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順水
小學數學教育主要強調的是對數理方面的基礎理論的認識、對平面圖形的熟悉以及對數學常識具有一個基本的認知,它屬于基礎性教育的一部分,但小學數學作為以后數學學習的奠基之石,具有夯實基礎、培育思維的作用。深度學習的學習方式不僅僅適用于高級數理知識的學習和探究,符合新課標對數學教育的要求,而且將其運用于數學基礎教育之中對于培育數學就學者對于培養生活中數學規律的感知力、形成獨特的數學思維模式、突破思維瓶頸、建立認知框架以及培育邏輯思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洛克威爾曾言:“真知灼見,首先來自多思善疑。”思維使人成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獨立個體,而小學生的思維仍處于尚未開化的初級階段,對于世界的認知仍舊十分模糊,但是與模糊的思維相反的是小學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吸收能力的強可塑性,因此,教師應如何通過深度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針對小學數學的數理知識建立自身的知識理論庫,形成獨特的思維模式與邏輯組織力,這是本文所要探討的重要論題之一。
一、深度學習對于小學階段學習者的意義
(一)深度學習的含義與發展
1.深度學習的含義
“深度學習”,顧名思義,是指與表層學習及淺層學習相對的一個學習領域的概念,它突破表層意義的限制,上升到形而上的知識架構和學習觀層面,針對相關知識點和生活表層進行解構與建構、解碼和編碼,完成了從單純的符碼到意義建設的全部過程。
2.深度學習的發展
“深度學習”是人腦科學、機械科學及信息學習科學理論發展的產物,最先被提出于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進入新世紀,借由加拿大的一名學者所提出利用數據進行人腦模擬而進入新的探索階段,是二十世紀人類面臨新的生活環境和社會環境對于自身的一次突破性認知,在當今,激起了社會各界人士對于符碼及意義的深層次思考,重新建構了人類對自身學習能力的認知。
(二)深度學習對于小學教育的意義
引用深度學習的方法來進行小學的授課教育并非是一個新興的概念,在近些年來,深度學習概念的提出已在教育界引起了一定的關注。但是教育界的各方也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認識。
持反對意見的教學者認為,在小學階段引入深度學習的方法并沒有實效且難度較大。這一類觀點主要立足于小學授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者素質的不統一而言的。小學偏重于基礎認知和常識普及,小學就學者的能力偏弱,缺乏主動性,難以形成完善的自我解構和建構的能力。另一方則從另一個角度審視相同的條件,得出在小學階段夯實基礎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培養其對于數學思維性的認識,鼓勵學生提高深度學習的能力,形成自身所具有的學習方法,針對性地對數學進行研究。而且,小學階段的學生善于接受外部的信息,吸收信息的能力強,學習能力和積極性也處在一個活躍的狀態,教師應該利用好這一生理特性,來引入深度學習的方式,以適應時代和教育的發展。
盡管針對深度學習方法的應用,各界的態度看法不一。但是深度學習確實是一種從長遠效益來看有利于學生成長、教學進步的學習方式。一方面它是新世紀的理論產物,是現行的一種有效的且可實際操作的學習方式;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學生從思維方式方面發生根本性的轉變和升華,將學生機械的理論知識學習和習題操作轉換為一種更高層次的概念建構和知識網的落實。
二、小學數學授課的現狀
小學數學的基本內容相較于其他高層次的數學教育而言更為簡單,它看重的是生活中的數學,要求對數學的基本理論具有一定的認識,對于數字具備有一定的敏感度,初步具有邏輯思維和解題能力。
小學數學的授課根據教學者自身能力以及著重點不同主要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看重知識理論的基本建構,注重基礎性知識的普及,在教學方式上較為傳統,采用識記和公式的方式來幫助學生進行數理知識的學習,是一種基礎性的教授方式,在教育較為落后的中西部小城市中較為常見。
另一種則是強調思維模式的靈活化處理,將基礎性知識的講解放置在邏輯思維建構之后,采用趣味學習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這樣一種方式受到當今的教學界的鼓勵,與西方數學教育初步合軌,在教育較為發達的東部城市及大城市間運用廣泛。
三、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措施分析
(一)教師根據課程內容布置課前預習任務
深度學習法作為一種具有先進性、層次性、漸進性的新型學習方法,對教學和學習都具有引導式的重要意義,但是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落實與使用。教師可以率先根據課程內容來布置課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帶著問題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思考,對課程的基礎知識進行相關的預習準備,使課堂教學更有效地進行。比方說,在北師大版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的“找最大公因數”這課中,要意識到這一課的知識框架建立在“倍數和因數”以及數字之間乘除運算之上,教材題目要求找出12和18的全部因數,在課前教師可以這樣布置任務:找找哪些數字相乘可以得到12,那些數字相乘可以得到18,列出盡可能多的算式。這樣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引導,將公因數的推理步驟呈現成為具體的任務。
(二)利用深度教學引導深度學習
深度學習的方式對教學者也提出了要求,教學者也應在內心建構深度教學的理念,有意識地規劃學習授課方式,引導深度學習。新課標中也提出了觀察、推理、計算,合作和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有意識地結合新課標的要求來進行授課,鼓勵學生將運算方法展示給同學,并提高他們對課程的關注力。比如說,在教授“小數乘法”時,要立足于整數乘法和小數乘法的區別與聯系,來建構學生對于小數的認知。在北師大教材四年級下冊“小數的乘法”中“每塊橡皮是0.2元,買4塊橡皮需要多少元?”,0.2*4是整數乘以小數的運算,但它實際架構在一位數乘一位數的基礎運算上,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進行觀察并且點名進行運算,將運算過程展示在黑板上,并一一進行講解,最后對教材所使用的方法進行講解,將小數0.2轉換為先前所學過的元及角的知識,將0.2轉換為舊知2角,4個2角等于8角,第二種認知,用圖形結合思想,4個0.2就是0.8,第三種方法,4個0.2可以看成8個0.1,加深學生對于小數乘法的理解,并提供多種解題的方案。
(三)利用總結及舉例的方式鞏固學習內容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總結和舉一反三既有利于加強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又能夠培育學生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它也是較為常見的一種學習方式之一。教學者應該在課程任務的布置之中穿插對今日學習任務的總結性任務,并針對所講解的習題來布置相關類型的題目,有意識地培育學生總結和舉一反三的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深度學習作為新世紀的重要產物對于小學數學教育具有重大幫助。立足于所適用的人群合理地進行深度學習的安排,以深度教學促進深度學習、用總結及舉例的方式鞏固學生學習內容將會助推小學數學學習者的全面發展和數學教學事業的進步。(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和星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