息化建設進行資金投入的時候,要對學校的信息化程度進行摸底,然后再進行規劃,保證信息化建設的規模符合學校的發展。
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對學校的各個項目和各個部門進行實際情況分析,從而保證投資經費的合理分配。在經費分配的問題上要做到具體化,要求各部門和項目對建設經費做到信息明確化,從而保證經費的不濫用、不浪費。學校應考慮自身的實際情況,在自身財政經費和財政能力不允許的情況下,可以積極響應政府政策和申請政府支援。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和社會企業進行合作,既可以實現信息化建設,又可以為人才提供實訓基地和就業機會。
3.2 提升院校資源質量,實現教學資源共享
對學校信息化資源的建設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信息化資源平臺的建設,二是資源的建設。對信息化平臺的建設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信息化資源庫和資源共享平臺。信息資源庫的建設首先必須依托信息化基礎設備,其次要對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進行整合。這就對高職院校的教學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校及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對自己的教學資源進行更新換代,從而保證與時代脈搏的同步,同時要讓自己的教學資源不斷與外來的優秀資源進行整合,從而保證其多樣化和豐富性。
資源共享平臺是建立在資源庫基礎上的,只有不斷豐富資源庫的內容,才能有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和資本。除此之外,要實現資源共享平臺的建立,也必須依靠信息化技術。信息共享不僅要實現老師與老師之間的共享,還要實現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共享。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大家對更多優質資源的利用。
3.3 提升教師信息化意識,建設專業信息化團隊
高職院校要想實現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專業人才團隊的組建是重中之重。一個學校的信息化,必須要求學校領導、老師及專業人才都具備信息化的專業素質。教師是教育行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所以高職院校教師是否具備信息化專業素養對于一個院校的信息化進程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學校必須不定期地對教師進行信息專業化技能培養,以保證教師的信息化能力,同時對教師的信息化培養,不能僅僅局限于理論知識,而是要對教師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實操的綜合性培養。
對信息化專業人才的要求應該更高,因為這些人要對院校整體的信息化設備進行搭建、管理、運營、維護、修復等多項工作,所以這些專業人才必須有過硬的專業技能,才能夠保證學校信息化設備的正常運行。學校應定期對這些專業人才進行技能培訓,從而保證專業信息化團隊的實力[3]。
3.4 建立信息化管理體制,促進信息化有效發展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所以要想保證高職院校信息化的穩步發展和運營,就必須建立完善的管理體制。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也必須有一個規范和完善的管理體制,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信息化體系的規范運營。
首先,必須建立管理制度,目的在于規范信息化工作人員和管理人員,從而保證校內信息化設施的穩定運行。教育部門也可以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范制度,以此保證學校和學校之間信息化的共享。其次,學校可以設立專門的信息化機構,以實現信息化的集中管理,保證校園內部各部門之間的統一與協調。再次,給予信息機構一定的權利,確保該機構在維護校園信息化建設時具有一定的資本,從而為其實現院校的信息化提供給一個良好的環境[4]。
4 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將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入高職院校已經成為高職院校發展的必經之路。就目前的狀況來看,雖然高職院校的信息化建設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但是教育資源的共享體系仍然比較落后,鑒于高職院校的信息化不僅要建設,更要應用,所以對于院校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的建設也極為重要。在信息化建設推進的過程中,要做到各環節與部門協調統一,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職院校信息化的不斷發展。
參 考 文 獻
[1]張翠云.河北省高職教育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8.
[2]趙雪磊.淺論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主要問題與對策[J].現代經濟信息,2018(20):441.
[3]宋歌.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探索與實踐——以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5,28(14):24-25,32.
[4]周玉芬.高職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歷程——以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7(1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