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桂珍 陳威莉
[提要] 期刊數據庫檢索表明,1987~2006年于鳴鏑先生共發表期刊學術論文48篇,是我國期刊學研究的學術帶頭人。研究內容涉及期刊學建學條件、可能性、標志、學科名稱、發展的階段性等。于鳴鏑先生是我國期刊學知名專家和創始人之一,對我國期刊學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于鳴鏑;期刊學;研究成果;分析
本文為2018年河北省社科基金項目:“圖書館空間建設理論體系的構建”(編號:HB18TQ012)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255.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9年3月20日
一、引言
于鳴鏑先生是我國圖書館學界知名專家,期刊學創始人之一。在圖壇辛勤耕耘一生,論著頗豐,有較高的學術影響力。發表學術論文430余篇;曾在中國圖書館學會、全國高等學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等學術組織中擔任重要職務;期刊學是于鳴鏑先生的重要研究領域,專著《簡明期刊學詞典》以及40余篇期刊學論文,凝結著他的智慧、開創精神和對學術研究工作的執著追求。
于鳴鏑先生2006年10月病逝。中國圖書館學會的悼詞中云:“于鳴鏑先生著作之多,實屬罕見,由于他的勤奮和嚴謹治學,使他在圖書館理論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績和貢獻”。趙秀山同志的悼詞中亦云:“于先生在中國圖書館學界著作之多,實在罕有,影響之廣,少人能及”。
于鳴鏑先生病逝后,《信息網絡》以及《河北科技圖苑》等刊物發表了悼念詩文,對他的人品、學識、治學精神給予高度評價。本文依據我國期刊數據庫研究于鳴鏑先生期刊學研究成果,具體展示他對我國期刊學形成與發展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二、于鳴鏑先生期刊學研究成果概述
以清華同方CNKI《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重慶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為檢索資料源,統計于鳴鏑先生1987~2006年公開發表的期刊學研究成果,按其主題內容列表如表1所示。1987~2006年間,于鳴鏑先生共發表期刊學研究論文48篇。論文主題內容涉及期刊基礎理論研究、期刊工作研究、期刊編輯出版研究三大方面。既有宏觀上的理論探討,又有具體細微的期刊工作實踐研究,反映了于鳴鏑先生寬闊的學術視野、廣博的專業知識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研究風格。(表1)
進一步檢索于鳴鏑先生《簡明期刊學詞典》、《期刊管理》等期刊學論著被引情況,發現其被引次數多,如《簡明期刊學詞典》被引頻次高達30次,表明其具有很高的學術影響力。
三、于鳴鏑先生期刊學研究成果分析
自1984年福建省圖書館的何鼎富先生在《圖書館學研究》第4期上發表了《期刊學芻議》一文后,于鳴鏑先生憑著敏銳的學術洞察力熱情關注期刊學的形成、發展與成長。對期刊學學科概念、建學可能性與建學條件、建學名稱與學科發展階段性、建學標志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
(一)期刊學建學可能性與建學條件研究
1、期刊學建學可能性研究。期刊學能否建學,能否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屹立于學科之林,這是廣大期刊工作者極為關心的首要問題。在這個問題的討論中,于鳴鏑先生是對“期刊學”能否建學持肯定態度的學者之一。他在1987年發表的《期刊三題》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有期刊和期刊工作,就必然產生關于期刊及期刊工作的理論,就會產生期刊學”。之后,在1991年發表的《期刊學十議》、1992年發表的《關于期刊學的幾點看法》、1992年發表的《對建立“期刊學”討論中若干問題的思考》等多篇論著中進一步明確闡述這一思想。認為,“人類社會中的任何現象都可以成為科學研究的對象并且最后總會建立一門新的學科”,當然期刊研究也不例外;現有的“不能深入微觀的圖書館學理論已經不能對期刊工作提供直接而具體的指導了”,“在社會需求的強有力推動下,在廣大期刊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期刊工作理論體系一定會伴隨著科技進步萌發問世”。論述中,于鳴鏑先生牢牢把握科學探索與發展的一般性規律,運用哲學的觀點與方法闡明自己期刊學能夠建學這一觀點,充滿邏輯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2、期刊學建學條件研究。探討期刊學建學條件問題是繼期刊學建學可能性研究之后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這個問題也是專家學者們爭論最多、最熱烈的問題之一。概括起來有兩種意見:一種對建立期刊學持否定態度,認為期刊學不具備建學條件;一種認為期刊學具備了建學條件,可以建學。于鳴鏑先生持后一種觀點。
在不同時間里,于鳴鏑先生逐層深入地闡明其期刊學已具備建學條件的觀點。1991年,他在論文《期刊學十議》中指出,“科學研究的任務就在于它的超前性”;“……如果一定要等到事實足夠再去進行思維加工,再去構造理論,這就等于取消了科學研究,科學理論也無從建立”。因此,在期刊學學科建設上,必須樹立主動研究意識、超前研究意識,不斷創造期刊學學科建設條件。任何消極地、被動地等待思想只會導致期刊學學科建設的緩慢,甚至會造成學科建設的消亡。
