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婉菊
【摘 要】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新醫改政策的發布,醫院需提高醫院自身的生存與發展能力,增強內部控制和抵御風險能力。通過供應鏈管理與財務內控的有效結合,給公立醫院“降本增效”探尋了新的突破口與著力點。從公立醫院自身實際出發,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內部控制融合貫通到醫療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高效運營之路。
【關鍵詞】 財務內控 供應鏈管理 公立醫院
2015年10月27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等5部委印發《關于控制公立醫院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的若干意見》,要求建立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等的跟蹤監控制度;加強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提高精細化管理水平;實施高值醫用耗材陽光采購;通過降低藥品耗材費用和加強成本控制。 2016年10月25日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深化藥品、醫療器械流通體制改革。2017年0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的指導意見》,強化公立醫院精細化管理。
一、新形勢下醫院內部控制與供應鏈管理的重點與難點
1、醫院信息化建設相對滯后
在物流管理、庫存管理、成本管理、績效管理等方面信息化程度比較落后,有的還手工管理,有的雖然有信息系統支持,但是信息系統的兼容性、完整性、可操作性存在很多問題,互聯不互通,這些都加大了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難度。
2、醫院物資管理中資質證件、材料品類維護工作量巨大
醫院采購工作最大的特點就是涉及部門多、采購品種繁雜以及供應商多而分散,且耗材的廠商授權和產品注冊證變動非常大,依靠紙質證件管理、Excel管理等人工管理方式很容易遺忘,缺乏及時提醒,導致產品授權到期、產品注冊證到期很難被發現,帶來醫療隱患。此外,部分供應商存在資質差異,也會出現無證或超范圍經營的問題,這對醫院的正常采購和醫療運行產生一定影響。
3、醫院供應鏈管理缺乏對醫院訂單處理、供采流程的高效管理
目前醫院與供應單的訂單處理,主要通過電話與供應商溝通,涉及供應商數量及耗材品類眾多,溝通成本高,信息傳遞易出錯,且缺少記錄歸檔。盡管醫療器械的研制、生產、經營、使用行為早就存在,但是規范執法起步較晚。特別是標準體系不完善、一些監管檢查可操作性不強,加之醫療器械種類繁多、品種復雜、技術含量高,導致其流通監管難度加大。
4、減低耗材占比,減低醫療成本
2017年年初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醫改規劃就劃定了全國公立醫院的控費指標,有3個關鍵數據在2017年內就得實現:藥占比降到30%,耗占比降到20%,醫療費用增長幅度降到10%以下。為加強醫療控費,需要加強對于耗材使用的管控,尤其通用耗材和高值耗材首當其沖,嚴控使用。
二、公立醫院供應鏈管理與內部控制高效結合的實踐與探索
在經濟預算約束下實現合理收益,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方式是公立醫院發展的必然趨勢。將公立醫院供應鏈管理與內部控制高效結合,制度先行,以信息化為支撐,有助于進行全方位財務監督和進行全視角財務分析為體系,實現精細化、科學化管理。
1、證件協同,智能預警
利用信息化手段,通過供應商協同管理系統,供應商首次登陸以及錄入送貨信息前需錄入和完善企業基礎信息及相關證件信息,醫院管理人員只需進行審核。使用信息化手段,通過有序分類、智能預警、實時維護,來實現資質證件的便捷審核與管理,通過平臺中的供應商管理對供應商的更名、換證等操作全自動可追查管理,高效便捷,節省院方管理成本。
2、供采協同,訂單同步
通過供應寶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技術實現采購、供應信息的實時協同。保證信息的及時及準確,提高采購效率,可規避因線下溝通造成的信息不及時及人為因素引起的信息錯漏。科室需求預約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3、保障醫療安全,全程條碼溯源
通過供應商協同管理系統,將條碼打印工作下沉到供應商,供應商條碼自助打印,減少院方工作量的同時,也提高了條碼打印的準確性和規范性。支持高值耗材唯一碼管理,廠家碼管理,做到采、供、配、用全程追溯。
4、控制耗占比,降本增效
在醫院成本里面,藥品和耗材的成本已占到40%左右,是除人力成本之外的第一大成本。同時醫用耗材的價格居高不下, 給患者的醫療費用增加成本。為更好的管理耗材,降低耗占比,通過“適時、適量、適價、適質”的先進采購管理思想,并以最經濟的資金占用率,保證物料的充分供應,減少庫存資金占用,加快庫存資金周轉速度,同時通過將醫院物流系統與醫院HIS、財務、成本系統做一體化整合,將收費物資的消耗與收入實現對應管理,實現實耗實消管理;將非收費物資的消耗量與業務量實現對應管理,加強成本意識,降低醫院運營成本,提高醫院物流管理水平。
5、將內控思想嵌入到供應鏈管理的每一步、每一環
票票關聯,賬實相符。訂單、送貨單、入庫單、發票單、付款單,單單關聯,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實際操作中不規范行為的出現,配合條碼管理實現賬實相符。流程中每一個環節都留痕化管理,保留歷史記錄,可追溯、可查證。同時,加強預警和監控,通過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的內部監督制度。
綜上所述,新醫改形勢的呼喚,醫院管理逐步走向精細化,由以往的外延式發展的規模擴張演變為以內涵式建設的精細化管理。堵塞跑冒滴漏,防范經濟財務風險。其中內部控制和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必然成為醫院重要的管控工具和抓手。通過資證、準入等完整數據監督,上下游陽光采購交易服務,訂單執行流程的全景記錄,器械耗材全生命周期追溯,醫療器械生產流通分析等,借力信息化手段,將內部控制融合貫通到醫療供應鏈的每一個環節,實現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高效運營之路。
【參考文獻】
[1] 韓斌斌. 以“大財務”觀念為引領打造醫院精細化財務管理新常態[J].現代醫院,2015,15(10):130-133
[2] 唐斌.醫院精細化管理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13,20(1):21
[3] 王志發,王莉. 醫院精細化運營管理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院,2015,19(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