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本飛
[提要] 我國CPI增長率長期為正值,人民幣對內幣值貶值幅度亦長期大于零;另外,人民幣長期兌美元、歐元等主要世界貨幣的幣值是上升的。本文根據統計年鑒2000~2018年相關數據,具體分析人民幣對內對外幣值變動不一致的問題。人民幣內外幣值差異顯著性檢驗統計量t值為26.9202。決定人民幣對外和對內幣值變動的機制不同,決定人民幣對內幣值變動主要變量是CPI;而影響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的相關變量是我國外匯儲備規模。
關鍵詞:CPI;人民幣;匯率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4月1日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CPI增長率長期為正值,導致人民幣對內幣值貶值幅度長期大于零。根據西方PPP幣值理論,通貨膨脹會導致國際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幣值下降,然而數據表明人民幣長期兌美元、歐元等主要世界貨幣的幣值是上升的。本文具體分析人民幣對內對外幣值變動不一致問題。
一、幣值的計量方法
(一)IVE幣值計量方法。人民幣幣值可以根據人民幣(RMB)的購買能力進行度量。人民幣對內幣值(簡稱IVE幣值)即可根據國內消費者在使用人民幣支付消費商品或服務時RMB購買能力進行度量。國內價格水平越高則RMB購買能力越弱;國內價格水平越低則RMB購買能力越強。因此,價格水平的倒數可以有效度量RMB購買能力。西方經濟學衡量一國價格水平的常用指數有GDP平減指數、消費者價格指數(縮寫為CPI,亦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生產者價格指數(簡稱PPI),其中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商品及服務價格變動的最重要的指標。本文在計算人民幣對內幣值所使用的價格水平即為CPI。相關公式如下:
其中,NORMINAL GDP和REAL GDP分別表示名義國內生產總值、實際國內生產總值;PPt和CPt分別表示第t期的一籃子廠商生產商品出廠價、一籃子消費品和服務價格;則PPt-1和CPt-1分別表示滯后一期的一籃子廠商生產商品出廠價、一籃子消費品和服務價格。
其中,RMBIRt表示第t期人民幣對內幣值升值或貶值幅度,當RMBIRt大于零時表示人民幣對內幣值升值,反之即為貶值,RMBIRt、CPIt、CPIt-1分別表示第t期和第(t-1)期的我國消費者價格指數。
(二)EVE幣值計量方法。根據西方PPP幣值理論,兩國國內購買同一籃子商品所支付的兩國貨幣量等值,由此我們可以計算出兩國貨幣單位相互之間的比值,即兩國貨幣的購買力平價匯率。根據PPP理論的基本原理,一單位A國貨幣可以由多少B國貨幣表示即為A國貨幣幣值,也即是A國貨幣對外幣值(簡稱EVE幣值)。假定某期國際外匯市場上1 USD=ert CNY,則該期RMB幣值(對外幣值)變動的計量如下:
其中,RMBERt表示第t期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幅度,ert、ert-1分別表示第t期和第(t-1)期的我國RMB兌換美元的直接標價法匯率。
二、人民幣幣值分析
(一)人民幣對內幣值分析。根據上文所列IVE幣值計量方法,我們由中國歷年統計年鑒中的CPI數據(以1978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基期),計算出歷年人民幣對內幣值變動情況如表1所示。2000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434%,人民幣對內幣值為0.230415,當年的對內幣值增幅為-0.4147%,即幣值下跌0.4147%;2018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650.9%,人民幣對內幣值為0.153636,當年的對內幣值增幅為-2.0568%,即幣值下跌2.0568%。在19年中人民幣對內幣值貶值規模絕對值達0.076779,幣值貶值幅度累計達40.2249%;在該19年人民幣對內幣值長期貶值(除2009年和2002年人民幣對內幣值分別升值0.7129%、0.8074%,其他年份皆為貶值)。其中,2008年和2011年人民幣對內幣值貶值幅度均大于5%(原因為這兩年的CPI增幅較大)。
(二)人民幣對外幣值分析。根據文章中第一部分中關于EVE幣值計量方法理論,我們由中國歷年統計年鑒中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數據,計算出歷年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情況,如表2所示。
