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小娟 韋湘燕
摘 要:《共產黨宣言》的發表象征著馬克思主義的問世,為無產階級實現解放全人類的目標提供了思想武器。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進入新時代,《共產黨宣言》(以下簡稱為《宣言》)的基本思想仍然有著重要的當代價值。特別是“兩個必然”理論,它不僅能夠幫助我們正確認識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本質,增強人民信仰的力量,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引領我們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更能夠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共產黨宣言》;兩個必然;當代價值
中圖分類號:A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2-2589(2019)04-0031-02
思想是時代的反映,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出現過許多具有指導意義的思想,它們給人智慧,使社會獲得進步的力量。《共產黨宣言》這顆思想的明珠,為人類社會指明了方向。時代在變化,人的思想不斷豐富,但《宣言》中的思想并沒有褪色,尤其是“兩個必然”理論,我們應該認真研究并發揚光大。
一、“兩個必然”理論的基本內涵及歷史意義
(一)“兩個必然”理論的基本內涵
《宣言》發表于1848年,是第一部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具有偉大指導意義的著作,它包括七個序言、四個部分,其中“兩個必然”理論出自資產者和無產者。資產者即占據社會資源并使用雇傭勞動的資產階級,其本質是以生產資料為手段無償占有雇傭者的勞動成果,他們是現代社會中的主要剝削階級[1]。在資本主義階段,資產階級占有經濟、政治的主導地位,他們的歷史作用是推翻封建統治,建立資本主義自由、民主的政權,創造出了巨大的生產力。無產者是指自身沒有從事物質資料生產條件,因而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系生計的現代雇傭工人群體[2]。無產者的作用是推翻資產階級,使社會生產力得到廣泛發展,建立屬于無產階級的政權,解放全人類,達到個人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兩個必然”理論的內涵是資本主義必然滅亡、社會主義必然勝利,這都是不可避免的[1]。資本主義制度必然滅亡的依據源于它自身的矛盾無法調節,符合不了生產力的前進要求;社會主義必然勝利,因為它是由于資本主義矛盾激化,無產階級與其長期斗爭的成果。馬克思、恩格斯從資本主義的發展及其內在矛盾,無產階級的性質及其歷史使命以及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等角度出發論證了資本主義的最終宿命和人類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
(二)“兩個必然”理論的歷史意義
“兩個必然”理論站在歷史的高度指明了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各自的使命。資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推翻封建統治,但最終它將走向滅亡。該歷史命運不是任何人的偶然想象,也不是人們喜歡與否的毫無根據的斷言,而是歷史的必然。因為它是由該制度本身所固有的矛盾所決定的。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是在實踐中推翻資本主義統治,維護自身利益,建立無產者的政權,使未來社會更美好。這種斗爭具有不可避免性,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的斗爭只能以武力的方式解決,才能最終實現人自由全面的發展。
《宣言》的“兩個必然”理論為無產階級提供了思想武器,增加了他們反對壓迫的信心。因為“兩個必然”揭露了資本主義滅亡的奧秘,鮮血淋漓的剝削。這無疑有助于無產階級認清自己的使命,團結起來奮力抗爭。再沒有比思想清晰讓人更能認清自己的東西了。人的未知來源于頭腦的空洞;相反,人的強大來源于頭腦的清晰。“兩個必然”用發展的眼光分析人類社會前進的趨勢,并做出科學的論斷,不僅有助于加強人們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解,也為后來俄國十月革命和中國革命勝利起到了重大的指導作用。
二、“兩個必然”理論的當代價值
(一)正確認識當代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
當代資本主義國家雖然增加了社會福利和國家社會主義,改善與工人階級的矛盾,為他們提升待遇,減少加班,降低金融危機的發生概率……但是,資本主義的本質并沒有發生改變。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等國際一系列重大變化的發生,很多國家紛紛思索發展之路。21世紀的今天,經濟全球化不斷發展,世界已經變成不可分割的共同體,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置身事外,獨自發展,一國獨霸的夢想不可能實現。資本主義國家“驢象之爭”、金融危機、歐洲債務危機、難民危機,普通民眾在思考資本主義制度本身的問題,最初宣揚的自由、民主等思想能否真正實現,切實保障人民的幸福生活。
同樣,社會主義國家的人民對制度也進行思考。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民生活質量明顯提升。但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環境破壞、霧霾嚴重、房價上漲、東西部差距拉大、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等,這些現象反映了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與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之間的矛盾。
一個社會制度的好與壞不能簡單一句話評論,關鍵要看執政者是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生產關系是否有利于生產力的進步,是否符合國情、世情、黨情。資本主義的消亡需要經歷一個緩慢的過程,現在是相對穩定階段;社會主義正處于快速發展狀態,但并不意味著社會主義不能打敗資本主義,只是目前還沒有到成熟時期。這將是一個緩慢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兩個必然”沒有變,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依然沒有變。
