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磊
摘 要:在小學課程的組成中,數學是其中比較重要的組成部分。但是現在的數學教學面臨諸多難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重點圍“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這一課題展開討論,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論述,希望對廣大初小學數學教師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從而幫助小學教學老師更好地構筑數學體系。
關鍵詞:創新性 小學數學 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9082(2019)06-0-01
一、小學數學需要創新的原因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因為還沒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所以他們的意志較為薄弱。其中最為顯著的方面就在于,學生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全身心地投入作業、沒有足夠的定力寫作業、作業耗費時間很長等問題。這些問題也就從側面反映出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直接導致學習效率比較低下。基于這些問題,需要廣大數學教師提高創新的能力。
第二個教學挑戰便是學生在課堂上容易分心。可以分為兩個原因,最基本的原因是學生意志力薄弱,對外界的誘惑無法抵擋,課堂上精力集中的時間很短。第二個就是教師自身的原因: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對學生沒有吸引力。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更需要教師自身對教學進行創新,將一些學生喜歡的元素加入教學中,使得課堂更具有活力,這樣也有助于小孩子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學習效率。
第三個挑戰是課堂上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不足。課堂中教師和學生是參與者的角色,一堂優秀課程的需要教師和學生一起共同完成,所以無法忽略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在實際的課堂中,教師沒有很好的分配教學時間,也沒有足夠多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自主思考問題的能力。所以課堂索然無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學習成果也不容樂觀。
二、加強學生個體創新性的培養
傳統的數學教學,教師只是單純的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沒有注重學生的不同心理。在數學這門課程學習中,即便是教師教授一樣的步驟和一樣的學習方法,不同的學生一定會存在不同的想法和不同的實際操作方法。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千人千面原則,所以我們要加強對于學生的因材施教,讓學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式,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
教師同時也需要把握大局:在課堂的絕大部分時間,教師要掌握課程走向,教授絕大部分學生所需求的課程知識。而在課外時間則可以個別輔導,比如小紅是數學理解力強的學生,而小明是數學理解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那么對于前者我們需要為他制定更高的目標,教授給他一些奧數競賽方面的數學知識。對于后者,教師則需要為他們多多鞏固基礎課程知識,反復的復習和練習,如若掌握完全,在進行更深層次的數學學習。
這樣能夠使學生在小學課堂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體會到數學課程的魅力,而且因材施教能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更能加強學生個體創新性的培養。
三、運用多媒體提升學生積極性
在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程當中,通常都是數學教師在在黑板上寫板書,老師以口頭講授加板書這種較為普遍的方式,所以講解是課堂上的主要環節,但是這種古老的教學其實容易讓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并且數學的公式概念有時過于抽象,學生很難理解,之后的學習積極性也會消沉。所以引運用多媒體的科技手段可以比較好的解決這些問題,達到更好的教學成效。數學尤其適合用多媒體演示,尤其是筆算的過程、圖形的相關知識、優化組合等。這些知識和課件演示簡直就是完美搭檔
小學生對新媒體接受非常快,所以教師在數學教學當中應該充分利用網絡的包容性以及多樣性,與實際的教學內容進行結合。這樣不僅使得教學的內容更加多元豐富化,也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四、對學生自主思考的引導
在新課標下,要求教師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數學問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盡量考慮教學內容的趣味性,這樣可以提高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且容易理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授課內容,拓展一個題目,全班進行思考,這樣在很大的程度上培養了發散性思維。活動中,孩子之間進行問題的探討,不僅僅鍛煉了思考能力,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得班級之間的同學共同進步。
五、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理念
教師應該轉變已有的陳舊的教學觀念,從小學數學的當前需求和孩子們的需求出發。對于學校來說,可以對教師進行培訓,進行名師引領,組織教師們進行課程交流 ,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對于教師自身來說,教師應該多讀書,不斷總結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讓課堂變得豐富多彩,讓孩子們樂于探究新知,提升教學效果。
六、提倡以應用為本的教學方式
任何課程的學習都是以最后的實際運用為目的,數學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學生也要清楚的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愿意花時間去想如何才能將這門課程更好的運用于生活和實踐中去。教師對學生的思想引導是起很重要的因素的。指導學生不是死板的照搬照抄,而是活學活用。比如在學習“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個概念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向學生拋出生活場景問題,緊接著,再讓孩子聯想到“抄近道”這樣的生活場景。這樣啟發性的把學生帶入,將數學課本的學習引入生活的概念里,不是傳統的教授只是教授的模式。將生活和數學課程相關聯,不把他們進行割裂,兩者相融合,在實踐中感悟數學的魅力,不僅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數學課程的理解,同時又真真正正的使學生活學活用課本知識,這才達到課程的目的所在。
結語
總而言之,將創新性教學法應用到小學教學當中,對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夠提升小學生數學的學習效率。但是教師在課程中引入創新性的概念同時,也要切記能不能完完全全的舍棄傳統的口頭表述法,充分的了解教學的內容。另一方面,也要求注重實踐,將學習的課本知識引入生活,而非學習和實踐的脫軌。
參考文獻
[1]汪勝奎.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3:179-180.
[2]顧建斌.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創新模式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4,1136:136+138.
[3]張壯波.探究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6:82-83.
[4]白建武.淺談新課改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5:14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