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深入、不斷創新,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已經成為了各個教師教育教學任務的重中之重。正因如此,作為一名初中的歷史教師必須圍繞著“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教學任務來開展歷史課堂,從而幫助學生利用學過的歷史知識來認識、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與現象。因此,本文就是針對怎樣才能立足學生的核心素養、優化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提出可靠的意見與措施。
關鍵詞: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的歷史課堂教學;意見與措施
一、 引言
歷史是我國中學課程里面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歷史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就是記錄了我國上下幾千年文化的發展過程與我國從古到今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人物背景,還有各個朝代、各個國家的盛和衰等等。以此可見初中的歷史課程是一門內容極其豐富的學科,不但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我國和世界的歷史進程、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還能讓學生具備用歷史的角度與眼光去看待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 歷史核心素養論述
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究竟是什么?我們大致可以理解為學生在面對實際生活當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能夠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與自己正確的三觀思想相結合,從而冷靜的面對,分析問題發生的原因,最后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一過程的發展和結果就是學生自身內在知識素養與綜合品質的良好體現。素養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是通過學生不斷的學習、不斷的累積經驗而形成的。說到底,一門學科的核心素養就是學生學習、生活經驗累積的結果。而歷史學科的核心素養是從以下五個層次綜合形成的:
第一點就是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必須要建立起正確的、科學的歷史觀念,一般來說初中生學習歷史的過程都是由淺到深的,要學會通過一件事物發生的原因或者是社會中存在的某些問題和現象而看到其背后所隱藏的內在含義,也就是這件事物的本質,這也是人們常說的“透過事物看本質”。因此這是一名初中生學習歷史課程的主要目標,學生只有具備用歷史角度看待事物、分析問題的能力,才能夠認識到整個社會的發展進程以及規律。
第二點就是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能夠明白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一定與其時間、地點、人物、歷史背景有著密切的聯系,也就是說無論是一場歷史戰役還是一個重大歷史事件都不可能是憑空發生的,一定是由當時的社會現象與人物背景等各種影響因素相整合從而誘發的。所以這就要求學生看到一個社會事件的發生,必須第一時間分析當時的社會背景、歷史條件,這一歷史事件存在的意義等。
第三點就是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必須明白任何事情都要講究證據,要想論述一個歷史事件,必須通過各種各樣的途徑來搜尋相關的證據,從而證明自己的歷史觀點,對自己說的每一句話都要負責。我們一定要尊重歷史、以史為鑒,不夸大其詞、弄虛作假,更不搬弄是非、顛倒黑白。
第四點就是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能夠解釋一個歷史事件的發展過程與原理,以客觀的姿態和科學的觀點來評價歷史中所發生的歷史事件,能夠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從各種歷史事件當中發現問題,并且科學合理的解釋一個歷史事件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只有學生熟練的掌握這一歷史能力,才能夠在自己的實際生活當中公正、從容的看待任何事物,并對其作出最正確客觀的解釋與評價。
第五點就是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能夠產生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愛護、保護自己的國家,形成一種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偉大情懷,理解和尊重各個國家發展的規律與不同的風俗習慣、禮儀文化,繼承我國豐富的民族文化與優秀的傳統美德,建立起良好的民族自信心,樹立正確的三觀思想與道德意識,反對戰爭和一切傷害民族和諧統一的行為,崇尚和平共贏。
三、 怎樣優化我國初中歷史課程的課堂教學
我國在中學生歷史課程的教育工作當中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部分歷史教師的教學工作總是難以開展,這就導致學生的歷史成績不高。因此,我認為身為一名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身為一名初中的歷史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要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因為處于這個階段的學生已經有了自己的主見,意志力也比較堅定,任何人都不能強迫他們去做自己不喜歡并且毫無興趣的事情,因此只有他們真正對一件事情感興趣才會愿意去為它花費時間和心思。那么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當中要想盡一切辦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解“紅軍萬里長征”的時候,就可以讓同學們觀看與其相關的影片或者歌曲,還可以通過閱讀毛澤東同志的《七律·長征》,讓同學們深刻地感受到紅軍長征的艱苦,認識到沒有他們的辛苦付出就不會有我們的今天,以此來告誡學生要珍惜當下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這樣一來就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作為一名初中的歷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不要讓學生感覺到學習歷史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起不到任何作用,也不能讓學生覺得歷史距離我們遙遠。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的過程當中要做到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杜絕學生學非所用、用非所學的情況出現。例如教師在講解“鴉片戰爭”的時候,一定要讓學生深刻的感受到我們中國政府當時的軟弱無能,只能眼睜睜的看著同胞深陷痛苦當中,從而激發出學生要保護祖國的偉大情懷。除此之外,通過林則徐銷煙的事件,警戒學生無論到何時何地都不能觸碰毒品。這樣讓歷史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不僅能端正學生的品行和作風,還能讓學生產生中國絕不能再受到任何欺凌的強烈的愛國精神。
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的歷史教學課堂當中,教師務必要幫助學生培養歷史的核心素養,這是一項需要長時間積累、學習的過程,與此同時也是為學生在以后道路上能走得更穩定、更長遠而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燦華,衛平.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初中歷史微課程設計策略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2018(9):21-23.
[2]李義.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教學思考與分析[J].現代交際,2018(13):175+174.
[3]王曉荔.關于初中歷史核心素養研究的思考[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2):11.
[4]王景昆.談在初中歷史課堂上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7(27):195-196.
作者簡介:
李學軍,山西省臨汾市,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第三初級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