通過持續的研究與思考,于鳴鏑先生對期刊學建學條件的研究越來越深入。1995年于鳴鏑先生分別在《對建立“期刊學”討論中若干問題的思考》、《關于期刊學若干問題的思考》兩篇論文中提出期刊學已具備建學條件的論斷:即期刊學擁有自己的研究對象、有大批學術論文及專著出版、成立了專門研究機構、開展了系列學術研究活動、諸多大學開設了期刊課、創辦了專業刊物、擁有自己的專業隊伍等等。期刊學已具備建學條件,它的誕生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也是無法阻擋的。
(二)期刊學發展階段與建學名稱研究
1、期刊學發展階段研究。“任何科學知識都有自己的發育過程,都有自己的演化歷史”。運用學科學知識,運用歷史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去考察分析,才能對期刊學學科發展階段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于鳴鏑先生認為,期刊學正處于由潛科學向顯科學的過渡階段——先生在幾篇專論期刊學的文章中幾乎都從不同角度對此作了較為詳盡、透徹的論述。現擇其概要如下:處于從潛科學向顯科學過渡階段的期刊學具有“多重態”、“模糊性或不確定性”、“反常性”、“易變性”及“待定性”等其他學科處于初始階段的基本特征。期刊學當前表現出的種種不成熟性、不規范性乃至存在的幼稚與不足正是期刊學處于“由潛科學向顯科學的過渡階段”的必然反映。
這些認識是極為深刻,極為重要的。認清期刊學所處發展階段,一方面可以使對建立期刊學持悲觀論或否定論者對期刊學目前存在的學術紛爭、種種不足甚至錯誤有一個清醒認識,使其不至于妄自菲薄乃至失去學科建設的勇氣;另一方面可以使對建立期刊學持肯定態度的同志明確期刊學學科建設的艱巨任務與職責,從而進一步堅定學科建設信心,為盡快完成期刊學由潛科學向顯科學階段過渡,并最終建立期刊學學科大廈盡其學術責任。期刊學正處于“由潛科學向顯科學過渡階段”,這是任何學科發展過程中都必須經歷的不可逾越的發展階段。
2、期刊學建學名稱研究。關于期刊學學科名稱,有的稱之為“連續出版物學”,有的稱之為“期刊管理學”,有的主張稱為“期刊學”。于鳴鏑先生認為“連續出版物學”與“期刊學”是兩個概念,而且是兩級概念;期刊學與圖書館期刊學,也是兩級概念。他主張將期刊學稱之為“圖書館期刊學”。其理由是,“對于我們圖書館里的期刊工作者來說,我們最有條件、有能力研究期刊進館以后如何發揮它們作用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因此,還是叫“圖書館期刊學”為好。由此,于鳴鏑先生進一步認為,“我們圖書館里的期刊工作人員應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期刊收集、整理與利用方面,首先應在建立‘圖書館期刊學上下功夫”,“在‘部門期刊學尚未完成建學的情況下,更應腳踏實地地‘從我做起”。
論中可見,于鳴鏑先生是站在一個圖書館期刊工作者的立場上來定義期刊學的學科名稱的。他將建立“圖書館期刊學”這種“部門期刊學”作為圖書館期刊工作者的首要任務。認為,待到 “期刊編輯學”、“期刊出版學”、“期刊發行學”都建立起來以后,一門關于期刊一切方面的“大期刊學”就可能應運而生。
(三)期刊學建學標志問題研究。一門學科是否已經建立的標志問題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對此,于鳴鏑先生綜述了錢亞新老先生、周文駿先生、姜繼先生、金毅泉先生等知名學者關于學科成立標志的看法。在此基礎上,就期刊學的建學標志提出了個人獨特的見解。
于鳴鏑先生認為,“不同學科的建學標志是不可能一樣的,就期刊學而言,它的建學標志是多元的”。主要包括下述方面:第一,是否有專著正式出版;第二,是否為大學生開設了相關課程;第三,是否擁有自己的專業刊物;第四,是否成立了研究或學術機構。這四個方面是互相聯系,交互作用的。對于期刊學是否已經建學應該同時用這四個方面的標準去衡量——毋庸置疑的是,期刊學已經建立了,盡管它還很不完善。
這或許可以稱作為一個轉折。在之后的研究中,于鳴鏑先生開始逐步闡述其期刊學已經建立的學術思想。2000年,于鳴鏑先生發表了《從分支學科專著的出版看期刊學已經建立》的研究論文。文章主要從報與刊這兩大方面闡述了期刊學分支學科專著的出版情況,并據此證明期刊學已經建立。
四、結束語
于鳴鏑先生學術洞察力敏銳,圖書館學、期刊學等學科理論基礎扎實,期刊管理與利用的實踐經驗豐富,期刊學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學術影響力強,不愧是我國知名的圖書館學專家、期刊學專家。本文以及其他多項研究成果都確認于鳴鏑先生是我國期刊學研究的核心作者、學術帶頭人和高產作者,對期刊學的形成與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主要參考文獻:
[1]趙秀山.在向于鳴鏑同志遺體告別儀式上的致辭——深切悼念于鳴鏑先生[J].河北科技圖苑,2007(1).
[2]于鳴鏑.期刊三題[J].福建省圖書館學會通訊,1987(2).
[3]于鳴鏑.關于期刊學的幾點看法[J].中國科技期刊研究,1992(1).
[4]于鳴鏑.對建立“期刊學”討論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圖書館建設,1995(2).
[5]劉瑞興.“期刊學”不需要引號了——試論期刊學的學科成熟性[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4(3).
[6]李華.近十年來我國期刊學研究論文的調查分析[J].徐州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19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