2000年美元匯率為100美元兌827.84元人民幣,人民幣對外幣值為0.120796,當年的對外幣值增幅為-0.0012%,即幣值下跌0.0012%;2018年美元匯率為100美元兌661.74元人民幣,人民幣對外幣值為0.151117,當年的對外幣值增幅為2.0310%。在19年中人民幣對外幣值升值規模絕對值達0.030321,幣值升值幅度累計達23.40%;在該19年人民幣對外幣值長期升值(除2000年、2015~2017年人民幣對外幣值貶值,其他15年皆為升值)。其中,2008年和2007年人民幣對外幣值升值幅度均大于4%。
(三)人民幣對內幣值與對外幣值比較分析。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幅度的標準差為0.031,對內幣值變動幅度的標準差為0.017,前者是后者的近兩倍,內外幣值變動幅度標準差相差0.014。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幅度的極差為15.72%,對內幣值變動幅度的極差為6.37%,前者是后者的246.78%,內外幣值變動幅度極差相差0.0935;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幅度的均值為1.23%,對內幣值變動幅度的均值為-2.12%,內外幣值變動幅度均值相差0.0335。(表3)
下面進行人民幣內外幣值變動差異顯著性分析。建立人民幣內外幣值差異顯著性檢驗統計量t如下:
原假設是?滋1=?滋2;備擇假設是?滋1≠?滋2,即人民幣對內幣值與對外幣值變動顯著不同。其中,=1.23%,=-2.12%,s12=0.00098,s22=0.00031,n1=n2=19代入統計量t的計算公式即可得t=4.0640103。同理,可以計算自由度f值,由于人民幣對內幣值和對外幣值方差不能確定為完全相等,所以自由度f不應定量為n1+n2-2,而應為:
根據以上公式我們可以計算得f=28,由于顯著水平0.05自由度28的t臨界值為2.048407,統計量t值大于臨界值,說明人民幣對外和對內幣值變動差異顯著。筆者認為,該差異顯著的原因是影響人民幣對外和對內幣值變動主要因素有所不同。影響人民幣對內幣值變動主要因素是CPI,即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因而計算CPI的一籃子消費品的選取、消費品的基期和報告期的價格以及加權平均指數中的權重都是影響人民幣對內幣值的主要因素;而影響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主要因素是我國外匯儲備規模,其數據分析如下:根據樣本數據計算人民幣對外價值與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的皮爾斯相關系數r值為0.98780768,相關數據如表4所示。相關系數顯著性水平檢驗的t值為26.92020532。我們對PCC系數r進行顯著性分析:統計量t=r×[(n-2)0.5]/[(1-r2)0.5],將n=20和r=0.98780768代入統計量t的計算公式即可得t=26.920205,由于顯著水平0.05自由度為18的t臨界值為2.100922,統計量t值大于臨界值,說明人民幣對外幣值與我國外匯儲備規模顯著相關。綜合上文對人民幣對外和對內幣值差異的數據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同為人民幣幣值計算,在對外和對內人民幣幣值表現出差異較大。(表4)
三、結語
綜上所述,我們根據中國歷年統計年鑒相關數據具體分析了人民幣對內對外幣值變動不一致的問題。我們對人民幣內外幣值變動差異進行顯著性檢驗,統計量t值遠大于臨界值,人民幣對外和對內幣值變動差異顯著。該差異顯著的原因是決定人民幣對外和對內幣值變動的機制不同,決定人民幣對內幣值變動主要變量是CPI;而影響人民幣對外幣值變動的相關變量是我國外匯儲備規模。
主要參考文獻:
[1]姜霞.基于VAR模型的人民幣內外價值偏離原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8(4).
[2]劉欣琦.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外匯儲備職能轉變[J].海南金融,2018(3).
[3]費廣平.人民幣匯率預期度量與影響因素研究[J].南方金融,2018(1).
[4]胡文濤,張理,汪季雪.人民幣實際匯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金融與經濟,2018(2).
[5]王琨.人民幣國際化與外匯儲備管理[J].經濟視野,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