(二)堅定人民的理想信念
伴隨改革開放四十多年的發展,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化,物質資料大幅增加,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人們的精神文明和理想信念相對弱化。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尚存,“扶不扶”“西方的月亮比中國圓”等思想在中國傳播,影響了一些人的理想信念,但是他們只看到了表面,忽視了本質。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積極投身國際事務與自身建設,主動承擔大國職責,聯合國維和部隊、世界衛生組織、綠色組織等都有祖國的身影。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積極進行多項改革,以戰略的眼光協調發展,深入推進社會和諧,解決發展面臨的難題,經濟結構調整,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大力反腐,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使中國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不斷向前,使世界人民共享中國發展的成果。
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偉大的政黨,它帶領中國人民一起奔小康,過好日子,從成立之初到現在,一路歷經滄桑,一路爬坡邁坎,但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一直未改,并繼續砥礪奮進。相信在它的領導下,我們的祖國會更加昌盛,人民幸福指數不斷增強,共產主義理想越來越近。
(三)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我國能夠發展到今天,離不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探索,更離不開共產黨人的領導。中國面對困難保持理性頭腦和大局意識,始終堅持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創新,使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迸發出強大的力量與生機,這條路的選擇是偉大而艱辛的,符合中國發展實際,我們必須堅持走好這條路。“兩個必然”不僅為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理論與方法指導,深刻揭示資本主義的前世今生,肯定無產者的價值及實現方式,并提出符合時代的發展方向,這些都有助于我們與時俱進認識當今社會的一些變化,而且為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精神力量,使人們面對資本主義相對優勢和不良社會思想干擾時更加從容,堅定共產主義崇高理想[3]。
(四)推動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
恩格斯強調他和馬克思的理論是發展著的理論,而不是永遠不變的教條[5]。馬克思主義具有科學性,在繼承前人理論之上創造了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優良品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5]因此,我們必須準確把握時代脈搏,在實踐中檢驗真理,提高認識,豐富理論。
中國近代社會各階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紛紛貢獻自己的智慧,經過了艱難的探索,卻以失敗而告終。后來,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完成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等一系列實踐。在此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與我國具體國情相結合,促進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全球治理方面貢獻著中國智慧、中國方案。這歸根結底得益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經過長時間的不懈奮斗,我國在國際舞臺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積極處理國際事務,促進世界和平,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努力實現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實踐中踐行、創新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不僅有利于我國實現繁榮昌盛,更有助于增強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信心,為他們提供借鑒經驗,促進馬克思主義的不斷發展。“兩個必然”理論所揭示的規律在實踐中將會被證明,人類社會最高的理想形態也終將會被證實。
三、結語
《宣言》以其科學性指導俄國十月革命的成功,為中國社會提供新的力量,促進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展;“兩個必然”理論以其規律性在當今社會依然保持生命力,對于認識資本主義新變化、社會主義歷史使命、增強人民的理想信念、道路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將隨著時間和實踐的推移繼續前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也將不斷發展,“全世界的無產者聯合起來”,為實現共產主義共同奮斗。
參考文獻:
[1]李士坤.共產黨宣言講解[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2]馬克思,恩格斯.共產黨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呂洋洋,黃小彤.新時代背景下“兩個必然”理論的新思考[J].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
[4]趙家祥.馬克思主義是發展著的理論[N].光明日報,2017-
07-31.
[5]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