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青
當前外部經濟環境復雜嚴峻,對我國國內的產業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分析了貿易摩擦、美國制造業回流、美元加息、國際分工調整、“一帶一路”這五大經濟形勢對國內產業發展環境的影響。
一、國際貿易摩擦升級,經濟不確定性加大
美國強行推動“美國優先”戰略,單方面發起針對中國的貿易摩擦。美國對我國出口至美國的產品征加關稅,直接影響我國GDP0.2至0.5個百分點。中美貿易摩擦不僅涉及中國傳統產業的出口,更涉及到眾多中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出口,特別是《中國制造2025》中計劃發展的高科技產業。與此同時,美國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對美國高科技產業的收購。中美貿易摩擦必將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帶來巨大挑戰,也將導致經濟的負面預期。集成電路和電子技術行業,汽車、計算機集成制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儀器儀表、飛機及其他航空器等五大千億逆差行業,醫藥品、光電技術、制造半導體器件或集成電路用的機器及裝置、金屬加工機床、生命科學技術、液晶顯示板、運輸工具、航空器零件等八大百億逆差行業將受到極大影響。
二、美國注重發展實體經濟,全球制造業競爭加劇
美國重新注重發展實體經濟,一些依靠北美本土市場的制造業開始回流,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加劇。實體經濟尤其是制造業,已經成為各國爭奪的新戰略制高點。許多國家再提工業化,加大對制造業的扶持力度。美國大規模減稅,旨在把世界上最好的企業吸引到美國。美國稅改將加速全球產業競爭格局的調整,中國產業升級也會面臨更加嚴重的“雙向擠壓”,我國政府在降低實體經濟成本方面有更大的壓力。一些發達國家的企業相繼將海外生產線遷回本國,或在本國投資興建新廠。在這次產業轉移中,中國制造業將受到嚴重沖擊。
三、美元加息,對我國招商引資和匯率穩定造成巨大壓力
全球主要國家在貨幣政策方面紛紛出現重大調整。美國加息、縮表、減稅等一系列動作是全方位、系統性的對本國經濟結構的重塑,在此過程中整個世界經濟受到影響。歷史上看,美國的加息及縮表往往是全球性區域性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不少國家或陷入破產,或經濟衰退,新興經濟體的匯率和債市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美國加息將對世界金融市場產生巨大的虹吸效應,造成其他國家資本外逃和貨幣貶值,這將對我國招商引資和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產生巨大壓力。國內貨幣政策比較寬松,債券收益率整體下行,資金開始進入收益率相對較高的美國市場。我國在流動性收緊中面臨的挑戰主要是平衡內部金融去杠桿的問題。
四、國際產業分工大調整,產業升級迫在眉睫
中國依托勞動力、土地等初級要素比較優勢,在全球價值鏈分工背景下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但部分國際貿易競爭優勢開始減弱喪失:廉價勞動力成本的優勢正在喪失,資金、土地等要素邊際收益遞減的趨勢日益明顯,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弱化。我國依靠大量勞動力及資本投入的發展模式已經不可持續,產業結構升級迫在眉睫。應重建新型產業體系,提高我國產業的國際貿易競爭力,改變我國在對外貿易結構上基本上處于“進口高端產品并出口中低端產品”的狀態,改變我國在國際分工中處于“低端混戰和產能過剩、高端失守和供給短缺”的狀況。
五、“一帶一路”倡議影響深遠,拓展了產業發展空間
2016年,“一帶一路”倡議首次寫入第七十一屆聯合國大會決議。2017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344號決議,首次載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呼吁通過“一帶一路”建設等加強區域經濟合作。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化發展帶來了中國方案,對解決全球性問題、促進國際間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許多沿線國家和地區把本國和區域發展戰略與“一帶一路”對接,一批重大標志性項目開工建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速工業化、城鎮化的進程,成為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合作帶。隨著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關系不斷改善,今后圍繞“一帶一路”建設等議題有望拓展更廣闊的合作空間,將給產業發展帶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作者單位:湖北省社會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