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榮
基于高校改革的需求,本文從基礎教育改革出發,分析教育改革對于新時代教師的新標準新要求,從而深入探索高師院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之路,嘗試建立全新的適合基礎教育改革需要的高師英語專業新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期為高師院校英語專業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高師院校一直以為基礎教育培養人才為己任,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推進,傳統高師院校的人才培養方法明顯落后,已經無法適應基礎教育改革的需要。高師院校的轉型和改革已經迫在眉睫,探索并找尋一條符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需要的新的師范人才培養模式已經成為高師學校的重中之重。
一、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存在問題
(一)目標定位模糊
長期以來,高師英語專業缺少一個非常清晰的人才培養目標,多數高師院校常常以英語專業的培養模式為依據,增加培養合格英語教師的表述。但從目標定位本身,仍舊以英語學科知識的學習為主要評價標準,缺少對于教師教育能力、教師職業道德、教師人文素養等的具體衡量標準。
(二)教育課程匱乏
高師英語專業一直存在教師教育類課程嚴重不足的現象。高師英語專業課程開設傳統上一直為“1+3”模式,以英語專業課程(語言知識)為主干,加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課程。然而,這種開設情況早已無法滿足教師專業職業化發展的需求,雖然在近些年的課程改革上有所改善,很多高師英語專業加大了對于教師教育類課程的比例,加入教師職業道德、教師政策法規等課程,但整體來看,理論課程偏多,教育實踐類課程課時較少,且缺乏統一的評價標準。
(三)教育技能低下
近年來高師英語專業學生的教育技能發展較為緩慢,學生的教育實習在很多時候由于教育實習期較短,且實習人數較多,指導教師有限,往往教育實習并沒有起到“練兵”的作用。多數用人單位反映初入職的英語教師整體缺乏較為熟練的教育能力,課堂教學能力有待于提高,往往無法直接上崗工作,同時,還有部分用人單位提及新入職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并無法滿足基礎教育課改的新要求,需要較為長時間的教育培訓。
二、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路徑探索
(一)準確定位地方高師院校英語專業
從基礎教育改革的需求出發,客觀分析目前中小學英語課程改革的現狀以及對英語教師的新要求,準確定位師范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涵蓋教師教育、教師職業道德、教師人文素養的培養,尋找師范英語專業的特色,走一條師范英語專業的特色道路。結合師范英語特色,我們可以嘗試將師范英語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以從事教育事業為主,具有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及教師人文素養,掌握英語學科基本理論、具有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具有較強教育管理和教育實踐技能,并能具有較強創新科研能力的中小學合格英語教師。
(二)定制體現師范特色的課程體系
人才培養的關鍵課程體系的構建,不同的人才培養規格和標準也決定著課程體系的不同,師范英語專業應以“師范+英語”的課程設置依據打破傳統“1+3”模式,打造師范英語的專業特色課程體系,以適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求和師范專業的人才培養定位。在課程設置上,應注意:第一,突出師范課程的特色,以“教育理論課程+教育實踐課程”為綱,加強學生師范性的培養,強化英語師范生教師教育能力的提升。第二,探索師范英語類課程,改變傳統英語專業類基本知識課程開設,嘗試開設師范英語語言類課程,如師范英語教學語言、師范英語閱讀、師范英語聽力、師范英語寫作等特色師范英語課程,將師范特色及語言學習結合,彰顯師范英語特色。
(三)豐富師范教育技能培訓方式
打破傳統英語師范生教育實習安排方式,將教育實習貫穿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定制分段教育實習目標和教育實習方式,全方位提升英語師范生的教師教育技能。具體方法如下,針對一年級新生,主要以教師理想信念培養為主,使學生能夠樹立成為教師的職業信念;二年級學生主要以教師身份建立為主,使學生可以建立教師身份認同,并以教師身份要求自己;三年級學生主要以教師教育手段學習為主,使學生熟練掌握教師教育技術,提升教師教育能力;而對于即將走上教學崗位的四年級學生,主要以教師教育方法及教育改革認知培養為主,使學生能夠真實了解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現實狀況,并把握教育改革趨勢。
三、結語
結合教育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特別是基礎教育對教師需求的新變化,深入探討高師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擺在高師英語專業面前的一項重要課題。只有結合中小學課改的實際狀況,不斷探究師范英語專業的特色發展之路,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和才培養途徑,才能夠為高師英語專業的發展求得生存。(作者單位:河南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