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慧

【摘要】 目的 探討腦鈉肽(BN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體(D-D)、纖維蛋白原(FIB) 水平檢測在急性腦梗死(ACI)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13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作為實驗組, 11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 比較兩組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結果 實驗組患者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分別為(219.3±20.9)pg/ml、(29.21±3.14)μmol/L、(1.97±0.62)mg/L、(6.01±1.72)g/L, 均高于對照組的(46.7±11.5)pg/ml、(10.45±1.71)μmol/L、(0.29±0.89)mg/L、(2.41±1.09)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聯合檢測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對于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早期診斷、指導治療及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急性腦梗死;腦鈉肽;同型半胱氨酸;D-二聚體;纖維蛋白原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3.008
【Abstract】 Objective ?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homocysteine (Hcy), D-dimer (D-D) and fibrinogen (FIB) level detection in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 Methods ? There were 136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patients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110 health examination persons as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BNP and Hcy, and plasma D-D and FIB level i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Results ?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higher serum BNP and Hcy, and plasma D-D and FIB level respectively as (219.3±20.9) pg/ml, (29.21±3.14) μmol/L, (1.97±0.62) mg/L and (6.01±1.72) g/L than (46.7±11.5) pg/ml,?(10.45±1.71) μmol/L, (0.29±0.89) mg/L and (2.41±1.09) g/L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 Combined detection of serum BNP and Hcy, and plasma D-D and FIB level show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early diagnosis, guidance and judge the severity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Homocysteine; D-dimer; Fibrinogen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ACI)是缺血性腦卒中的常見類型, 常伴隨難以治愈的并發癥, 因此急性腦梗死的早期發現和治療預后的觀察越來越引起醫學上的重視。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同動脈硬化引起的血管損害密不可分[1], 參與動脈硬化形成過程的腦鈉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 Hcy)、D-二聚體(D-dimer, D-D)和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 FIB)在急性腦梗死中的診斷和療效評價中的作用值得重視。本研究通過聯合檢測BNP、Hcy、D-D和FIB, 探討其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應用價值, 并對實驗結果進行對比分析,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7年1~12月在本院神經內科入住首次發病的急性腦梗死患者136例作為實驗組, 其中男72例, 女64例 ;年齡45~81歲, 平均年齡(62.5±11.9)歲。上述患者均符合急性腦梗死的診斷標準, 并經頭顱CT等檢查手段確診。入選患者均排除心血管疾病、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嚴重肝腎疾病、感染等。選擇同期本院健康體檢者110例作為對照組, 其中男 60 例, 女50 例;年齡41~80歲, 平均年齡(61.9±12.4)歲。均排除心腦血管、肝腎等重要器官疾病。兩組研究對象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檢測方法 所有受檢者均清晨空腹取靜脈血, 離心分離, 取血清和血漿樣品及時檢測。BNP檢測使用化學發光法, 檢測儀器為德國西門子SIEMENS-CP全自動免疫化學發光檢測儀。Hcy檢測使用酶循環法, 檢測儀器為羅氏7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D-D檢測使用免疫比濁法, FIB檢測使用CLAUSS 法 , D-D、FIB檢測儀器為日本希森美康CA7000全自動血凝分析儀。各儀器均采用相配套試劑, 室內質控和室間質控均在控。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驗組患者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腦梗死病理過程復雜, 各種影響因素相互促進, 交互活化。其發病率高, 復發率也高, 并且很難治愈, 患者常有很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有效的聯合檢測其相關指標與疾病發生和發展相關聯, 對及時指導和開展臨床治療至關重要[2]。
BNP常作為心血管損傷標志物應用于臨床, 對于急性腦梗死其分泌機制尚不明確, 但不斷有研究[3, 4]表明BNP與急性腦梗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可用于急性腦梗死的預測及診斷。Hcy是甲硫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 常用作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腦卒中等疾病的臨床檢測指標, 有研究表明Hcy可作為腦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之一[5, 6], 可通過多種機制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7]。
D-D和FIB常用于凝血異常的檢測, 但對于參與急性腦梗死的發病機制, FIB可通過與低密度脂蛋白(LDL) 或脂質結合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脂質核心的形成[8]。而在粥樣硬化形成過程中, 引起自發性抗凝和繼發性纖溶亢進的失衡狀態[9], 導致纖維蛋白降解, 使D-D 含量升高。
本研究通過聯合檢測136例急性腦梗死患者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 并與健康體檢者比較, 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血清BNP、Hcy和血漿D-D、FIB水平分別為(219.3±20.9)pg/ml、(29.21±3.14)μmol/L、(1.97±0.62)mg/L、(6.01±1.72)g/L, 均高于對照組的(46.7±11.5)pg/ml、(10.45±1.71)μmol/L、(0.29±0.89)mg/L、(2.41±1.09)g/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BNP、Hcy、D-D和FIB在急性腦梗死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化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聯合檢測上述指標更能準確的對急性腦梗死進行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監測疾病的發展、臨床療效觀察和疾病預后的判斷, 提高治愈率和延緩患者病情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莉琴, 溫德樹. 進展性腦梗死的相關因素.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1, 18(2):122-125.
[2] 陳欣, 關蘭芳, 馬赟英, 等. 進展性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及其預測價值研究 . 卒中與神經疾病, 2016, 23(6):392-395.
[3] 梁順容, 王希平, 黃子安. 中老年急性腦梗死患者3 項生化指標水平變化的臨床意義.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13, 11(2):1454.
[4] 汪進丁, 萬和斌, 萬姍姍, 等. 老年急性缺血性腦梗死患者血清N端腦鈉肽前體水平的變化及意義. 中國當代醫藥, 2013, 31(3):46.
[5] 鄭金書, 劉爽, 王青銀, 等. 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及腦梗死的相關性. 安徽醫學, 2010, 31(9):1072-1074.
[6] 彭乃杰, 李克誠, 夏菲, 等.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與急性腦梗死的相關性研究. 檢驗醫學, 2013, 28(3):257-258 .
[7] 府偉靈, 徐克前. 臨床生物化學檢驗. 第5 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216-217.
[8] 劉進香, 吳興軍, 徐艷紅, 等. 急性腦梗死TOAST分型與血漿纖維蛋白原的相關研究. 腦與神經疾病雜志, 2013, 21(1):79-80.
[9] 張慶俠, 王田園, 張然蓉, 等. 血生化標志物聯合檢測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價值. 中國熱帶醫學, 2012, 12(5):593-595.
[收稿日期:2018-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