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高職語文教學應將先進的移動互聯網技術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創新高職語文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綜合語文素養,提高語文教學的實際效果。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 高職語文 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一、移動互聯網時代為高職語文教學提出了新挑戰
1.上網更方便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習慣
隨著無線網絡傳輸技術的發展,學生已經不再像以往那樣熱衷于電腦,熱衷于網吧,只要他們手里有一臺智能手機,上網就成了隨時隨地的事。他們可以用手機來鏈接外部的一切,更加輕松自如地與朋友在線交流,刷朋友圈,互發文件、瀏覽有關的網站、視頻等。學生把手機捧在手里,看在眼里,掛在心里,無心上課學習。即使是老師在課堂上講課仍然照樣玩,“智能手機”改變了學生的習慣,影響了教學秩序。
2.海量網絡信息影響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移動互聯網信息傳播速度快、容量大、交互性強,學生能通過互聯網及時了解自己所關注的各方面信息。譬如,有的用手機玩微信、刷抖音、聊天、購物、看電影等,樂此不疲。有的是追星一族,各路明星的言行舉止還是緋聞、丑聞,可全部網絡其中,這對辨別能力不強的學生會造成不良影響。有的整天想著網絡游戲,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玩游戲中,逐步對學習產生厭惡心理。
3.網絡社交環境對師生關系提出了新要求
移動網絡下,學生不再局限于學校和家庭,學校已不可能再把學生封閉在課堂上。學生參加一次活動、組織一次聚會,可以方便自如地建立自己的微信群、QQ群等,并可以隨時隨地、無拘無束地與進行溝通交流。網絡環境,使學生的思維方式、社交途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迫切要求師生之間的交流方式要應時而變,改革傳統的傳授事實性知識為主的教學模式,建立平等自由、隨時互動的師生關系。
二、傳統狀態下的高職語文教學現狀
當下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普及,使高職語文教學的理念、方式等發生了巨大變化。而一些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師還保留著傳統的教學方法,依舊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課堂上“老師講得天花亂墜,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老師講得面面俱到,學生聽得莫名其妙”,實際效果很不理想。一是課堂教學多為注入式教學。教師講授應根據教學的內容、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而一些教師講課沒有引進學生的思維、缺乏及時的教學反饋。本來在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但實際狀況是教師變成了演員,學生變成了觀眾。二是利用先進教學輔助手段少。一些教師對新知識、新技術、新事物,仍然是被動去接受,像被時代推著走。一些教師仍然習慣使用傳統的粉筆加黑板的教學手段,因為這樣上課很方便,備課也省事。有的教室雖有班班通教學網絡平臺,但是利用率還需要提高。對在課堂上屢禁不止、讓人頭疼的學生們手中的智能手機,很多老師都沒有將其作為良好的教學輔助工具。三是互動式新型師生關系沒有普遍建立。進入高職院校的學生,很大一部分知識面相對狹窄、基礎薄弱、缺乏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應當主動和學生交朋友,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作用。可現實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還遠遠不夠,以教師為主體的講授法往往使課堂枯燥,氣氛沉悶。
三、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創新高職語文教學
1.與時俱進,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技術
目前我國移動互聯網已進入全民時代,信息技術發展只會不斷前進,不可能倒退。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積極探究新理論、新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融合點。現在學生已經從互聯網遷移到移動互聯網了,從事教學一線的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移動互聯網資源,搶占學生移動互聯網學習高地,不能讓學生在移動互聯網終端只有網絡音樂、網絡游戲、網絡視頻,要把課程學習資源遷移到學生的手機上。
2.授之以“網”,以“網”改進課堂教學
當下職校,學生們談機色舞,老師們談機色變。其實,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并不是可怕的事。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不僅要備教材,而且心里要有語文教學任務,要備學生。要思考如何利用教材和學生的學習設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完成一定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現有的語文水平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從教學實際出發,筆者認為語文課堂上利用手機的途徑主要有:一是布置預習。可以利用班級微信群或QQ群,就課文內容提出幾個問題讓同學們先在群里討論,然后上課稍稍點撥,效果常常不錯。二是了解寫作背景。教師可將課文的作者、寫作背景的簡介放在班級群里,限定時間讓學生閱讀,并發表簡短的評論,這樣誰看了誰沒看一目了然。
3.創新方式,開發系統的移動學習終端
一是組建專業教研團隊。把學校經驗豐富的計算機專業教師與語文課程教師集中起來,結合最前沿的發展變化,拓展書本知識,共同研究教學課程,制定最完善的移動端學習方案。二是制作“微學習”資源。智能手機技術越來越先進,基本能承載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喜歡上“微生活”,所以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進行“微學習”研究制作,把語文知識制作成微課、微視頻,使學生有優質的學習資源。三是構建移動學習平臺。充分利用微信、微博、QQ等平臺,組織實施教學,引導學生建立學習群、討論群、競賽群等,把制作好的學習資源傳輸到移動互聯網端,讓學生隨時隨地可以學習,重復學習。
4.凈化網絡,構建清朗安全的網絡學習環境
網絡中有海量的信息,有選擇地上網尤為重要。年輕人對事物的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特別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更是充滿了好奇。當徜徉在網絡的海洋里,特別是查閱語文教學中相關資料時,很容易遭遇惡意鏈接或惡意推送來的不健康內容,如果把持不好道德底線,就很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對互聯網絡資源的篩選,時刻關注學生的上網行為,設法筑牢學生上網過程中“防火墻”教育學生不能沉迷于網絡娛樂,充分利用好移動互聯網資源學好專業知識。
參考文獻
[1]林翔.“互聯網+”時代下大學教育變革的思考[J].電腦知識,2015(12).
[2]向大眾.高職學生創業教育的特殊性與有效性討論[J].恩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2).
[3]武小軍.大學語文課程體系與教學方法改革探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4):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