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夕卜
關鍵詞:高中生? ?法律意識? ?策略
法律是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重要保障。對于高中生而言,學習法律知識、提高法律意識在現階段十分重要。只有提高法律意識,擁有是非判斷能力,建立正確的三觀,才能學會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遵守社會規則,抵制社會不良風氣。
第一,對維護自身以及他人的合法權益有積極作用。擁有充分的法律認知與知識,高中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積極運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果他人受到傷害,學生也可以協助他人尋求法律保護,使社會上的歪門邪道無法得逞。所以,在中學生的成長階段,培養學生的法律意識有重要意義。
第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更加全面型、多元化。擁有健全的法律意識,適應社會的法制環境與規則,也是作為綜合性人才的突出標志。所以高中生建立良好的法律意識,可以提升自己的綜合社會競爭實力。
第三,有利于推進我國法制建設的進程。高中時期對于學生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有重要意義,外界因素很容易影響到學生的判斷能力,加之高中生的辨別能力和自控能力尚為薄弱,所以一定要在現階段高度重視培養、提升學生的法律意識,促進中學生健康成長,降低未成年人的犯罪率,從而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力量。少年強則中國強,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對國家法制建設也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高中生對法律不是特別的了解。這是因為一方面他們在學習和生活的過程中很少接觸法律,另一方面,他們獲得法律知識的渠道比較有限,多是通過互聯網或者觀看一些法制欄目,來獲取相關的法律知識,缺乏全面性、系統性。這些都會導致當前高中生的法律意識尚十分淡薄,對于哪些行為是合法的,哪些是違法的不夠清晰,在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不能有效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權益。遇到同學中出現的違法行為,也不能有效地加以制止。尤其是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心理狀況極不穩定,容易滋生急躁與叛逆心理,進而做出一些沖動的行為,甚至觸犯國家法律。面對這種現狀,我們更有必要提高高中生的法律意識,通過普法活動等多種形式,讓高中生切實了解自己的權益及應盡的義務。
高中生不僅自身年齡較少,而且多數為獨生子女,身心發展都不成熟,家長過于溺愛也導致當前高中生心理承受能力普遍不高。在應試教育模式下,高中生一味的苦讀,無暇顧及其他,這也導致當前高中生對法律知識接觸較少,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識。處于青春期的高中生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還不成熟,思想存在較強的不穩定性,看待問題和解決問題時缺乏辯證思維,對于外來誘惑缺乏抑制力。而且當前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較多樣化,容易受到各種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這也導致高中生在法律知識缺失的情況容易走上犯罪之路。另外,高中生個性的形成與家長和家庭具有十分緊密的聯系,父母言行舉止和家庭結構殘缺等都會對學生帶來較大的影響,在缺乏完善的家庭教育方式的情況下,極易對高中生的健康成長帶來不利影響。
(一)強化自律意識,提高法制觀念
在生活中,我們對很多事物都有明確的界限,知道把什么事情區分開來,知道有所為、有所不為。這就形成了我們既定的概念,那就是底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底線,或高或低,各不相同。而社會規則的底線就是法律,它是每一個人都應該遵守的,也是規范大家行為,維護大家權益的保障。我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要充分履行自己的義務,高中生在這個過程中更要注意自己的社會形象,規范自己的行為,擁有自律意識。
(二)利用法制課堂,提高法律意識
在高中時期學生迫切地希望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此時的學習力也是人生的高峰期,我們就可以利用這一節點,在校內大力地傳播法制信息,多舉辦一些法治課堂、法制活動普及法律知識,通過互聯網等多種渠道,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讓學生能夠認識、遵守最基本的法律法規并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助力國家建立法制社會。高中生們要意識到——法律就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都是法律的課堂。
法律推廣中,更多要推進案例教學,讓事實說話,用案例警醒。合理地維護自己的權益,不越界侵犯他人的權益,明確什么是自己該做的,什么是不該做的,這些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中都已為學生指明了方向。
(三)從身邊小事做起,加強法律法規的意識
如古言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痹谖覀兤饺盏纳钪芯鸵行纬闪己玫姆煞ㄒ幍囊庾R,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如此一來,我們才更容易建立起遵守法律的習慣,避開觸犯法律法規的事情。
培養起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從內心接受它、維護它、重視它,認真理解“法律是公民維護權益的一種重要手段”。從而在修身達己后,我們還可以作為法律的積極宣傳者,帶領我們更多的同齡人去認識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從而達到提高我們高中生法律意識的目的,實現法制社會的共建。
(四)學會尊重生命,增強法律素養
在現實生活當中,高中生對于人生過程中的很多挫折、苦難。由于之前沒有心理準備,學校和父母也沒有進行這方面的心理教育,所以一旦發生這些事的時候,學生們往往缺乏必要的準備,對于高中繁重的學業,很多學生可能承受不了這么多產生泄氣的想法,從而與社會上的非法人群接觸,或者輕易受到誘惑等等,這些都很有可能對生命造成威脅。所以,對于高中生來說更應該學會尊重生命,不斷吸收法律的基本知識增強守法的信念,加強自身的法律素養。
(五)靈活運用身邊的事實,解析法律,提高意識
法律信息的實例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對于高中生來說,除了要學習法律常識,更要在生活中運用法律意識來解決生活問題。高中生要想增強自身的法律意識,除了了解法律條文之外,還可以通過多收看普法節目,例如每晚七點的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每天中午的今日說法等節目,通過鮮活的法律案例來熟悉和學習法律常識。除了這些普法欄目之外,在互聯網信息發達的今天還可以通過網絡等渠道學習法律知識,通過上述學到的法律常識和案例,高中生們可以結合自己學到的法律知識更加直觀的解決生活中的法律問題,有利于我們學法、懂法,加強自身的權益,對于侵害法律權益的人,我們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維護自己,在實際生活中善用法律,而不是囫圇吞棗應付了事。
(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
調查顯示現在很多學生心理不夠成熟,直接導致其法律意識薄弱,造成違法犯罪。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使我們能夠掌握一定的心理衛生知識,并具有積極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有力地抵制了社會不良風氣,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增強法制觀念。調查研究中學生犯罪的因素中,不良情緒占據主要地位,導致不良情緒的因素很多,包括:激烈的社會競爭、過高的家庭期望、以及自身能力的不足等。如果學生沒有找到合理的發泄渠道,無法將壓抑的情緒釋放出來,那么學生就很有可能犯罪。通過心理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調節身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提高法律修養。心理健康是成功的基礎和前提,如果沒有得到排解,將會對學生的現在甚至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培養高中生的法律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事情,它是持續性的、長久的過程。所以高中生要在高中階段,在對文化知識積極學習的同時,也要強化對自身法律素養的培養,要有正確的是非觀、價值觀,要在生活中嚴于律己,促進自身健康的成長,為我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法治強國發揮自己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燕渝.關于法律意識對中學生的保護作用的探索[J].法制與社會,2013,(02).
[2]王少濱.思想政治教學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8.
[3]江小敏.中學法律意識教育淺析[J].新課程,2015,(10).
[4]王家琳.提高高中生法律意識的思考與建議[J].科學與財富,2015,(35):152-152.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中學)