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梅
【摘要】 目的 探究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不良反應。方法 86例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行腹腔鏡手術, 觀察組患者行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觀察并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月經恢復時間、排卵恢復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月經及排卵恢復時間分別為(25.52±1.83)、(15.52±1.56)d, 均短于對照組的(45.76±1.64)、(36.68±1.15)d,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2個月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3.02%(40/43)高于對照組的76.74%(33/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93%(9/43)低于對照組的46.51%(20/4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有利于月經及排卵時間的恢復, 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 具有很高的臨床價值。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米非司酮;子宮內膜異位癥;療效;不良反應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由于子宮內膜細胞生長在子宮以外的盆腔組織和器官而引起的常見婦科疾病, 該病多發于育齡期婦女, 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不調、痛經不孕、血尿、性交痛等癥狀[1]。目前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治 療, 單純采取手術治療的術后并發癥較多, 長期效果不佳, 無法徹底根治病癥[2]。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 醫學研究者對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考慮用手術治療配合藥物治療, 內外同治, 發現聯合治療能夠有效減少單純手術治療所帶來的并發癥, 提高治療總有效率, 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臨床病癥[3]。本文旨在研究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藥物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效果和不良反應,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86例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 納入標準:均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 出現月經不調、排卵期異常、盆腔包塊、不孕、性交痛等癥狀的患者;均自愿參與試驗。排除標準:患有惡性腫瘤、合并子宮肌瘤及無法進行手術的患者;具有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近半年使用過雌激素藥物的患者。將患者按照隨機分配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3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3~42歲, 平均年齡(33.85±2.72)歲;病程1~4年, 平均病程(2.46±1.33)年;病程分期:Ⅰ期11例, Ⅱ期15例, Ⅲ期12例, Ⅳ期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41歲, 平均年齡(32.79±3.74)歲;病程1~6年, 平均病程(2.26±1.83)年;病程分期:Ⅰ期12例, Ⅱ期17例, Ⅲ期8例, Ⅳ期6例。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病程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療方法
1. 2. 1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 需要在經期結束后3 d進行治療。手術前需要進行血常規、尿常規檢查, 并對患者進行陰道消毒清潔, 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全麻)處理, 建立人工氣腹后, 取下腹麥氏點作2個0.5 cm的穿刺點, 直入腹腔鏡, 分離粘連組織, 電灼清理病灶, 手術結束后給患者服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1. 2. 2 觀察組 觀察組在對照組腹腔鏡手術治療基礎上, 給予患者術后口服米非司酮片(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50347)治療, 12.5 mg/次, 早晚各1次, 連續服用2個月。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經2個月治療后, 記錄并對比兩組患者的月經及排卵恢復時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治療效果。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月經不調、性交痛癥狀消失, 未見盆腔包塊;有效:月經不調、性交痛癥狀有所改善, 盆腔包塊體積變小;無效:月經不調、性交痛癥狀沒有減輕, 盆腔包塊大小不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 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月經及排卵恢復時間對比 觀察組患者月經及排卵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經2個月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0.93%, 低于對照組的46.51%,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常見的婦科疾病之一, 其發病機制至今還未完全清楚, 且目前該病的發生率在近幾年都有所提高, 患者主要表現為月經不調、腹痛、不孕、盆腔包塊腫大等臨床癥狀[3-5]。目前臨床治療上正嘗試采用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對子宮內膜異位癥進行治療。腹腔鏡手術是用于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一種微創式手術類型, 手術后效果作用快, 但安全性較低, 術后不注意極易導致感染, 單純的手術治療也容易形成術后并發癥, 如腹痛、嘔吐等癥狀[6-8]。因此臨床上更多采用手術加藥物聯合作用來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米非司酮是一種孕激素受體拮抗劑, 可以直接作用于異位內膜上, 促使子宮內膜細胞凋亡, 緩解其臨床癥狀[9-12]。根據臨床數據顯示, 此種聯合方法相對于單純使用手術治療能縮短患者的月經和排卵的恢復時間, 更有利于患者病癥的改善, 從而降低其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 不僅緩解了患者的臨床癥狀, 還降低了不良反應發生率, 提高了臨床治療效果, 因此此種聯合方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高劍華, 陳玉蓉, 崔靜, 等.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觀察. 山東醫藥, 2017, 57(10):72-74.
[2] 王陽春, 周梅冰, 彭利軍.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效果.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 2017, 21(7): 191-192.
[3] 馬瑞蓮.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效果觀察. 河南外科學雜志, 2017, 23(3):130-131.
[4] 胡玉崇.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轉化醫學雜志, 2016, 5(5):261-263.
[5] 鄧玲玲.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中重度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效果觀察.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13):1768-1769.
[6] 袁翀英.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口服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不孕. 現代診斷與治療, 2017, 28(12):2253-2254.
[7] 任威, 郭小琴.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對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MMP-9、TIMP-1的影響. 檢驗醫學與臨床, 2016, 13(z2):186-188.
[8] 顧珍珍. 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對MMP-9、TIMP-1的影響.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7):1125-1126.
[9] 楊青春.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 河北醫藥, 2015, 37(18):2797-2799.
[10] 李梅. 腹腔鏡與米非司酮聯合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 中國婦幼保健, 2015, 30(25):4394-4395.
[11] 劉建增. 腹腔鏡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 中國現代醫生, 2015, 53(32):67-69.
[12] 王秀珍. 腹腔鏡手術聯合米非司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觀察.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6(27):106-107.
[收稿日期:2018-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