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雯
作為高職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管理基礎與實務”對于引導學生初步養成管理思維模式、掌握一定管理方法具有基礎性作用。本文基于創新創業型基層管理人才培養的視角,對《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進行改革與創新,以期對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有所裨益。
一、《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創新面臨的趨勢
在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背景下,提高新興產業和新生企業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已成為我國社會變革中最為持久的熱點。新興產業和新生企業的發展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但需要相應的創新創業型高綜合管理素質與技能基層經營管理人才培養的跟進與配套。與此對應,探索在高職院校中通過對現有的《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與創新,實現培養與提高學生管理實踐能力的目標,以滿足當今企業對創新創業應用型基層管理人才的需求顯得十分重要與迫切。
二、加強高職《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改革的方式
《管理基礎與實務》是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也是多數非經濟管理類專業的選修課。通過這門課程的教學,應該讓學生掌握管理活動與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且學會將這些管理理論應用于實踐,不斷提高管理實踐和創新創業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專門管理課程和將來從事基層管理工作奠定扎實的理論基礎。
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課改思路:以創新創業型基層管理者綜合職業素質與能力為引領,以課程項目任務為載體,以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為輔助,進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式教學。我們依據高職高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目標,把握理論夠用、能力導向、管理思維的原則,重新對該課程內容進行了整理優化,設計了綜合項目模擬公司創業運營管理,并以此為依托,按照管理的工作過程計劃、組織、領導、控制設計了五個子項目,子項目下又設計了14個任務。學生分組組建公司,以公司為團隊完成這些項目任務。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在學習把握管理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能通過項目實踐掌握創新創業型基層管理者的綜合管理技能與素質。
三、加強高職《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
(一)教學模式設計
本課程堅持“實用、特色、融合、強能”教學原則,校企合作開發課程。教學過程采用通過對校內與校外資源的合理整合利用,積極構建“四堂聯動”的創新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設計思路。“四堂聯動”即將管理技能同綜合管理素質有效地融入到課程培養的整個過程中,并通過四課堂之間的聯動(理實一體化教學、校內實踐活動教學、校外社會實踐教學、網絡延伸學習教學),積極構建起四課堂聯動學習平臺,最終實現學生通用管理與綜合管理能力的有機統一與提升。
(二)課程內容選取
建立“136”教學內容體系。
“1條主線”:以培養現代服務業中小企業基層管理者綜合管理素質與技能為主線來選取內容。
“3大模塊”:一是以理論教學為主體的管理基礎理論知識模塊;二是以實踐教學為主體培養學生四大管理技能的管理職能模塊;三是強化基層管理者綜合素質技能形成的綜合實習實訓模塊。
“6項內容”:
兩大基礎。一是管理系統的基礎知識;二是管理思想。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管理基礎知識,樹立現代管理思想與理念。這是培養管理技能的基礎與前提。
四項職能。在介紹管理的四大職能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按照基層管理者進行綜合管理的需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四大關鍵能力,即計劃與決策的能力、組織與人事的能力、領導與溝通的能力、控制與評價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與手段運用
針對學情分析,《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方法改革應將積極調動學生學習主動能動性作為重點,通過模擬實踐教學,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而確保教學有效程度。除講授、提問、學生分析、討論等常用的方法外,結合管理課程的特點,適應高職的要求,探索并完善以參與式、體驗式、交互式和模擬教學等實踐教學為基本形式的多種方法。并建立紙質、聲音、電子、網絡等多種媒體構成的立體化教學載體。在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注重選取通俗易懂的經典故事、生動形象的視頻片斷、時事新聞熱點,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管理沙龍、角色扮演、管理游戲、ERP實訓等多種教學模式,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不僅如此,還引入“第二課堂”、網絡沖浪、校園文化活動等,將課程由課堂教學延展到課外實踐以及互聯網+學習。
(四)考核評價體系構建
本課程的考核總成績由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實訓項目成績、學習態度成績、通用管理能力考證成績四部分構成。其中學習態度成績占總成績的10%,包括上課出勤情況、學習活動參與情況、交作業情況、課堂違紀情況;實訓項目成績占50%,每個項目按百分制給分,計14次任務成績平均分;期末理論考試成績占30%,采取閉卷考試,百分制;通用管理能力考證或專業職業資格證成績占10%,折算為百分制。
四、高職《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改革成果
(一)課程改革收獲
1.學生技能尤其是創新創業綜合管理素質與能力的提高
課程改革教學過程中,通過模擬企業創業與經營管理教學設計,不但讓學生掌握了管理學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還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學生配合積極,課堂氣氛活躍,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從學生的實訓總結匯報、各種實訓成果(如企業活動計劃書、組織結構設計方案、管理案例分析報告等)來看,學生已初步具備了專項管理能力、個人管理能力和團隊管理能力。從學生參加技能競賽情況來看,學生在建行杯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湖南省互聯網+企業經營管理大賽和“踏瑞杯”全國高職人力資源管理大賽、湖南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業規劃大賽中均得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從畢業生追蹤調查情況看,許多畢業生表現出較好的管理能力與管理素質,角色轉換快,上手能力強,不少學生在畢業不久就成為所在單位的一線業務骨干。
2.教師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得到提高
課程改革是對任課教師課堂組織能力、課堂駕馭能力、教學方法等教育教學技能全方位的提高,同時,管理學課程采取項目化教學,實訓模塊設計了一個模擬企業創業經營管理項目任務。課程項目任務的設計提取,經過課程團隊的討論、行業企業的調查、學生的座談、相關專家的咨詢等過程,該過程的經歷很好地鍛煉了任課教師的項目任務設計能力。
3.良好的師生關系得以確立
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導演,學生是演員,教師利用手機、QQ、微信等多種方式和學生溝通,師生溝通效果很好。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配合,學生配合越好,項目化教學效果就越好。
總而言之,通過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的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管理類課程實訓條件落后和實訓室建設缺乏、師資團隊建設方面很多老師由行政人員兼任且大都缺乏企業創新創業的實踐經驗,從而導致教學實施效果參差不齊、 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等問題普遍存在。如何進行課程內容選取,以體現內容選取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在教法上如何以學生發展為本,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激發學生主動探索學習,在考核上如何體現過程化的考核特征,這是本文主要思考分析的問題,并嘗試基于創新創業型基層管理人才培養的視角對湖南高職《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教學模式進行探索和研究,希望能為管理基礎與實務課程以及類似專業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創新提供一點參考價值和借鑒意義。(作者單位:長沙商貿旅游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2016年度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湖南高職院校創客教育生態系統構建與實踐研究》(XJK016CZY107) 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